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金融 > 正文

中國經濟持續增長 上市公司“提質”步伐加快

2021-01-07 10:06:12來源: 經濟參考報  

2020全年,監管層持續加強基礎制度建設,更加注重投資端與融資端平衡,上市公司規模和質量持續提升。證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國上市公司總規模超過4100家,位居全球第三,涵蓋了國民經濟全部90個行業大類。2020年滬深交易所新增上市公司340多家,其中科創板和創業板注冊制下有近180家,這些新增的上市公司有力服務了實體經濟和科技創新。

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此前表示,盡管上市公司數量只占全國企業總數的萬分之一,但利潤總額相當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約五成。實體上市公司作為產業“排頭兵”,2020年率先克服疫情影響,經營業績實現了“二季紅”“三季進”,產業強國中堅力量的作用更加突出。

據了解,得益于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我國上市公司與資本市場相伴成長、互相成就,實現了數量與質量的雙飛躍。僅“十三五”以來,上市公司數量連續跨越3000家、4000家兩個量級,目前市值近80萬億元。2020年,124家上榜《財富》世界500強的中國公司中,在A股上市或部分資產上市的超過70家,占比近六成。

隨著注冊制改革深入推進,市場包容性不斷提升,上市公司中既有市值上萬億元的行業巨頭,也有“小而精”的細分市場冠軍;既有鋼鐵、紡織等傳統制造行業翹楚,也有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弄潮兒。閻慶民稱,上市公司在我國經濟體系中“基本盤”、“頂梁柱”的地位日益鞏固。

資本市場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高質量的上市公司是微觀基礎。2020年10月,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明確了新形勢下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總體要求、實施路徑和具體任務。11月,證監會進一步對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工作進行深入動員、全面部署,要求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作為上市公司監管的重要目標,全面落實《意見》各項要求,細化任務分工,抓緊制定完善一批制度規則,推進解決一批重點問題,處置化解一批公司風險,確保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工作“既見聲勢、更見實效”。

有機構指出,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可持續發展的基石,在“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監管方針的指引下,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改革有望持續加速,上市公司質量有望邁上新臺階。基礎制度的完善與上市公司質量的提高,預計將顯著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助力雙循環格局實現。

展望未來,針對推動上市公司質量提升方面的工作安排。證監會表示,要持續優化再融資、并購重組、股權激勵等機制安排,支持上市公司加快轉型升級、做優做強。進一步健全退市制度,暢通多元退出渠道,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強化優勝劣汰。

此外,為從整體上提高我國上市公司質量,證監會指出,必須緊緊圍繞國家產業政策導向,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形成與“雙循環”格局相匹配的上市公司產業結構,促進科技、資本與實體經濟的高水平循環。一方面,在擴大增量上做文章。科創板要堅守“硬科技”定位,創業板要切實服務“三創四新”,穩步在全市場實施注冊制,引導具有核心技術、富有創新力、行業領先的優質企業登陸資本市場,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的產業先進性。另一方面,在優化存量上下功夫,支持已上市公司淘汰低效供給,出清落后產能,加快從傳統產業向新興產業、從低端制造業向高技術制造業轉型,提高核心競爭力。(高偉)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