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尚希:培育完整內需體系 助推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表示,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擴大內需,是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一項戰略任務。從深層次看,“完整內需體系”是嵌入國內經濟大循環的一個新概念,是中國發展經濟學中的一個新命題。培育完整內需體系,適配性地擴大內需,須以改革為動力,并納入新發展格局的構建之中。
劉尚希認為,關于內需的定位,應從“溫飽型”需求轉變到“品質型”需求,以生活品質提升為擴大內需的基準。他表示,內需體系,歸根結底,是人們生活的需求體系。這在過去,主要是溫飽型的需求,有吃有穿有住;而在當前及今后,隨著我國人均GDP不斷提高,2020年已超過1萬美元,基于生活品質的需求越來越大,要吃好、穿好、住好,還要環境好。這就意味著,人們對日常生活的需求不僅品質上在提高,范圍上也在擴大,要求好山好水好空氣,對各種社會基礎設施、城鄉公共設施和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完整的內需體系既包括花自己錢形成的個人消費,還包括花政府錢形成的公共消費。當然,這也離不開各種投資。隨著人們追求生活品質的需求不斷擴大,公共消費變得愈加重要,其份額也要相應擴增。培育完整的內需體系,需要有效的市場和有為的政府,并形成合力。”
劉尚希指出,擴大內需,不光要有錢有收入,還要有合意的好東西。從經濟學來看,荷包里有錢,持幣待購,不構成現實需求,只是潛在需求。所以,培育內需,僅僅讓人們的腰包鼓起來是遠遠不夠的。要讓潛在需求釋放出來,變為現實的內需,供給至關重要。只有生產出合意的東西來,消費意愿變成了行為,內需才算是真正形成。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新的需求是供給創造的。要做大做強內需,供給的靈活響應是關鍵。
“培育完整的內需體系,需要從供需兩側發力,市場和政府兩只手都要硬。”劉尚希表示,首先,加快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這是一項基礎性的改革。土地、資金、電力、油氣、運輸、技術、知識產權、勞動力和數據等新舊要素配置的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程度不夠,應作為當前經濟改革的中心,重點推進。其次,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從目前的4億人擴大到“十四五”末期的8億人,必須縮小低收入群體規模。農民的市民化,不只是一個戶籍問題,還涉及市民化的成本分擔,應盡快形成一個合理的成本分擔機制。再次,重塑我國內需體系的空間形態。隨著發展的主體空間形態日漸演變為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內需體系的空間形態也隨之表現為以城市為主導。當前內需乏力,固然有疫情和經濟的影響,但從戰略上看,與人口城鎮化水平偏低有直接關系。我國戶籍人口的城鎮化率還未超過50%,也就是說,真正的市民不到全國人口一半。人口的城市化沒有得到同步發展,直接影響了內需同步擴大。擴大內需戰略要走城市化之路,形成新的內需空間形態。為此,需要城市化改革與市場化改革協同推進,加快人口的市民化。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
1月我國MPV銷量11.4萬輛 MPV板塊仍延續萎縮態勢
1月,我國MPV銷量為11 4萬輛,同比增長15 7%,環比下降17 4%。與轎車和SUV板塊相比,MPV板塊仍延續萎...
2021-02-19 -
迎新打卡:一樣的“紅色”,不一樣的“紅火” 這些紅色地標緣何如此“紅火”?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修繕和新館建設工地,100多名工人選擇就地過節;四行倉庫成為春節前幾日上海十分紅火...
20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