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互聯網 > 正文

餓了么商家大會窺玄機:生態戰略將給即時電商賽道帶來何變化?-全球消息

2023-06-28 14:52:11來源:Bianews鞭牛士  

不久前,餓了么夏季商家大會在上海召開,在大會上,餓了么官方宣布了諸多商家扶持政策,也重申了餓了么對開放、生態的平臺戰略方向。

在大會上,餓了么宣布從六大方面,加大對商家的投入,同時,聚焦醫藥、鮮活、商超、酒飲、大百貨五大重點細分行業,推出重點支持政策。


(相關資料圖)

近年來,即時電商成為本地生活平臺的新的增長點,尤其是疫情期間,即時電商更是獲得了飛速的發展。即將進入夏季,夏季是生鮮水果、酒類、夜市餐飲等品類的消費旺盛期,對于即時電商來說,夏季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

在今年夏季促消費舉措上,除了將延續去年火爆的免單活動,餓了么還將結合夏季消費特點,推出城市高溫免單、餓了么夜市等一系列活動。

從餓了么商家大會透露的信息,可以看出,夏季進攻的號角已經吹響,餓了么對即時零售發起新一輪的沖擊。

那么,這一輪的進擊,背后有哪些門道?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呢?在餓了么的商家大會上,透露了哪些信號,我們可以窺到哪些玄機?

商家大會背后的幾個信息

在餓了么商家大會上,有以下幾個信息。

第一,是餓了么針對商家的活動更加深入,呈現出深耕供給側生態的趨勢。

首席運營官諶偉業透露,餓了么將從六大方面加大對商家的投入。

一是針對優質商家,將會加大流量、營銷、商家服務等方面的投入;二是針對陽光系列商家,一起制定細分領域行業服務標準,打造消費品牌聯盟;三是在各地成立商學院,幫助商家提升營銷和運營效率;四是成立開放平臺部,實現更好的技術接入;五是進一步促進細分行業的業務創新;六是推出高溫免單和餓了么夜市。

第二,目前,餓了么在近場零售領域的主攻方向,是醫藥、鮮活等細分行業。

在“2023夏季商家大會”上,餓了么透露的信息,是面向醫藥、鮮活、商超、酒飲、大百貨五大重點細分行業,定制推出商家重點支持政策。

第三,餓了么的供給側發展策略,注重培育優質新店,堅定支持中小和垂類商家。

餓了么商家大會上,宣布了“青苗計劃”,為新設外賣門店提供28天流量扶持和大額推廣補貼,還為新手提供培訓指導和智能工具,為新商家扶上馬送一程。同時,針對連鎖品牌,餓了么億元品牌補貼資源以及多項專項活動基金,幫助品牌持續進行數字化升級,并為品牌提供各類營銷流量資源、IP聯名活動。

依托阿里集團的資源,餓了么掌握了相當的頭部商超資源,但是要提高產品的SKU和服務市場,繞不過中小和垂類商家,他們對供給密度和品類多元化有重要作用,所以,餓了么針對這些生態伙伴,支持的力度也不小。

可以看出,餓了么更加注重解決供需側整體生態的問題,注重提高用戶體驗,提高產品的品類。

最后,是支持創新,推動商家迅速具備線上銷售的運營能力。

在餐飲、超市便利、鮮活、醫藥、酒水、大百貨等細分行業,餓了么將進一步支持商家發展各行業的業務創新,提供適配行業發展的產品和商業政策支持。

整體可以看出,餓了么針對商家的幫助扶持,正在走入縱深。

立足流量,發力留量

雖然電商用戶已經到了瓶頸期,由于大環境的原因,人們的消費也越來越理性,但是在即時到家消費領域,仍然是增長可期。

在餓了么商家大會上,中國飯店協會副會長金勇表示,自去年年底疫情全面放開,餐飲消費逐月呈現加快恢復向好態勢。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1-5月,全國餐飲收入19958億元,同比上升22.6%,5月份,全國餐飲收入4070億元,同比上升35.1%。金勇認為,線上線下經濟活動不斷發力,餐飲行業恢復和擴大消費有望進一步提高。

根據東吳證券的一份報告測算,即時電商用戶天花板為5.5-6.4億人,高于餐飲外賣但低于綜合電商,東吳證券預計,2025年即時零售市場規模約為10182億元。

同時,即時電商還將向縱深發展。

中國市場學會等機構發布的一份分析報告認為,即時電商在未來將進一步豐富品類,同時,向更底線城市發展,在平臺的支持下,即時電商將進一步向供應鏈前端延伸。

在發展階段上,即時電商也正處在從流量向留量發展的過渡期。

來源:《即時零售開放平臺模式研究白皮書》

國金證券研究所

根據國金證券的這份圖表可以看到,經歷了2020年和更早期的爆發期,從2022年起,即時電商已經進入了平穩增長期,預計到2025年,平均增幅大約為50%左右。

對比當年傳統電商的發展,即時電商的爆發性弱于傳統電商平臺,其背后的原因,是即時電商局限在同城,受線下門店SKU和商品庫存的影響,而相比之下,傳統電商因為面向全國,產品品類多而且全,更容易爆發。根據某外賣平臺公開數據,用戶在該平臺上有40%商品搜索需求未被滿足。東吳證券認為,有效供給不足,是即時電商平臺的短期制約因素。

