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財經 > 正文

內蒙古富豪戴連榮,被稱堿業之王!實控百億企業,如今被“限高”:焦點日報

2023-04-07 09:10:06來源:內蒙古財經網  

1960年,戴連榮在山西省渾源縣出生。那一年,永利堿廠成為我國純堿行業的主要支柱,其純堿產量占全國產量的39.8%。


(相關資料圖)

1978年,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十八歲的戴連榮連同十多名年輕人在內蒙古伊盟天然堿科研組組長李武的帶領下,懷揣著中國天然堿產業的夢想,奔赴荒涼偏遠的合同察汗淖堿湖灘,建立了堿湖科學試驗站,苦心研究“堿田日曬工藝”。

經過四年的苦心鉆研,這群有夢想的年輕人取得了“堿田日曬工藝”的成功,在當時還榮獲了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這一重大科研成果,也一舉扭轉了伊盟天然堿靠天吃飯、看老天爺臉色生產的被動局面。

1985年,戴連榮開始擔任堿湖科學試驗副站長、站長。

1992年,伊盟盟委在伊盟化工研究所和五戶盟直化工企業基礎上,組建了伊盟化學工業總公司(以下簡稱伊化),開始統一規劃伊盟天然堿資源的開采和利用。由此打開了伊化新的發展篇章,這也是伊化發展史上的一次飛躍。1993年3月開始,戴連榮擔任伊化集團總公司副總經理、副總裁,直至1999年11月。

到1995年年底,伊化各類化工產品產量提高到24.5萬噸,總資產增加到5.8億元,利稅增加到1.24億元,產業規模和經濟效益連續三年位于自治區石化行業之首,進入全國化工經濟效益百強榜,被內蒙古自治區命名為首批科技先導型企業,晉升為國家大型一檔企業。同年6月,伊化收購海拉爾氯堿廠,完成了走出鄂爾多斯地區的首個企業并購案。

此后,伊化加快發展的腳步,在1996、1997年兩年時間里,通過一系列重組并購,伊化控制了國內95%以上的天然堿資源。這些重組并購,壯大了伊化的產業規模,也確立了純堿、小蘇打在市場上的主導地位。

1996年11月,內蒙古遠興天然堿股份有限公司成立,這也是遠興能源的前身。

1997年1月,遠興天然堿在深交所掛牌上市。作為伊化旗下的公司,遠興天然堿走向資本市場,也讓伊化邁上了資本運作發展平臺。到1997年年底,伊化資產規模達到了33億元,銷售收入9.6億元,利稅2.48億元,在自治區36戶重點企業中排名前五位。2000年1月,戴連榮兼任內蒙古遠興天然堿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不過好景不長。伊化擴張步伐太快,再加上純堿產品價格大幅下跌等外部環境影響,企業的負債率開始上升。2001年,伊化陷入了經營危機。對伊化來說,必須進行戰略性的調整,才能走出困境。

2001年8月,伊化調整發展戰略,并且啟動擱置了三年的天然氣制甲醇項目。2003年,位于烏審召工業園的年產18萬噸天然氣制甲醇項目成功投產,伊化的產業轉型取得突破。

2004年,在伊化公司基礎上,內蒙古博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06年,公司完成股權分置改革,內蒙古博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從國有體制變為民營企業,這也意味著從伊化到博源集團的變革正式完成。

從2007年起,博源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100萬噸甲醇項目在烏審召工業園區投產、120萬噸煤制二甲醚項目在蒙大新能源基地開工、河南桐柏,安棚公司二期40萬噸重堿項目建成投產,三期奠基開工......一個個項目的投產,預示著以天然氣化工、煤化工、天然堿化工三大產業為支柱的現代化企業正在崛起。

2012年,戴連榮榮膺內蒙古經濟年度十大人物稱號。作為博源集團實際控制人,戴連榮也成為了一位名副其實的專家型企業家,擁有7項科研化工成果獲得國家專利,成功將氯堿化、純堿化與煤化工嫁接融合,戴連榮就此被冠上了“中國堿業之王”的稱呼。

資料顯示,戴連榮持有博源集團股份比例為15.3004%。2022年,博源集團以121億元營收,位列內蒙古民營企業100強榜單第18位。

然而,日益壯大的博源集團也因一些原因,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2022年,博源集團兩次被南陽、北京的法院強制執行,執行總金額高達14億多元。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被“限高”。從2019年到2021年,博源集團7次被法院列為限制高消費企業,戴連榮也7次被列為限制高消費對象;從2016年到2023年,博源集團持有的部分企業股權也被法院凍結,凍結次數達13筆,而最近的一次是在去年6月,博源集團持有的鄂爾多斯市伊化礦業價值2.4億元的股權被凍結。

此外,企查查APP顯示,博源集團在博源小額貸款,伊高化學、南陽苑達昕高速公路建設、興安博源投資、伊化礦業等公司均有投資,而這些公司都曾因拖欠稅款被列入欠稅公告名單。

目前,國內天然堿龍頭企業遠興能源仍由博源集團控股;而且在“雙碳”戰略下,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對純堿需求也形成進一步支撐。未來,博源集團的前路在何方,是大廈將傾還是逆勢崛起,戴連榮要思考的問題還有很多……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