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IT資訊 > 正文

環球熱點!“十四五”城市基建路線圖 發力智慧電網 加氫設施建設被納入

2022-08-02 06:47:24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規劃》中提出,加強新能源汽車充換電、加氣、加氫等設施建設,加快形成快充為主的城市新能源汽車公共充電網絡。

《規劃》中提出,加強新能源汽車充換電、加氣、加氫等設施建設, 加快形成快充為主的城市新能源汽車公共充電網絡。

住建部、國家發改委近日印發《“十四五”全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劃》(下稱《規劃》),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城市基礎設施體系。


(資料圖)

在城市能源系統安全保障和綠色化提升行動方面,《規劃》提出開展城市韌性電網和智慧電網建設,結合城市更新、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開展城市配電網擴容和升級改造。在城市基礎設施智能化建設行動方面,《規劃》從建設智慧道路交通基礎設施系統等方面入手,將加強新能源汽車充換電、加氣、加氫等設施建設,加快形成快充為主的城市新能源汽車公共充電網絡。完善充換電、加氣、加氫基礎設施信息互聯互通網絡。

受訪專家表示,隨著可再生能源接入電網比例不斷增長,提升電網智能化水平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建設智慧電網可提升穩定性,為實現碳中和后高比例清潔能源的便捷接入做好鋪墊。而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充換電、加氣、加氫基礎設施建設,能更好解決純電動汽車充電慢、充電難以及氫燃料電池汽車加氫站供氫緊缺、布點較少的問題,打開新能源汽車未來更大的市場空間。

提升電網智慧化水平

開展城市韌性電網和智慧電網建設方面,《規劃》提到,結合城市更新、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開展城市配電網擴容和升級改造,推進城市電力電纜通道建設和具備條件地區架空線入地,實現設備狀態環境全面監控、故障主動研判自愈,提高電網韌性。

在風電、光伏等新能源行業的迅猛發展下,我國清潔能源接入電網比重持續提升,自2021年以來,多數省市均明確提出新能源配儲比例。新能源并網功率波動等因素造成電網側面臨調峰頻率、電壓穩定、線路保護等諸多挑戰。電網的智能化升級是提升電網韌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實現“雙碳”的必經之路。

未來將如何推進電網智慧化轉型,為高比例清潔能源的接入做好鋪墊?《規劃》對此提出,發展能源互聯網,深度融合先進能源技術、信息通信技術和控制技術,支撐能源電力清潔低碳轉型、能源綜合利用效率優化和多元主體靈活便捷接入。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電網智能化一直是重要內容,從20年前國家便已開始布局建設,電網智能化可以提升效率,以及幫助解決傳統電網難以適應高比例清潔能源接入等問題。“最終要實現碳中和,接入電網的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會占較大比例,其并網不穩定的問題會更加突出。”

中國新能源(600617)電力投融資聯盟秘書長彭澎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同樣表示,如果要高比例接入可再生能源,將會更加迫切地需要智慧電網。

“傳統的火電、水電等在給城市供電時電流都是單向的,在接下來的能源轉型過程中,很多電流特別是配電網側的電流會由單向變為雙向,例如建筑既能自己發電、向電網輸送,又能從電網買電。同時,電源的波動性也會更大,基于這樣的一些特性,我們更需要智能化的電網來更好地消納可再生能源,也使成本更優。”彭澎進一步表示。

此外,《規劃》中提出,推進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建筑一體化利用,有序推進主動配電網、微電網、交直流混合電網應用,提高分布式電源與配電網協調能力。因地制宜推動城市分布式光伏發展。

近年來,多地推進集中式與分布式光伏并舉發展。國家能源局近日披露,1-6月光伏新增并網容量3087.8萬千瓦,同比大增137%,其中分布式光伏發展強勁,在新增并網容量中占比超六成。

林伯強指出,分布式光伏更接近市場,地方可以就近消納,或是賣給電網。但是,分布式光伏對電網的穩定性具有較高要求,未來,智慧電網如何與分布式相配合也是今后的一個重要方向。

解決充換電、加氣、加氫難題

《規劃》提到,建設智慧道路交通基礎設施系統。分類別、分功能、分階段、分區域推進泛在先進的智慧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道路交通設施、視頻監測設施、環衛設施、照明設施等面向車城協同的路內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建設和改造,實現道路交通設施的智能互聯、數字化采集、管理與應用。

在此之前,上海嘉定區便已出臺一份《智慧道路建設技術導則》,填補了國內城市智慧道路建設標準的空白。目前,已有北京、深圳、成都等地開展了相關領域的實踐探索。在智能網聯汽車的快速發展下,建設智慧道路,加大車城協同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升車城協同設施的覆蓋面積,可以為智能網聯汽車提供更加標準化的環境。

新能源汽車充換電、加氣、加氫方面,《規劃》也作出部署。《規劃》中提出,加強新能源汽車充換電、加氣、加氫等設施建設, 加快形成快充為主的城市新能源汽車公共充電網絡。開展新能源汽車充換電基礎設施信息服務,完善充換電、加氣、加氫基礎設施信息互聯互通網絡。

目前,新能源汽車充換電、加氣、加氫難題依然突出。純電動汽車充換電方面,充電慢、充電難、充電效率不高的問題成為消費者普遍認為的電動汽車“最短板”。換電模式雖然具有優勢,但目前仍未普及。

而氫燃料電池汽車加氫方面,廣州市氫能產業發展聯合會副秘書長宋中林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表示,一方面,目前加氫站氫氣供應量少,成本高;另一方面,加氫站站點少,且大多數在郊區,氫能車加氫后行駛回市區耗能大。

事實上,部分城市已經在探索解決上述難題。如廣州提出打造全國首個“超充之都”,計劃到2025年在廣州建設超1000座超級充換電中心,針對純電動汽車充電難、充電慢、充電效率低等問題進行突破。同時,《廣州市加氫站管理暫行辦法》中提出,鼓勵各企業推進與汽車加油站或者加氣站等合并建設油、氫、氣一體化綜合能源站。重慶也在今年建設起西南首座集“氣氫電服”四位一體的綜合加能站。

彭澎認為,充換電、加氣、加氫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可以降低整個社會的運行成本,在各類企業包括大型央國企不斷進入這一行業下,如何公平設置準入門檻將成為未來關鍵。

林伯強表示,無論是以充電還是換電的形式,電動汽車要實現更好的發展,技術和商業模式的選擇應該是進入千家萬戶,這樣不僅更加便捷,充電成本也更低。目前,換電雖有其優點,但也同時存在很多弊端,這也是換電站還未能廣泛普及的原因。

(作者:吳文汐 編輯:周上祺)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