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財經 > 正文

銀行理財子公司加速調研A股 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不高

2022-07-20 08:40:10來源:城市金融報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7月17日,21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合計調研A股上市公司的頻次高達1507家次,較去年同期的52家次同比暴增28倍。

銀行理財子公司加速調研A股

隨著越來越多的銀行理財子公司獲批籌建及開業,該類金融機構漸成為調研A股及布局權益市場的“新勢力”。

截至目前,共有29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獲批籌建,27家已獲準開業。其中,國有六大行的理財子公司已全部開業,11家股份制銀行、7家城商行及1家農商行設立的理財子公司也已開業或籌備開業中,另有4家中外合資理財子公司也已獲批開業。

在已開業的27家銀行理財子公司中,據統計,今年以來截至7月17日,已有招銀理財、興銀理財、杭銀理財、廣銀理財、信銀理財、寧銀理財、農銀理財等21家理財子公司調研了A股上市公司,合計調研1507家次,遠超去年同期。

從板塊來看,銀行理財子公司調研主要集中在制造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金融業這三大行業,其中,對制造業的調研頻次最高,達1075家次。從調研主體來看,招銀理財、興銀理財、杭銀理財、廣銀理財的調研頻次均超過100家次。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銀行理財子公司今年調研了不少上市銀行,如,招銀理財調研了青島銀行、蘇農銀行;交銀理財、工銀理財調研了張家港行、常熟銀行;中銀理財調研了江陰銀行等。

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不高

盡管今年以來銀行理財子公司調研A股公司的頻次猛增,但目前銀行理財產品整體對股票、公募基金的配置比例并不高。

據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數據,截至2021年底,銀行理財產品的資產投向債券類、權益類資產(不含公募基金)余額分別為21.33萬億元、1.02萬億元,分別占總投資資產的68.39%、3.27%。整體來看,債券類資產占比最高,權益類資產占比較低。

國盛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楊業偉預計,目前銀行理財產品對權益類資產配置占比不高,估計在3%左右,今年受股市行情影響,“固收+”產品受到沖擊。

談及銀行理財“低配”權益類資產的原因,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分析師蘇筱芮表示,一方面,銀行理財產品的客戶風險承受能力不高,低風險、中低風險的固收類產品更受市場歡迎;另一方面,宏觀環境帶來的波動性也會使客戶偏好更加趨于保守,上半年存款增加值再創新高即反映出這種趨勢。整體看,客戶偏好及市場需求都會對銀行理財的資產配置產生影響。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介紹稱,銀行屬于風險厭惡型金融業態,而銀行旗下的理財子公司要借助銀行的信用形象和品牌銷售產品,因此,盡管銀行理財子公司與母行進行了風險隔離,但為了維護銀行品牌,理財子公司自然也會偏向于謹慎行事,這也導致了銀行理財產品對風險和收益相對較高的權益類資產始終處于較低的配置比例。長遠來看,銀行理財產品未來也不會過高比例配置權益類資產。

部分公司將積極布局權益市場

引人注意的是,盡管目前銀行理財產品對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比例不高,但由于銀行理財產品的規模巨大,其對權益市場的影響也不容小覷。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數據顯示,2021年末銀行理財產品配置的權益類資產和公募基金的占比分別為3.3%和4%,兩者合計余額達2.28萬億元。

楊業偉表示,隨著股市回暖,預計“固收+”銀行理財產品的規模會繼續增加,其對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比也會上升。

從銀行理財子公司對權益市場的觀點來看,近期多家公司表示看好未來權益市場的走勢并將積極布局權益市場。

如寧銀理財表示,展望下半年,宏觀環境對權益市場仍有利,第一是經濟基本面處于小復蘇階段,第二是國內政策環境大概率繼續偏暖。短期來看,股市自4月底經歷了快速反彈,可能呈現從修復到修整的震蕩行情。中長期看,當前滬深300估值水平位于2007年以來的43%,中證500為代表的中小盤股仍處于歷史低點,隨著企業盈利預期在三季度改善,股票資產性價比依舊。“未來我們將積極布局權益市場,挖掘擁有長期生命力、具備持續回報能力的資產。”

在部分銀行理財子公司看好權益市場的大背景下,提升權益市場投研能力仍是布局權益市場的關鍵。

柏文喜表示,一直以來銀行理財產品的配置策略以債券類固收資產為主,未來銀行理財子公司需持續提升權益類資產的投研能力,相關投研部門也要擺脫母行的影響,開展獨立研究。

北京一家險資機構相關負責人表示,銀行理財的資產配置結構與保險資金類似,都以固收類資產為主。在這種格局下,銀行理財子公司要提升權益類資產投資水平,強化投研能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從制度層面著手,建立與固收團隊完全不同的考核、激勵制度。 (蘇向杲)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