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財經 > 正文

志愿服務勢頭旺 立足專業化向精準發力

2021-03-17 13:43:52來源:中國商報/中國商網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發展社會工作,支持社會組織、人道救助、志愿服務、公益慈善發展。”隨著我國志愿服務事業的蓬勃發展,志愿服務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志愿者、志愿服務組織的無私奉獻和主動作為給社會大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年志愿服務再被政府工作報告提及,志愿服務將迎來哪些發展新機遇?

現狀:實名注冊1.92億 志愿服務勢頭旺

從2019年的“引導支持社會組織、人道救助、志愿服務和慈善事業健康發展”,到2020年的“支持社會組織、人道救助、志愿服務、慈善事業等健康發展”,再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支持社會組織、人道救助、志愿服務、慈善事業發展”,近年來,“志愿服務”一詞連續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體現了國家高度重視志愿服務事業的發展。

根據中國志愿服務網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已有實名注冊志愿者1.92億,志愿團體總數79.46萬個,在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上發布的志愿服務項目501余萬個,志愿服務時間達27億小時之多。

3月1日,新修訂的《北京市志愿服務促進條例》正式實施。多年來,志愿服務已成為展示首都文明風貌的名片。截至2020年年底,北京市通過“志愿北京”信息平臺實名注冊的志愿者人數突破443.6萬人,實名注冊志愿者達常住人口的20.6%。

3月5日,《江蘇省志愿服務條例》正式施行,條例創新增加“時間儲蓄”制度,在全國率先將“志愿服務回饋制度”法定化,規定志愿者本人需要幫助時,根據其志愿服務時長,優先提供志愿服務。條例規定,志愿者享有獲得志愿服務記錄證明的權利。

截至去年底,在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上海志愿者網”實名認證注冊志愿者已超過520萬人,上海實名認證注冊志愿者的人數占常住人口比例超過21%,比2019年上升了3個百分點。在各類志愿服務項目中,志愿者參與比例排在首位的是“疫情防控”,占比75.7%;其次是“社區服務”“垃圾分類”“文明實踐”和“愛國衛生”,占比分別為61.3%、56.7%、52.8%和37.1%。

目前,武漢市在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實名注冊志愿者人數為198.48萬人,占常住人口比例為17.7%。武漢市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實行注冊志愿者星級認證制度,鼓勵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在招考公務員、招生、征兵、聘用員工等方面,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錄取、征集和聘用星級志愿者。

問題:數據整合欠缺 權益保障待細化

“近年來,我國志愿服務事業加速發展,志愿者人數及志愿服務組織快速增長。但志愿服務機制不健全、保障不充分不落實、政府和社會的參與度不高等諸多問題,挫傷了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的積極性。” 四川省政協委員李俊英在四川省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上表示:“希望進一步完善并落實長期有效的全方位、多樣化的激勵機制。”

全國政協委員鄭軍認為,盡管目前發展態勢迅猛且發揮作用巨大,但是我國志愿服務在機制建立和人才隊伍建設方面仍然存在著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當前,志愿服務資源整合力度不夠,存在管理多部門、注冊多平臺和規范登記少等現象。“越來越多的部門、行業、群團組織參與志愿服務工作,但是分屬不同部門管理,而且各層級、各地方均有志愿者注冊平臺,數據和系統普遍不能共享兼容,缺乏整合”。

李俊英建議,對于在全國志愿服務網志愿服務時長達到1500小時的志愿者,在得到民政部門五星級志愿者審核認定后,在其志愿服務證上加以標注并發放榮譽證書;優先錄用三星以上志愿者為村、社區專職工作者;對符合要求的志愿者給予激勵補貼。同時,對資深志愿者、五星級志愿者和在志愿服務中表現特別突出的先進典型給予物質獎勵和優待。

“我國現在的志愿服務還存在著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地區、城鄉和行業之間的志愿服務發展也不平衡。”中國志愿服務聯合會理事張祖平表示,雖然現在互聯網已經普及,但很多人還是不知道應該通過何種方式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也不清楚哪些志愿服務項目在招納志愿者。他建議在公共場所發布志愿服務信息,同時也可以在微信公眾號推送,及時有效地傳播招募信息。

對策:促進服務規范化 專業化發展是方向

為確保志愿者的志愿服務記錄真實、準確、完整,民政部日前發布了《志愿服務記錄與證明出具辦法(試行)》。業內人士預測,辦法實行后志愿服務記錄將更加規范。

和眾澤益志愿服務中心創始人王忠平認為,從志愿者層面應增強志愿者的培訓保障,提升志愿者的專業技能。目前,全國已經建立了一些志愿者學院或培訓基地,但仍然不能滿足廣大志愿者的需求,畢竟中國志愿者的數量是非常巨大的。“如何能保證志愿者的各項權益如知情權、選擇權等,是目前落實志愿服務條例的難點。特別是各地出現了關于志愿者的一些負面信息,如濫用志愿者名義牟利等,相關部門要加大執法力度,確保志愿者的相關權益”。

日前發布的《廣州社區志愿服務項目創新發展研究》結果顯示,未來志愿服務事業需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體系,促進志愿服務規范化;創建“專業社會服務+社工+社區”的三級聯動系統,為社工和社區志愿服務團隊增能、賦能;用好現有的志愿者管理和服務平臺,形成互聯網+志愿服務項目創新管理系統;健全志愿服務內外部制度體系。

王忠平還提出,在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推動下,以信息平臺為載體聯通志愿服務數據信息,實現志愿服務供需精準對接,實現志愿服務精細化管理、自動化控制,提升志愿服務便捷性和科學性,成為推進志愿服務向縱向發展的必然選擇。積極探索“互聯網+志愿服務”模式,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創新志愿服務的內容和方式,做到更精準更有效率。(李遠方)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