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互聯網 > 正文

焦點簡訊:100名真探跋涉10萬公里,為你探尋公益“真相”

2022-09-02 15:26:55來源:Bianews鞭牛士  

用紙板隨意搭砌的屋頂,用木條凌亂支撐的房梁,一張僅供一人臥榻的單人床,一個堆滿大量生活用品的狹小房間……家里的“電器”,可能只是一個電暖爐或者一只舊燈泡,抵御著一個個漫漫的寒夜。從深圳奔赴甘肅隴南,眼前的這一切,令18歲的王貝貝感嘆:“這里有很多網上無法看到的東西。”


(相關資料圖)

這是公益捐贈人與項目受助者,跨越2000公里的面對面,也是公益真探實地探訪中,無數個真實現場之一。在獲得捐贈之后,公益項目到底執行得怎么樣?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又該如何評估一個項目的執行成效?第八個99公益日來臨之前,互聯網公益史上首批100位公益真探,帶著這些疑問,從五湖四海奔赴公益現場,探尋公益“真相”。

圖注:100位公益真探奔赴公益現場

跋涉十萬公里的公益真探

今年的99公益日前,公益真探計劃從全國招募到100位公益捐贈人,深入56個城市的100個公益項目,實地考察公益項目的執行成效,并將在未來一年里,持續對公益項目進行觀察和監督。

據統計,公益真探們的單程路程總計逾10萬公里,南抵海口,西達喀什,北起牡丹江,東至江浙滬。探訪的地方也是天南海北,踏足神農架,遠涉日喀則,奔赴隴西南,走進黔東南,深入苗、侗、傣、彝、壯、藏等各民族聚居區。

圖注:公益真探全國探訪路線圖

本次開放探訪的100個公益項目,涉及殘障融合、婦兒關懷、環保動保、疾病救助、濟困救災、青年發展、社區營造、性別教育、鄉村振興、助老養老等多個領域。從統計數據看,真探們探訪的項目,以兒童類公益居多,共24個,其中助學類16個,心理關懷類8個。緊隨其后的是醫療類公益項目,共17個。

參與此次探訪活動的公益真探們,來自各行各業,身份多元,除了深耕于公益領域的社會工作者以外,具有不同知識結構體系的學生、記者、自由職業者、互聯網從業人員、編劇、建筑師等也都參與其中,這保證了真探團探尋視角的多樣性。這些真探們也有著共同的身份,即捐贈人、志愿者,同樣對公益保有熱忱。

騰訊公益平臺產品負責人劉琴表示,公益真探計劃可以鏈接不同角色參與公益,公益的真成效、真方法、真價值都會在第三方視角的“觀察審視”下得以浮現。

圖注:“公益真探”們的多元身份關鍵詞

財務管理專業的王貝貝,04年出生的她,是本次活動中年齡最小的公益真探。她認為,年輕人特別需要這樣的公益實地探訪活動。

“現在畢竟是互聯網時代,大家可以通過更多的渠道去了解到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但這個活動是讓你進入到一個全新的現實環境,讓你自己去探索。實地去看、在現實中體會,這對于個人的感官會產生很大的沖擊。”

探見公益真價值的瞬間

對王貝貝而言,最大的沖擊是一根被砍斷的繩子。

圖注:公益真探王貝貝跟隨公益機構實地走訪項目地

這根繩子屬于一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人。抗戰回來之后,他曾在工廠被機器壓壞了肋骨,一直到現在還隱隱作痛。由于他的兒子已經60多歲了,他覺得自己再活下去只會給家里增添麻煩,因此有了用繩子上吊自殺的想法。

王貝貝在實地探訪中了解到,在當地志愿者的多次探望陪伴后,老人家的孤獨感得到了一定緩解,也在志愿者的幫助下,申請到了公益援助和抗戰老兵補助,正在一點點改善生活狀態。待到今年中秋,志愿者們還會給老人帶去生活物資和衣服,幫他減輕生活負擔。

幫助生活中最無助和絕望的群體,是公益的真義所在。但公益的真諦,并不僅僅只在那生死抉擇的一瞬。

武漢大學的人類學研究生徐穎,對女性公益項目尤為關注。她發現許多城市女性面臨的問題,在鄉村女性身上更加凸顯,比如孩子的教育和健康問題、性別不平等及發展差異。而這些問題在鄉村女性身上體現出更強的張力,因為她們的發展機會更少,個體的聲音和行動更不容易被聽見、看見。

“鄉村婦女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是土里土氣、沒有什么理想,天天只會圍繞著家庭轉。但事實上并非如此。她們很真誠,想要學習并且珍惜機會,擁有很強的創造力和行動力。”徐穎介紹道,“上午剛培訓完,她們下午就會想自己回去后要怎么做?在姐妹們之間共同探索和交流經驗。我管這種叫‘創變能力’,就是創新,然后帶來改變。”

圖注:公益真探徐穎探訪鄉村果園項目地

徐穎在廣東一個村莊探訪綠芽鄉伴項目時,見到了一位自己種植果園、做生態農業的鄉村女性。這位女性在種植方面很有經驗,但是對于整體的生態知識體系以及對外銷售方面,尚有所欠缺。在同村人的勸說下,她參加了生態技能培訓,也逐步從不怎么跟人打交道,到開始主動發言,分享自己的故事和經歷,變得更加自信、大方。

