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財經 > 正文

政策“活水”激發產業活力 江蘇交出亮眼“綠色成績單”

2022-06-13 09:19:30來源:江蘇經濟報  

當前“綠色發展”已成為國家戰略,“提升綠色競爭力,聚力產業轉型”也成為各地發展綠色經濟的不二法則。在推動綠色經濟提速增效的過程中,江蘇創新出臺了一系列綠色金融發展舉措,撬動了更多金融資源支持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低碳發展,“金環”對話就是其中之一。在上周末舉行的江蘇第七次“金環”對話現場,記者發現,在歷屆“金環”對話的推動下,江蘇奠定了綠色金融政策體系基礎,增加生態環保領域資金供給,綠色金融“朋友圈”正不斷擴大,綠色經濟成績單也日趨亮眼。

交出亮眼“綠色成績單”

打開江蘇沉甸甸的綠色發展成績單,可以看到,經過不懈努力,江蘇蹚出了一條破解資源環境瓶頸約束的綠色發展之路,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贏。

從四組數據可以看出江蘇可持續發展的后勁所在。第一組是,江蘇單位國土面積GDP是全國10倍左右,去年GDP增量居全國省(市、區)首位,但單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分別下降2%以上和2.9%左右。第二組是,江蘇火電發電量、鋼鐵及水泥產量均居全國前三,單位國土面積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是全國平均水平的5倍左右,但PM_2.5濃度首次以省為單位達到國家二級標準,改善幅度長三角地區第一,國考斷面優Ⅲ比例提升幅度超全國平均水平。

此外的兩組是,江蘇太湖流域人口密度達到全國8倍以上,單位國土面積經濟總量是全國的20多倍,但太湖治理連續14年高質量實現確保飲用水安全、未發生大面積湖泛,湖體總磷、總氮濃度達到近10年來最好水平。在“十三五”期間,江蘇在化工園區由54家壓減至29家、關閉低端落后化工企業4454家的基礎上,去年又關閉退出化工生產企業354家,但全年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產值增加了30%,化學纖維制造業產值增加了25.3%。

雖然生態環境質量的變化肉眼可見,然而不斷發展的江蘇并不滿足當前的成績,為實現顏值與經濟共同發展,還在探索生態優先、綠色賦能經濟的新路徑。

為企業提供真金白銀的金融支持

盡管數據亮眼,但綠色治理爬坡過坎,前路仍然任重道遠。江蘇有著全國人口密度最高、工業企業最多、人均環境容量最小的特殊省情,同時,環境容量“超載”、生態成本“透支”的現象十分突出。為緩解經濟發展與環境容量之間的矛盾,推動產業在綠色發展中實現轉型尤為重要。然而,生態環境治理需要成本,一些地區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企業綠色化改造的融資渠道偏窄,資金成本高,嚴重制約了治理的成效。

近日,宿遷市黃墩湖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新項目剛上線就獲得工商銀行10億元的貸款,填補了企業日常經營運作的資金需求。在“金環”對話活動現場,與工商銀行現場簽約后,黃墩湖實業財務總監丁剛滿面笑容。他介紹,黃墩湖實業是一家從事生態修復、基礎設施建設的企業,目前承擔駱馬湖生態修復項目。當企業正在為項目運作資金發愁時,銀行了解到該企業符合江蘇綠色金融政策相關條件,同意為企業提供10億元貸款,并享受基準利率。

通過“金環”對話平臺,受益的企業不止宿遷市黃墩湖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一家。“金環”對話活動現場,18家金融機構與24家生態環保企業和單位簽約,簽約項目覆蓋江蘇13個設區市,涉及政策性銀行、國有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投資公司等多種類型金融企業,包含項目融資、流動資金貸款、債券發行、股權投資、環境責任保險等多種融資服務方式,總金額達到256億元。

除現場簽約外,為鼓勵更多的企業綠色轉型,讓更多中小企業獲得銀行機構綠色貸款支持,江蘇一季度末綠色信貸余額達1.95萬億元,同比增長49.06%,占全國綠色信貸余額的10.8%,當年新增發行綠色金融債券、綠色債務融資工具46.1億元。

政策“活水”激發產業活力

目前,綠色金融已成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互利雙贏的發展道路,激發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而政策是企業發展的“風向標”,項目是生態環保的“主抓手”,因此,在鼓勵發展綠色經濟時,江蘇不僅給企業送去了項目清單,還捎去了資金“紅包”。

今年1月,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全國首個“十四五”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規劃,為我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有力保障,同時進一步開放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市場,為環保產業發展帶來新機遇。僅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就初步征集了9大類600多項重點工程,預計投資將達1800多億元。隨著規劃的深入實施,項目數量和投資還將不斷擴大。

項目清單來了,資金政策也隨之而來。在助力項目落地時,江蘇除了發揮政府投資基金引導作用,還不斷改善環保型企業的融資環境,鼓勵更多金融資源進入生態環保領域。“金環”對話現場,新發布的助企紓困“環保擔”政策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為新打造的環保產業綜合金融服務模式,“環保擔”通過擔保、再擔保、增信等綜合金融服務,為符合支持范圍的環保企業提供低門檻、低成本的增信服務,支持環保企業開展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減污降碳、生態保護修復、節能環保服務、資源循環利用等環保產業發展項目,擴大了支持范圍和力度,降低了融資成本,提高了補償比例,真正實現了用金融杠桿撬動綠色發展。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