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正文

每日看點!小鞋子影評怎么寫?電影小鞋子劇情簡介?

2022-11-21 10:32:04來源:環球傳媒網  

哈嘍小伙伴們 ,今天給大家科普一個小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的都會接觸到小鞋子影評(電影小鞋子專業影評)方面的一些說法,有的小伙伴還不是很了解,今天就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關于小鞋子影評(電影小鞋子專業影評)的相關內容。

小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電影《小鞋子》(又名《天堂的孩子》)豆瓣評分9.2,上映于1997年,是首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伊朗電影,獲1999年蒙特利爾電影節最佳影片等。導演兼編劇馬基德·馬基迪以兒童視角關注成人世界,展現著哀而不傷的堅定信仰,其獨特的民族風情和人文意識被國際影壇廣為關注。

《小鞋子》以一雙“小鞋子”為線索,圍繞著阿里丟鞋,兄妹二人換鞋、找鞋、渴望得到新鞋,爭取新鞋來展開敘事。

阿里幫妹妹修她僅有的一雙鞋,卻不慎弄丟,為減輕父母的負擔,兄妹兩人只好輪換著穿阿里的鞋子。能夠找回丟失的鞋子,或者擁有一雙新鞋的渴望在兩個稚嫩的心靈中與日俱增。阿里和父親去城里打工好不容易掙了錢,父親卻意外受傷,沒錢買新鞋。阿里在全市長跑比賽中拼命地奔跑著,因為第三名的獎勵是一雙鞋……

很多影評僅根據劇情和主題進行闡述,今天這篇文章主要講述影片如何從一雙“小鞋子”引發跌宕起伏的故事,塑造出阿里、薩拉兩個真善美的兒童形象;第二部分增加了專業角度的視聽語言分析,如何通過紀實手法,去展現普通人的真實生活和渲染人物情緒;在第三部分中,我會對《小鞋子》人性化的主題加以闡述,并結合我的觀影及生活經驗,來談談它對我們現實生活的幾點啟發。

豆瓣9.2

02、一雙“小鞋子”引發跌宕起伏的故事,絕望困境塑造出阿里、薩拉兩個善良可愛的兒童形象,從中看出“真、善、美”

本片接近伊朗現實生活,展現了兒童心靈的純粹和美好,正視了孩子的力量。

① 因果線性敘事,風格簡單樸素

它的敘事是極為普通的因果式線性結構,整個故事情節簡單,卻富有強烈的情節張力,塑造出了善良懂事的阿里、單純可愛的薩拉兩個人物形象,呈現出當時的生活風貌,傳達了導演馬基德·馬基迪的藝術觀念。

《小鞋子》整部影片的敘事動力,從開頭的第一個場景便可以看出:

畫面是修鞋老師在修補一雙粉色的小鞋子——主人公阿里出場,等鞋子修好,拿著鞋子去了菜店——隨便的把裝鞋的袋子放在門外,進門挑土豆——收廢品的老爺爺把鞋子當做垃圾收走——阿里買完土豆發現鞋子不見了。

這一組長鏡頭是影片的開始,也是影片的事件發生的導火索,作為其敘述動力貫穿全片。

②情節環環相扣,人物形象在接連的矛盾沖突中得以塑造

兄妹二人協議“換鞋上學”之后,妹妹薩拉跑回家途中鞋子不慎掉入水溝,鞋子順著水流不斷向前漂,薩拉不斷追著,幾次試圖撈上來但是都沒成功,只能無奈又傷心的蹲在水邊哭,最后幸好有好心人幫助,才讓她穿著濕漉漉的鞋子回了家。

隨后劇情發生戲劇性的轉折,薩拉在操場上看到有人穿著自己丟的鞋子,放學后跟蹤“小鞋子”,記住了那個小女孩的家的地址。后來薩拉和阿里再次來到小女孩家時,發現小女孩的父親是個盲人是,善良、同情使他們不忍心要回鞋子,選擇默默離開。

接著,父子二人騎著破舊的自行車當園丁賺錢,憑著阿里的努力終于找到一戶人家,原本賺來的錢可以為妹妹買一雙新的鞋子。轉折再次出現,完工回家的路上,父親的自行車剎車突然失靈,父親不得不去醫院,花光了所有賺來的錢,家境雪上加霜。

沖突再現,薩拉在操場上恰巧碰到盲人家的小女孩,看著她腳上的新鞋,得知自己的鞋已經被賣給收廢品的了,薩拉找回鞋子的愿望再次破滅。

最后的轉折,也是整部影片的最高潮。阿里參加馬拉松比賽,敘事的推進張弛有致,動人心弦。阿里為了實現對妹妹的諾言,義無反顧地奔跑著,全心全意的想要獲得季軍。他回想起著妹妹放學后奔回來與他換鞋,以及他換好鞋后奔向學校的情景。他不求得冠軍,他只想要獲得那雙運動鞋,他在奔跑,在極度疲勞中奔跑,后來他跌倒了,為了勝利,他又不顧一切地爬起來跑向終點,并在混亂中率先撞線。