“你會發現,當你去賦能一名鄉村女性,她帶來的改變是一連串的。改變的不僅僅是她一個人,還有她的小家庭,甚至是她所處的整個村莊。”徐穎深受觸動。

勇于直面真探的機構

公益項目實地探訪,是整個活動中最關鍵的一環。

讓真探們對項目有更加直觀、立體、真實的感知,全面了解項目進展,深刻體會項目難點,更長期關注公益機構和項目。

“志愿者們的努力,是從網上無法看到的。”王貝貝感慨。她跟著志愿者們一起,跋山涉水去到老人家里,有時候甚至會在爬坡的時候因為過于勞累而產生呼吸困難的感覺。而這些,只有在實地探訪中才能體會到。在她之前查閱的網上資料里,只能看到志愿者在老人家里面的照片,但這段辛苦的來路和去程,外人難以知曉。

很多情況下,只有真實的體驗才會產生共情。“公眾可以通過真探的眼睛看世界。”公益探長郭小牧說,“哪怕沒能窺探整個公益世界,但是推開的那一條門縫所透露出來的新奇世界,就足以打開公益與大眾之間的交流,從側面體現出來真探實地探訪的意義。”

而從第三方評估的角度來看,實地探訪有助于項目持續改進,增加項目透明度。除了查看相關的財務情況、公開報道、項目報告,真探們還能親眼見到那些沒有落入文字中的細節。在評估項目效果時,與項目當地的居民或村民交流想法,也是十分重要的評估手段。

有些真探本身也是公益行業從業人員,因此,這也不失為一次公益人之間的面對面交流、考察和學習的機會。

而對于公益機構來說,來自五湖四海、各行各業的公益真探們,也能為項目帶來新的視野和理解,幫助他們完善自己的工作方式和評估體系,增加公益透明度。

不少公益機構將接受真探的到訪,視為自身的一種勇氣和態度。滿天星公益創始人梁海光認為:“要讓團隊認識到,信息公開是重要的,項目成果也是重要的,做公益不只是埋頭做事就行了。而且,公益真探的評估結果是相對客觀的,更能讓捐贈人和社會公眾認可和接受。”

“公益真探的到來,對于我們來說是很好的,可以警醒我們。”揚中市麥田慈善基金會的負責人江風也表示,“作為一個民間公益組織,如果想要得到社會公眾的信任,就必須要做到透明。”

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秘書長葛燄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我自己內心是非常感激和崇敬這些勇于報名參與公益股東人大會和接受真探探訪的公益機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共同努力,一起培育真正的更多的理性捐贈人,我相信真正的捐贈人多了,理解的人多了,公益行業的發展會更好。”

多維多面的公益評估

這次實地探訪,顛覆了很多人對公益評估的一些固有觀念。

公益真探們身上擔負著為項目捐贈人探尋公益真實的落地成效的責任,這也促使他們開始和公益機構共同思考一個問題:公益項目的評估標準到底是什么?

一般認為,公益透明就是要對公益機構提出更多的要求,比如項目報告的審核,或者第三方機構的審計和科學評估。但是,在真正進行實地探訪之后,公益真探徐穎,反而意識到公益項目評估工作的復雜性,以及很多第三方評估的局限性。

事實是,很多公益項目在關注社會中容易被多數人忽略的問題,這就讓公益項目的設計靈活多變、各有側重。而且由于實施地點、當地政策、自然環境等均不相同,哪怕是同類項目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也會基于不同條件,而面臨各種需要因地制宜、靈活變通的情況。

“之前我可能會盲信這種第三方評估報告,這種專業、客觀的力量,但其實你進去之后就會發現,項目和項目之間有很大的差別。我這次去探訪的是社區發展的項目,是賦能社區中的人的發展,它的效果就未必是在短期的數字上可見的。”徐穎感慨道,“目前,我們本土的公益評估體系還在探索中,國外評估方法不一定可參考適用。很多的公益項目成效,并不能從簡單的數據呈現出來,從項目設計到落地實施,整個過程花費的心力是巨大的,很多質性的改變難以有效測量,而背后的辛酸苦累只有親身體驗過才能知道。公益評估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

圖注:公益真探親身體驗公益組織開展的社區工作坊

盡管一次實地探訪活動,并不能構建出完整的公益透明評估框架,也不能抽絲剝繭地去審視公益項目的全部,卻讓公益真探們通過不同視角,切身體驗了公益項目背后不為人知的故事,也基于自身不同的知識結構體系,多維考量公益項目的價值成效。這些公眾力量的引入,將成為公益機構發展的推動力。

未來,公益真探們還將用一年時間持續觀察、監督公益項目,并為機構提供建議。騰訊公益平臺也還會持續給參與透明公益計劃的機構以資源、資金和技術上的支持,并進一步提升平臺項目反饋透明度,提升捐贈人的公益參與體驗。

公益行業的透明生態建設、公信力提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終將有賴于生態中每一個機構的自律,與每一位捐贈人的有效鏈接。讓每一份愛心切實落地,才能讓公益事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