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財經 > 正文

重大項目密集開工 新型能源體系建設提速

2023-08-09 18:09:28來源:互聯網  

重大項目密集開工 新型能源體系建設提速

今年以來,一批能源重大項目有力推進,我國新型能源體系建設正酣,供給保障能力穩步提升,綠色低碳轉型加快推進,上半年可再生能源裝機歷史性超過煤電。業內人士認為,未來隨著新型能源體系加快構建,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將繼續提升,特高壓、儲能等基礎設施建設也將有較大增長空間。

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8年新能源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咨詢報告》統計分析顯示:


(相關資料圖)

新能源指剛開始開發利用或正在積極研究、有待推廣的能源,如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海洋能、生物質能和核聚變能等。新能源又稱非常規能源,是指傳統能源之外的各種能源形式,指剛開始開發利用或正在積極研究、有待推廣的能源,如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海洋能、生物質能和核聚變能等。

我國目前較常規的新能源行業主要還是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光熱發電,核能,水力發電,生物質能,潮汐能,地熱能等等。具備大規模開發潛力還是前五種,不過除了潮汐能和地熱能之外,其余的新能源歸根結底還是太陽能。

新能源產業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高新技術發展水平的重要依據,也是新一輪國際競爭的戰略制高點,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都把發展新能源作為順應科技潮流、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加之,我國提出區域專業化、產業集聚化的方針,并大力規劃、發展新能源產業,相繼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使得新能源產業園區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起步晚,但自被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后,在政策、市場、技術、資金等支持下,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迅速,10年時間內就完成從起步到世界第一的過程。

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有利與不利因素并存。有利因素包括:政府推動綠色發展,發展清潔能源的決心強烈,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對新能源需求持續增加;我國政府已經作出2030年我國碳排放達到峰值的承諾,并制定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例提高到20%的戰略目標,這些指標的設置和實現將敦促政府發展新能源從而減少對煤炭的依賴,將極大促進新能源的消費利用;我國新能源發展迅速,產業不斷升級,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為新能源與傳統能源競爭打下良好基礎。不利因素包括: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能源發展方式由粗放增長向集約增長轉變,能源消費增長換擋減速,新能源將面臨與以煤炭為主的傳統能源競爭的局面;新能源產業成本高,市場競爭力缺乏,導致“以氣代煤”和“以電代煤”等能源清潔替代困難;體制機制尚未理順,部分地區棄風、棄光問題嚴重,新能源產業鏈畸形發展,等等。

隨著“碳中和、碳達峰”政策的持續推進,新能源行業長期趨勢愈發明確。雖然2023年一季度由于補貼退坡導致2022年底新能源車需求部分透支,疊加碳酸鋰價格急劇下跌、車企降價、消費者持幣觀望,新能源汽車整體銷量增速放緩,但市場仍認為新能源行業有望延續高增長。

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市公司2022年年報及2023年一季報已陸續披露結束,受益于優質車型的投放、消費刺激政策,2022年新能源行業高景氣延續,下游旺盛的需求也助推動力電池裝機量穩健增長,拉動上游部分鋰礦資源企業業績高速增長。

如今,業內持續看好新能源賽道投資機會,新能源賽道依舊值得關注。

新能源正迎來爆發式增長,成為最有希望的行業,堪稱一枝獨秀,新能源車銷量2021年350萬,2022年680萬,連續翻倍式增長。2023年注定是轉折之年,新能源產業由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中國的新能源企業應該團結起來,“抱團”走出去。2023年,新能源車、動力電池等相對成熟的新能源賽道重新洗牌,氫能、儲能等新能源新萬億級賽道謀求突破奔向黎明。

預計未來,中國新能源行業將持續發展。政府將繼續推出政策來支持新能源行業,技術也將不斷更新,投資者也將繼續投資新能源行業。因此,中國新能源行業的市場規模將進一步增加,為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積極的影響。

未來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和投資機會在哪?欲了解更多關于行業具體詳情。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