他看著領獎臺上的運動鞋覺得是那么遙不可及,在記者給他拍照時,當所有人向小冠軍表示祝賀時,阿里絕望的眼神,委屈的眼淚讓人動容。

③詩意般的圓滿結局,是導演特有的人文主義關懷

阿里回到家中,妹妹難過地走開,阿里脫下已經徹底磨爛的鞋子,腳泡在水池內,一群小魚游來親吻阿里滿是血皰的腳,仿佛是在安慰他,充滿暖意。

影片的結尾,導演安排了這樣一種結局:阿里不知道的是,他的父親正在回家的途中,在他的自行車上,放著買給阿里和妹妹的兩雙新鞋……

這一唯美的畫面,引人入勝,意味深長。如此圓滿的結局,充滿藝術的魅力,不僅展現了導演馬基德·馬基迪的人文主義關懷,同時牽動人心,審美情趣得以最大限度的激發。

02、 視聽語言方面,《小鞋子》在聲畫處理上基本采用紀實的手法,去展現普通人的真實生活,體現自然樸素之美,并且恰如其分地渲染人物情緒

電影是視聽語言的藝術,鏡頭語言包括了鏡頭的景別、角度、構圖、運動調度等等,聲音包括臺詞、音樂、音響、環境音等等。這部電影給我最大的感覺就是真實。

① 樸素的鏡頭語言傳達最真摯的情感

在一場戲中,人物能夠用動作達到戲劇目的,就盡量不要說臺詞,這才是高超的劇作手段。

《小鞋子》整部影片給我最大的感觸是,平實的推拉搖移鏡頭貫穿始終,人物沒有過多臺詞,盡量做到用鏡頭敘事。以兒童的視角向觀眾呈現了他們的生活,攝影機永遠處于暗中窺視,自然真實,體現出鮮明的素樸之美。下面就舉幾個比較鮮明的例子:

a、本片鏡頭的拍攝多為固定鏡頭。阿里與莎拉的對話,室內一家人的談話等多處都采用固定拍攝,畫面一目了然,明確地表現出人物情緒,與影片主人公單純善良的性格特征相符合,凸顯孩子樸實純凈的心靈。

b、拍攝角度上,大量采用平拍。導演沒有用居高臨下的俯拍鏡頭給予他們憐憫,而是耐心地蹲下身來獲得和孩子們同等的地位,真實地解讀孩子們的內心世界,賦予了影片更多人文關懷的情感。即使阿里與老師,富人的孩子交談時,對阿里的正面鏡頭都是平視的角度拍攝,給予人物尊嚴和平等。

c、景別方面,很多特寫鏡頭。比如,當莎拉站在隊伍中間,低頭掃視著周圍同學的鞋子時,導演用慢慢移動的特寫鏡頭向我們展示了周圍那些大大小小或玲瓏或華美的漂亮鞋子,最后鏡頭落到了莎拉自己的腳下,是那雙不合腳還特別破的球鞋,描繪出莎拉內心的羨慕與失落。此處,導演也運用了薩拉視角的主觀鏡頭。

d、節奏把握上,緩急有序。在影片高潮阿里賽跑的段落中,先是快速的移動跟拍鏡頭——表現阿里快速的步伐,營造緊張激烈的競爭氛圍;然后導演對阿里奔跑的雙腿特寫,放慢鏡頭的速度,渲染長跑的艱難。穿插莎拉放學奔跑的畫面和莎拉的埋怨、阿里的承諾,聲音上時不時穿插阿里奔跑的呼吸聲。

在我看來,這種不同鏡頭剪輯節奏的對比,具有強烈的情緒感染力,真實深刻地向我們地展現了阿里的身體和內心雙重疲憊和為了夢想的堅持不懈。這種效果如果用普通的鏡頭展現,就會欠一些火候。

② 音樂與人聲的處理,恰如其分地渲染阿里的情緒

首先,片中兄妹倆在洗球鞋時吹起泡泡,優美舒緩的背景音樂響起,畫面是兄妹倆天使般燦爛的笑容和飛舞的泡泡,柔和的音樂抒寫出天堂般的意境和孩子們堅強,純真的真性情。在我看來,影片中這些段落的音樂富有濃郁的抒情及意境,渲染人物的情感,體現出導演自身的人文關懷。

其次,莎拉將球鞋掉入水溝后拼命追趕球鞋時,插入了一段快速緊張的音樂。這里的音樂,就恰到好處地渲染出特定的情緒節奏,頓時感染了觀眾的情感,讓我們在替薩拉著急的同時,又感到陣陣的辛酸。

再次,影片對人聲的處理也是十分真實自然的。比如:當阿里與妹妹在本子上書寫交流丟鞋子和解決辦法時,聲音卻是父母喋喋不休的談話聲。這種聲畫分離的運用恰到好處地增強了現場的真實感,顯得平易近人。

③電影是用視聽語言講故事的藝術,就好比做菜,同一種食材,不同的烹飪方式,能夠帶給我們不同的感受。

大家以后在觀影的時候,可以在故事、人物、主題等等之余,再多一些角度解析電影,想必會有更多的樂趣和收獲。同時,電影是一面鏡子,透過電影應當反省自身。

03、基于《小鞋子》的人性化主題,結合我的觀影及生活經驗,來談談它對我們現實生活的幾點思考

阿里的善良和堅持讓人動容,每次回想起,心中都會有一絲波瀾。當我們人生遇到困境的時候,是逃避還是面對?

