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財經 > 正文

共享充電寶租金出現回落 按地域浮動成定價新風

2021-10-15 15:38:41來源:楚天都市報  

8月底,國家相關部門點名了一批共享品牌的經營企業進行整改,其中最主要的焦點就是共享充電寶的價格。過去一個多月,不少共享充電寶的租金出現回落,似乎有“充電自由回來了”的感覺。

不過,進入10月后,極目新聞記者走訪發現,以30分鐘為單位時長進行計算時,共享充電寶的租價在下降,但時長以“1小時”為起租時長的共享充電寶的點位數量卻增多,這也讓市民覺得租一次充電寶依然沒有省錢,一次使用付費2元起。

半小時起租的充電寶降價明顯

前日上午,極目新聞記者首先在漢口秋桂街的奧林紫園小區外一家便利店租借共享充電寶,結果顯示價格為1.5元/半小時,不足半小時按半小時收費。店主稱,每天用這臺機器租借充電寶的至少有幾十人,循環量比較大。

“半小時起租的規則還是蠻有吸引力的。”同樣掃碼租了一臺共享充電寶的年輕人說,過去幾個月里,在外面租共享充電寶基本都在每小時4元以上,如果碰到在景區游玩時手機沒電了,使用共享充電寶的價格更高,有的是按一小時為單位收費,有的則是按半小時為單位收費,雖然最后可能每小時的租費是一樣的,但起步價低的話,也更愿意租一些,畢竟只需要給手機續電救急。

極目新聞記者在探訪中注意到,即使是同一個品牌的共享充電寶,在不同位置的租金標準很不一樣,每小時的差價最高可以達到2元。而以半小時為起租時間來算,現在共享充電寶的起步費用多在1.5元到2元,看上去顯得降價明顯,價格也不算高。

“調高起租價”令人望而卻步

今年6月,市場監管總局價監競爭局會同反壟斷局、網監司召開行政指導會,要求國內8個主要的共享消費品牌經營企業限期整改,明確定價規則,嚴格執行明碼標價,規范市場價格行為和競爭行為。

兩個月后,市場監管總局發布公告,參加整改的共享充電寶品牌都有不同程度的降價。這一度讓有的市民感慨“充電自由”又回來了。

不過,極目新聞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有的降了價的共享充電寶通過“調高起租價”來形成“降價效應”,使得消費者容易誤解。

在武漢地鐵8號線的中一路站內,矗立在墻邊的共享充電寶的租金定價是4元一小時,這讓乘客與市民望而卻步。“4塊錢一個小時拆分下來就是2塊錢半小時,其實就夠充電了,4塊錢1小時有點貴。”一位乘客如是說。

根據市場監管總局的報告,在接受調查的6個共享充電寶品牌中,各品牌平均價格為每小時2.2元—3.3元。這樣標價在每小時3元及以下的機柜占比為69%—96%。

“按地域浮動定價”成新趨勢

實際上每小時的租金都是4元,但有的共享充電寶設置的是半小時起步,顯示的租金標準就變成2元起步,會讓租用者心中更能接受。而同樣品牌充電寶,不同地區的租金也不一樣。同一個區域,不同品牌的共享充電寶的租金標準也不盡相同。業內稱這種“按地域浮動定價”的方式,或成行業趨勢。

同樣是地鐵8號線的地鐵站內,共享充電寶的品牌也一樣,比如省博湖北日報站內的收費標準是30分鐘2元,而中一路站內的共享充電寶租金則是4元一小時,起租時長和價格就不一樣。

漢口解放大道的武漢國際會展中心內,一款共享充電寶的租金是3元一小時,而另一個品牌共享充電寶則是按半小時起步收費,每半小時是2.5元,算下來一個小時需要5元,屬于比較高的標準。

對于共享充電寶行業在整改降價方面的變化,業內人士稱,市場監管總局指導意見是共享充電寶不允許出現價格過高的情況,經過調整以后,按半小時起租的模式看上去是有效的降價模式,而武漢地區的整體價格水平則穩定在每小時3元到4元,到了5元就算得上是高價了。

此外,“按地域浮動定價”已成為全國范圍內的共享充電寶定價趨勢,整個行業的價格水平屬于小幅回落,但因市場化的經營而存在不穩定性,關鍵是找到更多元化的盈利增長方式,實現在租價不高的情況下,形成市場化運營的良性循環。(曹磊李輝)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