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互聯網 > 正文

從科技手段盤活文化資源 北京文化中心建設齊步走

2022-01-10 15:18:55來源:北京商報  

從“三條文化帶”建設到中軸線申遺,北京建設文化中心城市的腳步不斷加快。1月6日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要充分發揮首都文化優勢,傳承發展獨具魅力的古都文化、紅色文化、京味文化和創新文化。1月8日,在北京市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期間,圍繞北京文化中心的建設與發展,來自多個界別的政協委員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從發展國際文旅品牌,到文化與科技結合的創新,再到激發服務于民的演出活力,北京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厚重底蘊正不斷被挖掘。

傳承:把北京中軸線介紹給世界

北至鐘鼓樓,南至永定門,長約7.8公里的北京中軸線上既有元大都、明清的古遺址,又有國家體育場、國家游泳中心等現代建筑。從城市空間的規劃歷史上,北京中軸線將百年來北京城的變遷串聯在一起,也凝聚了幾百年來中國社會的演變。

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對整個北京文化的重要,在2021年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可見一斑。“加強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促進首都文化繁榮發展”是2022年北京市政府主要任務之一,在提到彰顯歷史文化名城厚重底蘊時,“推動出臺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積極推進中軸線申遺,帶動老城整體保護”被置于第一位。

“在國際主要的媒體臺上,缺少對北京中軸線的專業英文介紹。用世界的語言,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世界分享北京中軸線文化傳承的故事,解決中西方對北京中軸線的理解差異,讓西方理解北京中軸線的文化特殊,是迫在眉睫的問題”,市政協委員、北京海外聯誼會常務理事、信德集團有限公司行政主席兼董事總經理何超瓊在《讓世界更好理解北京中軸線及申遺工作》的提案中表示。

何超瓊的建議是:“北京中軸線應發展成一個國際文旅品牌項目,通過品牌發展形式,對接世界視窗。精準定位國際人群,利用已在北京中軸線上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歷史文化遺址作為品牌內容優勢,發揮北京已有的歷史文化底蘊,引導定位人群對北京中軸線的興趣,對這類人群先行培養。”

此外,她還認為,“召集具有國際文旅傳播水的KOL(意見領袖)介紹北京中軸線。將北京中軸線紀錄片翻譯成不同國家的語言,并通過更多國際臺播放”。在如何推動方面,何超瓊給出了多個具體建議,比如和相關領域的資深企業或顧問合作、參與各大國際旅游組織論壇等。

創新:

煥發文化創新活力,也是充分發揮首都文化優勢的具體任務:推動文化與科技、金融、商貿等融合發展,提升文化產業園區服務水,培育一批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

北京市政協副秘書長李麗鳳的關注點也在文化與城市的關系方面,以石景山區為例,她提到:石景山區已梳理出“三區五道” “六張文化名片”等文化資源,具備虛擬現實、數字創意產業快速發展和集聚優勢,并將深入實施城市更新和產業轉型作為全區重大戰略。但也存在概念紛繁、聚焦不足,尚未形成叫得響的高端品牌,不利于記憶和傳播的遺憾。同時,“文化復興-城市更新-產業轉型”三者的整體統籌和聯動不夠,在內生動力、首都擔當、國家站位上還存在提升空間,但已具備整合提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良好基礎。

具體到石景山專屬文化IP和產業鏈條整合,李麗鳳建議,“身處后冬奧時代的石景山區,要緊抓冬奧和首鋼工業科幻世界特色品牌。除了承接冬奧場館的賽后利用,也應關注科技冬奧技術和成果的產業轉化,爭取將國家重點研發設計的‘冬奧數字博物館’成果落地石景山,結合科幻大會品牌,集成全息投影、數字孿生、AR(增強現實)/VR(虛擬現實)、語音交互、人臉識別技術,沉浸式展現兩地三賽區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建立超現實的冬奧遺產博物館,實現‘線上線下’世界的交融互生,以優質供給帶動消費升級”。

李麗鳳認為,可以和互聯網公司建立生態合作,先依托國家文物局和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海外流失文物數字回歸項目” ,集聚石景山駐區數字企業打通技術鏈條;同時積極構建具有國家公信力的文物數字藏品授權管理臺,探索建立文物數字版權定價、應用和交易機制。如法海寺壁畫IP可以借助這一臺,通過數字巡展、文創授權等形式走出有限空間,盤活資源。

惠民

讓首都的文化活動更加貼于民,保持文藝演出的創造力和活力,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一刻鐘公共文化服務圈,辦好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動,是北京建設文化中心過程中,實現文化惠民,建設新型公共文化空間的重要舉措。

針對這一惠民目標,市政協委員、北京天藝同歌國際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繁星戲劇村)董事長樊星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從2015年12月開始,北京市就出臺了《北京市惠民低價票演出補貼項目管理辦法》。在政策實施的六年期間,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劇場運營單位響應政策,都推出了一定比例的低價票,降低了市民百姓看戲高票價的門檻,讓更多的人走進了劇院。”

樊星列舉了自己所在劇院的例子,“根據疫情前的演出數據顯示,通過低價票補貼的政策,繁星戲劇村每年有3萬人次能夠享受到低價票,劇院均上座率也總體提升了10%”。由此,樊星建議,下一步繼續施行北京市惠民低價票演出補貼的相關政策,并對2021年持續受到疫情影響的劇場運營單位進行低價票補貼兌現。

樊星表示,從產業的角度看,國內民營中小劇場品牌的發展促進了我國戲劇人才的培養、IP內容的孵化,同時也培育出文化消費市場。但目前民營劇場的品牌存續期都非常短,運營超過十年的少之又少。

30年,國有文化機構和民間文化機構都處在齊頭并進的發展道路上。但民營劇場,特別是民營中小劇場在場地、品牌延續等方面都存在發展難點問題。”樊星直言,優質的民營劇院品牌應得到國有文化資產管理中心的支持與保護,出臺配套相應的政策。“首都文化中心建設需要具有活力、與社區民眾緊密連結的民營中小劇場的存在。這些中小劇場既能陪伴青年藝術工作者成長,也能幫助建設市民身邊的公共文化空間。”(魏蔚 趙博宇)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