《小鞋子》告訴我們的是,貧窮不能將我們打敗,無論人生如何艱辛,都要善良、勤勞和堅持。下面便是筆者結合影片對人生的三點思考:

① 貧窮不能將我們打敗,人間尚有溫情在——無論何時,都要保持“善良”

整個影片向我們展現了親情的可貴,濃郁的兄妹之情、溫馨的父子情,感人的師生情,描繪了美好善良的世界,處處洋溢著人文關懷的氣息。阿里一家日子艱難,但貧窮卻教會他們相互扶持,擁有一顆寧靜的心。

他們雖然貧窮,但從不怨天尤人,并努力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來解決問題,小小年紀的阿里和沙拉共同為了一雙鞋相互扶持,不論身處何地,周圍的人和事,都是美好的。這讓我想起了一句古語,原文是這樣的:

《孟子》的《盡心章句上》(第九):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小時候不懂,以為前半句的意思是窮的話就管好自己,別的事情就不不要管。后來想想,甚是可笑。其實,這句話的正確含義是:當一個人身處逆境郁郁不得志或者能力不夠的時候,更不應該隨波逐流放縱自己,而是應該將精力集中在自己身上,提高個人的品德修養。

在我看來,無論是貧窮也好,富貴也罷,最重要的就是人心深處的“善良”。縱然貧窮卻保持善良,讓人間尚有溫情在。恰如《小鞋子》中,鄰里之間互相扶持,阿里的媽媽讓他去給隔壁爺爺奶奶送湯,爺爺從床底下摳出來一點豆子給他。

②物質的貧窮和精神的富足——告別貧窮最好的方式就是“勤勞”

影片展現了窮人身上所具有的善良、純潔的人性。阿里家窮得連一雙鞋都買不起。可幼小的兄妹倆卻能懂得主動用自己微薄的力量為父母分擔生活的重擔,積極地想出解決辦法去化解生活中的危機。阿里一家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生活,這使他們的生活無比充實。他們只是物質上貧窮,精神上卻無比富足。貧窮給予了他們生存的本領和對生活來之不易的珍惜。

金錢絕不意味著生活充實、精神富足,反而有人在擁有財富后卻感受到精神的寂寞空虛和家庭成員間的分離。比如,富人區邀請阿里父子做工的艾利一家就是如此。

③ 通過影片反觀自身,我們未必能有影片主人公那種幸福的感受,但是不論人生浮沉,“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終

壓力越來越大,又有幾個人敢說自己是真正的幸福呢?

研究生畢業兩年,班里的同學陸陸續續辭職回家轉行,在我看來,最能堅持的一個姐妹,也不堪甲方拖欠稿費和重重無理要求折磨,轉行做了藝考老師,因為來錢快。影視寒冬沒能澆滅我的創作熱情,我依舊沒日沒夜的拍片寫稿,字字句句傾注著心血和精力……但我做不到不被尊重,做不到筆下人物如提線木偶一般沒有血肉。大手一揮,解約了兩個不合適的新項目。縱然生活變得窘迫,但內心卻更加堅定。

當你感到疲憊不堪的時候,不妨在某個深夜停下來,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如果改變不了現實,我們就做好自己,選好了路,就算跪著,也要堅持下去。就像影片中的阿里一樣,即使鞋底被磨穿,只能光腳跑在充滿砂礫的路上,也要用信念堅持跑下去。不到終點,我們怎么會知道生活要給我們什么獎品呢?

04、寫在最后

本文從敘事情節、人物塑造、視聽語言以及人性化主題對我們生活的啟發等幾個角度對《小鞋子》這部影片做了全方位的解析。《小鞋子》的美學風格對我們的電影創作有著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當代中國電影市場在迅猛發展的同時,有人已經偏離藝術創作本身的初衷,比如用大量明星堆砌電影、靠特效和精美的畫面吸引人……而電影《小鞋子》卻用簡單的主題、非職業演員、素樸的影像贏得了世界的關注和贊賞。

它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以清新質樸的簡約風格,真實地展現了兒童純潔美好的心靈,表現了貧困艱難的平民生活中隱含的善良人性,帶觀眾進入了一片純真澄凈的天堂世界,質樸感人,在情節、影像、主題等各方面都做到了以小見大。

子影評(電影小鞋子專業影評)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