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財經 > 正文

17家上市公司發布回購 真金白銀為滬深股市注入“能量”

2022-05-26 08:36:31來源:江蘇經濟報  

在外圍市場動蕩、上證指數圍繞3000點展開“攻防戰”之際,近期多家上市公司發布回購、增持計劃,用真金白銀為中國股市注入“能量”。近期,華源控股、蘇州固锝等17家上市公司發布了回購報告書或回購預案。從回購金額看,這17家上市公司回購金額均超過1000萬元。其中,國軒高科、普洛藥業、星期六及榮晟環保等8家公司的回購金額均超過1億元。

除了上市公司積極回購外,上市公司的重要股東和高管也紛紛加入增持行列。據統計,4月份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披露增持相關公告共計33家次,涉及中國中鐵、中國石化、中遠海控、國投電力等大中型公司。有14家公司在4月份發布增持計劃,其中10家擬增持金額共計不低于7.5億元,4家擬增持股份數量不低于1975萬元。對此,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表示,回購是由上市公司實施,而增持是由上市公司重要股東或高管實施。公司回購股票主要是用于員工股權激勵計劃或是因為在外流通的股票數量過多而想要注銷;股東或高管增持則更多的是基于市值管理責任以及買入低估股票獲利的考慮。

“盡管目的不同,但就結果來說,二者對于提振市場信心都具有積極意義。”趙錫軍說。他分析稱,回購與增持的積極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回購增持消息發布后,有助于提振投資者信心;二是回購增持計劃實施后,可以通過減少流通股票或者提升買入股票需求等改善供求關系的方式來支持股價。特別是在市場相對低迷時,回購增持的效果往往更積極。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盤和林表示,上市公司股價下跌,公司認為市場沒有給予公司合理的估值定位,所以通過回購和增持來提振投資者信心。在流動性偏低的當下,回購和增持有利于強化公司的股價預期。

盤和林亦提醒,上市公司回購、增持要量力而行。比如,回購注銷要注重上市公司自身的現金流狀況,不能強行推進;回購用于股權激勵,要看上市公司利潤和現金流是否支持上市公司開展股權激勵;增持方面,股東和高管要關注自身的資金狀況,不要透支自身資金能力,不要過度杠桿。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多點散發和國際地緣沖突雙重沖擊下,近期中國證券市場遭遇調整。在此背景下,以上市公司為代表的產業資本應該看到中國經濟發展的長遠前景,積極入市,收購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重組具有發展前景的產業,提升企業效率,調整產業結構,實現價值回歸。

從歷史經驗來看,回購、增持對市場提振效果明顯。今年3月初,上市公司掀起了一波“回購、增持”的浪潮,上證指數自3月中旬至4月上旬探底回升,期間漲幅超過6%。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認為,上市公司回購和增持案例增加主要基于兩點原因,一是部分公司股價已經跌入價值區間,屬于長期配置資金入市的合適時點,因此產業資本增持規模開始放大;二是上市公司回購有助于呵護市場信心,保護存量投資者的權益。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