首頁 > 宏觀 > 正文

信用卡“偷偷”扣費上熱搜 每月“偷偷”被扣20元大都與保險產品有關

2021-05-20 08:24:00來源:今日消費  

每月的銀行信用卡賬單你會一筆筆看個明白嗎?有沒有發現一些不清不楚的收費呢?

近期,信用卡“偷偷”扣費上了熱搜。大量持卡人在網絡平臺上投訴自己的信用卡未經同意擅自開通收費項目,每個項目每月收費8元至20元不等,大部分人發現時已收取兩三年甚至更久。

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你的信用卡被“偷偷”扣費了嗎?

每月“偷偷”被扣20元

鄭州市民趙先生近日發現,自己的浦發信用卡上個月并沒有消費,但是賬單卻顯示需要還款20元。

“明明沒刷卡,為啥還要還款?”他細查賬單后發現了一個名叫“玩轉全球”的消費賬單。趙先生完全不清楚這個業務,也不記得自己在哪里有過這樣的消費。上網一查,才發現很多卡友都在吐槽被這個“玩轉全球”稀里糊涂地扣了錢。

趙先生在手機App上一期一期回查過往賬單,結果發現從2019年1月開始,每個月都扣了這個業務20元的消費額度。這意味著,他已經連續27個月為這個莫名其妙開通的業務花了540元錢。

私自扣款項目多

在消費者服務平臺“黑貓投訴”上,記者發現針對浦發信用卡中心的這項投訴,已有12266件,比其他銀行的信用卡高出很多。除了專業的投訴平臺,一些知名社交網站和論壇上,也經常可見信用卡客戶有關長期扣款的吐槽。

從內容上看,針對信用卡的投訴多與“私自扣款”有關。記者粗略搜索“黑貓投訴”發現,有關浦發信用卡“私自扣款”的投訴達到2154條,而其他銀行的投訴則多為持卡人逾期后對銀行催收、協商減免等不滿。

網友投訴最多的扣費項目包括“玩轉全球”“免還款”“免盜刷極致版”和“小浦無憂-電話醫生”等。這四個項目都是按月收費,除了“免盜刷”是每月8元,其余三項都是每月20元。另外,每月20元的“一鍵召喚”、每月28元的“微醫通”和每月35元的“借款人意外險”也涉及較多。

從扣款時間看,有的人發現得早,只扣了4個月,有人發現時都扣了三四年;涉及金額少則100多元,多則數千元。

大都與保險產品有關

“坑”了這么多消費者的收費項目到底是什么業務呢?記者從浦發信用卡的官方App查閱相關信息,發現這些項目都包含了與保險公司合作的保險產品。

“免還款”的服務內容有三項,分別為還款提醒、重疾免還款和意外免還款。“玩轉全球”則提供了免取現手續費、掛失免手續費服務,還有50萬元的全球乘駕意外保障。“小浦無憂”除了提供私人電話醫生和方便就醫的綠通服務,還包含最高120萬元的交通工具意外保險。

根據官方App的信息,這些產品都提供一定時間的免費體驗,免費期滿如果持卡人不主動給客服打電話取消,就會自動續約。

后續收費應征得確認

持卡人普遍反映,信用卡每月收取這些項目的續訂服務費前后,都不會再向持卡人發送任何短信、微信,更沒有電話提醒,收費只在當月賬單體現。

由于日常刷卡消費都有即時提醒,因此很多人查看信用卡賬單就是大致掃一眼,不會看得很仔細,特別是那些用卡頻繁的持卡人,很難在一大串賬目里留意到8元、20元這樣的小額消費。因此,大多數持卡人都是在沒有消費的那個月才注意到賬單的異常。

對此,律師認為,如果消費者未主動選擇收費項目,銀行擅自扣款肯定涉嫌欺詐;如果銀行有證據證明消費者是主動勾選或同意開通,不能認定銀行欺詐,但從眾多投訴的情況看,銀行也存在誤導行為,需要改進。

業內人士表示,銀行在正式收費前應明確征得消費者同意,比如要求消費者短信回復確認,不回復則不收費。每月扣款前后應向消費者發出提醒,并明確告知退訂方式。此外,銀行應在手機App、微信小程序等電子渠道設置自行停止收費項目的選項,為消費者提供對等的便利。

用戶需提高警惕

信用卡事關眾多消費者的切身利益,持卡人對信用卡亂收費要提高警惕。因為這類問題頻繁發生,也比較隱蔽。一方面,在申請信用卡時要對這項業務了解清楚,特別要提防信用卡“默認收費”;另一方面,要重視每個月的賬單,防止亂收費項目隱藏于賬單中。對銀行侵權行為,要勇于依法維權。

另外,對于投訴量較高的信用卡收費問題,相關銀行監管部門該出手時要出手。比如說,監管者對持卡人投訴問題進行獨立調查的結果更有說服力。對于已經查實的違規收費行為,應該依法處罰違規銀行,這是維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和信用卡市場秩序的必要手段。

最后,銀行網站或App應將相關章程、合約、收費標準都在明顯的位置展示,便于持卡人查詢。涉及收費的產品一定要細致周到地說明提醒,收費項目退訂的渠道也應更加便捷。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