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IT資訊 > 正文

微軟、索尼帶頭揮舞支票 “元宇宙”人才爭奪已經打響

2022-04-29 20:33:10來源:財聯社  

財聯社訊4月29日訊(編輯 史正丞)雖然眼下沒有太多公司能夠講清楚“元宇宙”這個東西到底能發展成什么樣,但隨著大量熱錢的涌入,游戲開發行業相關的人才已經感受到了巨頭們用支票表達的滿滿誠意。而這一趨勢,也隨著微軟、索尼揮舞支票入局變得愈發白熱化。

據《日經新聞》報道,許多大廠早就意識到了游戲行業資深開發人員的緊缺性,所以在最新一輪“圈人運動”中也格外舍得花錢。

留下人才能創造“宇宙”

在此前索尼斥資36億美元收購電子游戲制作商Bungie的交易中,其中就有12億美元用來確保留下公司近900名員工,平均到每個人身上能達到130萬美元。據悉索尼互動娛樂將從員工手里購買私人持有的Bungie股份,比較特別的是,公司還會在未來幾年里提供額外的補償。雖然該公司人不多,但創造了《命運》、《光環》等多個熱銷全球的大作。

索尼CFO Hiroki Totoki此前在解釋這樣的安排時表示,這些交易的目的就是為了激勵股東和其他創意人才,在收購完成后繼續在Bungie工作。

不得不說,這一輪“人才通脹”的最大推動因素依然是今年一月微軟砸下687億美元收購動視暴雪。對于許多手握重金的企業來說,收購曾經取得過成績的工作室也是確保稀缺人才的重要渠道。受到疫情沖擊,一些分析機構已經預測全球游戲市場已經擴張到2000億美元。

除了大手筆收購以外,更常見的手段是提高薪酬吸引人才。根據招聘網站Indeed數據顯示,作為熱炒“元宇宙”概念的美國,目前游戲開發者的年薪已經達到9萬美元,較經合組織(OECD)國家平均水平高出30%。

而在太平洋(601099)彼岸的日本,卡普空 (Capcom)已經宣布將全職員工的薪酬調漲30%,世嘉(SEGA)也已經提出了與績效掛鉤的補貼。

更多“局外人”也在覬覦挖角機會

隨著原來越多企業開始關注自己能夠在“元宇宙”中做些什么,對于人才的競爭也達到了新的高度。即使不考慮花旗集團有關“元宇宙經濟到2030年將擴展到13萬億美元”的預測,Meta已經明確表示將在歐洲雇傭1萬人幫助開發設想中的“新互聯方式”。

事實上在游戲行業習得的技能,的確也很容易在“元宇宙”應用程序中發揮作用。例如創建游戲場景經常用到的CGI工具,就能用來制作虛擬空間并根據角色或真人創建頭像,或者分析用戶行為來幫助運營。

而隨著諸多巨頭企業開始嘗試新的用戶交互方式,也使得游戲人才得以在更多行業施展拳腳。

近期耐克就公開招募“3D游戲設計師/元宇宙工程師”,要求申請人具有多年的游戲開發經驗,并懂得最新的游戲趨勢、科技和技術。

具有模擬現實世界物理規則經驗的人才,也能適應許多需要模擬現實的領域,例如日本汽車零部件制造商電裝(Denso)的自動駕駛部門負責人,就有游戲行業的開發經驗。

日本獵頭公司Mynavi Creator負責人Kazuki Harada表示,游戲行業的經驗成為了“終生事業”的潛在積累,現在甚至有許多開發者還不知道自己在游戲行業的經驗能用于許多其他領域。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