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個海洋動力監測網建成 海洋監測的效率和精度大幅提升
2021年5月19日12時03分,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制的海洋二號D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該星將與2018年發射的海洋二號B星、2020年發射的海洋二號C星在軌組網,建成我國首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
十余年來,海洋二號衛星研制團隊堅持“多功能、集成化”的設計理念并不斷優化升級,使海洋二號B星、C星、D星具備全天時、全天候、高精度的海面風場、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溫度等海洋動力環境數據監測的能力。
隨著三星組網,全球海洋監測的覆蓋能力達80%以上,海洋監測的效率和精度大幅提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將高效服務于我國海洋防災減災、海上交通、發展海洋經濟等工作。
讓臺風“無處遁形” 讓船只“自由航行”
海洋二號系列衛星裝載微波散射計,可有效用于海面風力的測量,風速測量精度優于2m/s,為臺風預報的及時性和精準度提供有力保證。
根據風力等級劃分,風速小于2m/s為一級風。也就是說,即使海面刮起一級“軟風”,也不會逃過海洋二號系列衛星的法眼。據報道,自海洋二號系列衛星發射以來,我國近海平均每年20余次的臺風均實現精準捕捉,無一漏網。2020年9月海洋二號C星在軌運行后,成功“捕獲”19號超強臺風“天鵝”,展現出良好的應用效果。
海洋二號D星在軌投入使用后,將進一步增強監測和預警能力,為我國沿海城市防災減災和全球災害監測提供重要的保障。
衛星設計師介紹,自海洋二號B星開始,在A星滿身“神器”的基礎上新增了船舶自動識別和數據收集系統,具備對全球船舶自動識別以及接收、存貯和轉發我國近海及其他海域的浮標測量數據的能力。而海洋二號D星的導航系統全面升級,具備GPS和北斗雙模數據接收功能,進一步實現導航能力的自主可控。
海洋二號B、C、D星組網運行后,相當于在太空中織就“天眼”,實現全球海面船只的位置、航向、航速精確勘測,為支持和服務全球海上定位、導航、搜救等提供重要保障。
將海浪“盡收眼底” 精確探測推動海洋經濟發展
海洋二號系列衛星裝載雷達高度計,可以獲取有效波高、大洋環流、全球海浪等數據。該設備與校正輻射計配合工作,能夠及時獲取全球海洋波高大于4米海浪的數據,可以有效監測、預測災害性海浪,觀測精度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據報道,福建省海洋預報臺利用海洋二號B星數據,為“海峽號”客運航線提供24小時海浪和災害性氣候監測信息,確保輪船航行安全。此外,海洋二號系列衛星還可用于海嘯監測預警。早在十年前海洋二號A星發射后,我國就已成功實現全球有效波高的觀測。
2012年4月11日,在印尼附近海域發生里氏8.5級地震后,我國通過海洋二號A星對地震前后海域波高進行分析,判定了“在印度洋海域不會發生海嘯”的結論。美國隨后也發布消息,取消了印度洋相關地區海嘯的預警。
此外,海洋二號系列衛星均裝載微波輻射計,可用于海面溫度測量,輔之以雷達高度計,可識別出大洋中的鋒面和中尺度渦,為探測大洋漁場分布情況等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
據報道,自海洋二號系列衛星在軌應用以來,多家漁業公司利用海洋二號衛星數據在遠洋漁業上進行推廣應用,可燃油節約5%,漁獲量提高2-3%。
據中國工程院院士蔣興偉公開報告,我國利用海洋光學衛星、結合海洋二號系列衛星數據,可發布大洋漁場的快速預報,當前,我國已具備三大洋17個大漁場的預報能力。
“中國網”擔當推動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
除了測量有效波高之外,海洋二號系列衛星裝載雷達高度計還可以精準地完成全球海面高度的測量。據衛星設計師介紹,海洋二號D星海面高度測量精度優于5cm,已達國際先進水平,將為全球性氣候研究提供數據支撐。
我國2011年發射的海洋二號A星具備了穩定的海平面變化監測能力,隨海洋二號B星、海洋二號C星的發射實現了接續觀測,為全球海平面觀測貢獻了高質量的測高數據,海洋二號系列衛星納入全球海平面的觀測應用體系。
海洋二號D星的成功發射,將發揮海洋動力環境衛星組網優勢,進一步提升持續觀測能力,進一步完善服務于全球變化研究的數據體系構建,大幅提升我國適應氣候變化數據保障能力,在支持和服務全球氣候變化研究中彰顯大國使命和擔當。
此外,海洋二號B星、C星、D星奔跑在不同的軌道上,其組網運行將使全球海洋監測進入“小時級”時代。
海洋二號衛星總設計師張慶君表示,曾經單顆星20多天才能針對全球觀測一次,無法滿足我們海上運輸、大洋漁場、海洋科考、海上安全等多方面要求。而此次我國首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建成后,全球海洋觀測僅需6小時。
此外,三星組網后,海洋二號衛星觀測網格間隔將優于100km,滿足亞中尺度海洋現象觀測的要求,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與3.61億全球海洋總面積相比,其觀測精度相當于足球場上的一張報紙。
海洋二號B、C、D星在太空織起的“中國網”,將為海洋防災減災能力、海上交通能力、海洋經濟發展等帶來幾何式增長,為新時代海洋強國建設提供重要支撐,為人類更好的開發、利用、保護、管控海洋提供“中國力量。” (張蘭蘭 張巍 王琬涵 付毅飛 操秀英)
責任編輯:hnmd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