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財經 > 正文

“馬太效應”顯現 江蘇生物醫藥產業邁入“快車道”

2022-08-17 08:35:11來源:江蘇經濟報  

截至目前,江蘇集聚生物醫藥企業4000多家,其中藥品生產企業數量居全國第一、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數量居全國第二。在2021年《世界千強藥企報告》中,江蘇生物技術全球排名上升至第6位,超過荷蘭、韓國和美國華盛頓特區。

近年來,在醫藥政策變革、金融資本加持、海外人才回流等多重利好下,江蘇省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迅猛,規模位居全國前列。

培育領先的產業集群,有助于引領中國生物醫藥產業躋身全球之巔。走進我省各大生物科技園區,立刻可以感受到江蘇生物醫藥產業的蓬勃脈動,探尋到戰略性新興產業彎道超車的奧秘。

“馬太效應”顯現

4月25日,江蘇集萃藥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募資11.27億元,發行市值92億元。至此,南京生物醫藥上市企業數量達16家,總市值約3000億元,形成了藥材種植、化學制藥、生物制藥等生物醫藥全產業體系,初步建成了研發、孵化、中試等相關產業鏈。

南京是江蘇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縮影之一。截至目前,江蘇集聚生物醫藥企業4000多家,其中藥品生產企業數量居全國第一、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數量居全國第二。2020年,江蘇生物醫藥產業產值超過4000億元,約占全國的1/6,居全國首位。在全球性投資銀行Torreya2021年公布的《世界千強藥企報告》中,江蘇生物技術全球排名上升至第6位,超過荷蘭、韓國和美國華盛頓特區。

在蘇州,生物醫藥成為當地優勢產業、特色產業,進入加速增長的“井噴期”、創新成果的轉化期。根據《蘇州市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集群建設實施方案》,該市生物醫藥產業規模力爭到2023年突破3300億元,到2025年突破4000億元。

蓬勃的產業吸引資本競逐。目前,江蘇生物醫藥上市企業數量達60家左右,約占該省上市企業的1/10,總市值超萬億元,兩家頭部企業藥明康德及恒瑞醫藥總市值超6000億元。

先聲藥業是一家以創新與研發驅動的制藥公司,連續多年位列中國制藥工業百強、中國最具創新力藥企十強,擁有轉化醫學與創新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和6款全球首上市的創新藥。先聲藥業執行董事兼聯席首席執行官唐任宏表示,江蘇緊盯人才、土地、金融、法律等要素配置,圍繞生物醫藥全產業鏈集成開展制度創新,打通了產業鏈上研發—生產—流通—使用—保障等多種制度性障礙,形成了一系列極具影響力的創新成果,呈現出“馬太效應”。

江蘇省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張華認為,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了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臺的存量提質和增量拓展,助力該省生物醫藥領域“學科強”和“產業強”的螺旋式互促提升。

“黃金集群”崛起

江蘇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之路,亦是產業集群振興的蛻變之路。生物醫藥為江蘇重點發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早在“十三五”期間,江蘇便初步形成“一谷”“一城”“一港”“一園”“多極”的產業發展格局。“十四五”以來,江蘇產業集群化特征更加明顯,蘇州、南京、泰州、連云港、徐州、南通、常州、無錫8個城市集中了全省80%以上的生物醫藥企業,產值占全省總量的95%以上。蘇州中國藥谷、南京生物醫藥谷、泰州中國醫藥城和連云港中華藥港成為四大代表性集聚區。

集群涌現,謀劃在先。根據《江蘇省“十四五”醫藥產業發展規劃》,“十四五”期間,全省規模以上醫藥產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速保持在10%左右,力爭到2025年,江蘇醫藥產業發展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和世界知名的創新藥高地。江蘇《關于促進全省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確,努力在南京、蘇州、無錫、常州、泰州、連云港等地形成千億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

人才是創新的根本和源泉。江蘇提出,對生物醫藥領域世界一流頂尖人才和團隊,最高給予1億元項目資助;對生物醫藥領域稀缺人才,在省“雙創計劃”中開辟專門申報渠道并給予傾斜支持。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子江團隊,2021年被蘇州南京醫科大學創新中心引進。蘇州南醫大創新中心副主任聞洋說:“我們為人才團隊提供研發經費支持,公司運營、項目申報、融資貸款指導及辦公研發場地配套等。目前中心引進研發團隊10個,孵化8家項目公司。”

資本是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強大動力。政府資金與社會資本的多元資金渠道、短線資金與長線資本的多層次體系,為江蘇生物醫藥企業提供了有力支撐,加快了江蘇生物醫藥產業的集聚進程。江蘇中慧元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從事疫苗研發、注冊申報、產業化和銷售。公司董事長安有才說,在初創期,泰州市產業投資基金和泰州市金泰弘毅基金為企業創新產品研究、產業化建設、產能擴充等提供了資金和資源支持,助力企業發展。