因此,對于即時電商來說,如何豐富供給側的產品品類,提高用戶的體驗,非常重要。

在即時電商平臺,頭部商超的優勢,是品類較全,撿貨響應快,但是劣勢也非常明顯,頭部商超類營業時間,大部分為早9點到晚10點,在時間覆蓋上存在不足,而且,頭部商超往往分布相對不那么密集,滿足不了即時零售“隨時隨地”的需求。相比之下,中小垂類商家,營業時間靈活,分布密集,能很好地滿足即時零售24小時“隨時隨地”的需求。

中小垂類商家,在產品的管理上,在對營銷工具的使用上,以及銷售的運營上,都存在短板。因此,如何幫助這些中小垂類商家進行精細化運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在餓了么商家大會上,可以看到,針對這些中小垂類商家,餓了么推出了極為精細化的扶助措施。比如開設商學院,幫助商家學習利用營銷工具,還有開發平臺接口,讓商家更方便接入,以及幫助商家實現數字化升級等等措施。

除此之外,流量扶持和產品的創新供應等等政策,對于中小商家來說,都是非常實用的幫扶。

東吳證券認為,即時電商的競爭,可以分為流量階段和留量階段,前一階段考驗的是流量問題,后一階段考驗的,是誰能高效解決供給。如今的即時電商,正處在第一階段向第二階段的過度狀態。

對于餓了么來說,深耕中小和垂類商家的運營,可以保證商品供給,提高用戶體驗,提升用戶留存度。所以,如何整合這些中小垂類門店,提升留量對于平臺非常重要。本屆餓了么商家大會上,推出的種種幫扶政策,可以明顯看到,餓了么在努力通過對商家的幫扶,來提升平臺的“留量”供給。

新玩法帶來的新價值

在商家大會上,我們從一些商家的發言,也旁觀可以看到,餓了么推出的種種措施,正在當前趨勢下為商家帶來更多現實價值。

第一個是聯合破圈、擴圈價值。

在餓了么商家大會上,根據名創優品負責人的演講信息,名創優品和餓了么在過去一年中推出多個聯名款。這在節日營銷和新品營銷上,為名創優品帶來了新的“破圈、擴圈”的價值。

根據公開數據,截至 2022年12月,中國網上外賣用戶規模達5.21億,網民使用率達到 48.8%。根據阿里本地生活數據,Z世代逐漸成為即時電商的主力消費人群,18-35 歲用戶群體占比超過70%,這和名創優品的目標用戶契合度頗高。因此,和餓了么的聯名,對于名創優品來說,破圈、擴圈的價值是看得到的。

第二,通過流量孵化推動了前置倉品牌的發展。

快客達是餓了么平臺的商家,該公司成立于2021年11月,依托于線上等外賣平臺,專注做即時零售倉儲連鎖超市。經過一年多的發展,已經覆蓋了江蘇、浙江、上海、安徽等五省的50多家門店,年營收3億余元,成為即時零售領域的全國頭部品牌。

以商圈、CBD附近為例,即時電商的優勢在于,它可以通過線上方式,觸達商圈、CBD附近的高凈值人群,但是,其商店又無需建在高人流量的店面,只要在附近有一個前置倉,便可以實現對該區域人群的覆蓋。在快客達的身上,可以看到即時電商平臺對其資產價值的擴容和放大。

第三,是通過對商家的運營和數字化升級,幫助商家進行精細化運營。

根據商家大會的信息,某商家在餓了么平臺上,通過餓了么提供的精細化運營工具,無效訂單大大減少,從原來的5%減少到3%,客單價也提升了22%,銷售額同比提升37%。

同時,加入餓了么的平臺,中小垂類商家在運營上也開始引入新思路。比如在貨品櫥窗的陳列上,會根據不同時段來進行陳列,滿足不同時段的人群,進一步提升轉化率。這些精細化運營,給中小商家都帶來了新的經營思路,提升了經營效率。

第四,打破了時間、空間和品類的制約。

對于線下的中小垂類商家來說,即時電商,讓他們的銷售范圍擴大了幾倍,同時,時間也進一步得到了優化。中小商家原來的顧客消費時間,大多集中在傍晚,而即時零售的消費時間在24小時內分布更加均勻,進一步優化了顧客的消費時間。

第五,餓了么進一步融合線上線下的流量,為品牌帶來新的增量。

在餓了么商家大會上,小米負責人介紹了小米與餓了么的合作情況,通過與餓了么的合作,小米手機在年輕人群進一步擴圈,為小米帶來了新的流量價值。同時,即時零售的便利性,也將小米推給了新的消費習慣用戶。

對于平臺來說,提升留量,是即時電商的第二場大戰。餓了么看上去已經做足了準備,面對這個夏天的新一輪角逐。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