“熱帶雨林”茁壯

江蘇組建生物醫藥產業強鏈專班,從平臺賦能、運維服務、空間定制等方面優化產業配套,推動企業良性發展。

公共平臺的搭建,是實現要素資源合理配置與流動的橋梁。泰州醫藥高新區搭建疫苗工程中心、藥物安全性評價中心等21個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提供藥物篩選、藥學研究、制劑研究、中試放大等專業服務;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建設生物醫藥實驗室、中試場地等研發載體,為企業提供先進的硬件環境。

江蘇集萃藥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從事實驗動物模型研發、生產技術服務及上下游產業拓展。公司創始人高翔說,企業形成了2萬多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商品化小鼠模型,推動基因功能認知、疾病機理解析、藥物靶點發現等領域研發突破,解決了我國生物醫藥發展的動物模型“卡脖子”難題。

將運維服務做到極致,是江蘇生物醫藥產業快速成長的另一個秘訣所在。信達生物制藥(蘇州)有限公司是中國生物制藥領域最具影響力的企業之一。回想創業初期,企業董事長、總裁俞德超說:“在融資不確定情況下,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用最快速度幫助我們建成市值8億多元的商業化抗體生產廠房,為企業后續發展注入動力。”蘇州工業園區生物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裁殷建國說:“我們將生物醫藥產業鏈服務體系命名為‘服務組學’,對創業企業的支持細到合作伙伴對接、資金爭取、貸款擔保、人才招聘、土地供給、裝修環評申報、臨床申報、GMP核驗、環保處理等方方面面。”

生物醫藥產業的復雜性、長期性和高投入性催生醫藥合同外包服務興起,江蘇龐大的生物醫藥產業孕育出一批高成長性生物醫藥研發配套企業(CXO)。南京藥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全球醫藥公司提供藥物研發領域創新型化學產品和服務。2021年12月,藥石科技與江蘇艾迪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在抗HIV創新藥物領域展開合作。藥石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企業為艾迪藥業整合酶抑制劑ACC017項目提供整體IND臨床前開發策略制定,以及原料藥和制劑開發、生產及注冊申報等一站式CMC服務。

2022年7月,藥明康德宣布將在新加坡建立研發和生產基地,預計未來10年累計投資20億新元。這家2000年起步于無錫的生物醫藥企業,經過10多年發展,成長為我國CXO頭部企業,并在亞洲、歐洲、北美等地設有運營基地。

齊全的產業鏈條和完善的配套服務吸引更多上下游企業把廠區延伸到江蘇。2018年,提供生物反應器技術的上海百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戶連云港。企業副總經理尹紀臣表示,連云港集聚的醫藥龍頭企業和江蘇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優勢,吸引力十足。“我們的發酵罐與正大天晴抗生素項目有合作,與恒瑞藥業、豪森藥業有單克隆抗體項目合作,也可為生產新冠病毒檢測試劑企業提供相應服務。未來,我們將擴大廠區,確保產能再上臺階。”

登頂折桂可期

當前,中國已成為全球生物醫藥行業最重要的創新動力、供應主體和消費市場之一。多位業界人士表示,未來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登頂折桂,有賴于創新賽道選擇、產業集群規劃和創新生態構建。“中國多個省市將生物醫藥確立為重點規劃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但要打造真正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關鍵在于找準適合自身發展的細分賽道和切入點,把有限的資源用在刀刃上。”唐任宏說。張華表示,未來雙抗與ADC藥物、基因信息解讀、個性化治療等領域或將出現突破性進展,生物醫藥產業與人工智能、大數據、新材料等產業融合發展將成為新“燃點”。

眼下,江蘇已形成相對成熟的生物醫藥產業基礎和圈層效應,產業外溢現象有所顯現。俞德超表示,周邊非核心城市宜基于本地資源稟賦進行差異化定位,打造產業特色鮮明的專業園區。“未來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將呈現集中化與差異化并存趨勢,需要通過精準的研究把握產業風口,結合本地基礎和優勢,制定適合自身的發展路徑和策略。”

在殷建國看來,隨著生物醫藥產業戰略地位的提升,多地政府打造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的決心將增強。要找準細分定位和優化產業扶持路徑,推動產業政策從“大水漫灌”向精準扶持、靈活創新轉變。

俞德超說,由于生物醫藥行業研發制造過程的特殊性,多數生物制藥企業在樓層、荷載、廢氣廢液處理等方面存在特殊需求,生物醫藥產業園區要調研企業空間需求特點,有效減少企業前期投資及后期改造投入,提高空間資源利用效率。(劉巍巍)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