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IT資訊 > 正文

世界快看點丨變天了!哈啰超越滴滴首次成為行業第一,這個“第一”成色幾何?

2022-10-28 18:37:45來源:丁道師微信號  

日前,哈啰通過各大渠道,對外宣布哈啰三季度季均DAU(日活躍用戶數量)超過滴滴,位居行業第一。為了顯示數據的公正性,哈啰方面援引了知名移動大數據服務商極光大數據發布的《2022年Q3移動互聯網行業數據研究報告》。

極光的報告對比了行業內不同用車服務App在三季度的用戶規模表現,其中哈啰活躍用戶規模超越滴滴App位列用車服務行業的頭名,其App三季度季均DAU破千萬,達1000.7萬,9月攀升至1087萬峰值,而滴滴App日活已經跌破了千萬大關。

哈啰活躍用戶規模超過滴滴,這意味著中國網約出行霸主近十年來首次易主。神州專車、快的、Uber、高德、美團、百度、曹操、易到、首汽等沒有完成的“歷史偉業”,終于在哈啰身上實現了。


(相關資料圖)

?

行業格局生變,幾家歡喜幾家愁。有人為滴滴感到惋惜,感慨英雄遲暮。我倒是覺得,對于現在的滴滴來說,越低調越好。有機構把滴滴“行業老大”的光環剝離,對滴滴反而是好事。

更多的人質疑哈啰勝之不武,這個所謂第一成色不足,含金量不高“人家滴滴最近一年多無法被用戶下載,你勝了有啥可驕傲的”。有朋友還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哈啰取代滴滴成為市場老大,好比蘇納克為什么能當英國首相,不是取決于他自己有多好,而是取決于特拉斯和鮑里斯有多差。

我的老讀者都知道,關于滴滴和哈啰這兩家公司,我從它們創業初期就開始關注,累計發表了超過100篇分析文章。這次哈啰對滴滴實現歷史性反超,也有不少朋友和我探討相關熱議話題,我談了我的幾點看法,今天分享出來。備注:關于《2022年Q3移動互聯網行業數據研究報告》數據的真實性,不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話題。

1、哈啰勝之不武?

行業競爭本來就是綜合了各種天時地利人和的事情,勝出者一定是實力、運氣、機遇等多種要素加持在一起的結果。

就好比赤壁之戰,大環境幫助了孫吳聯軍,你能說他們勝之不武?就好比奧運會跨欄比賽,劉翔摔倒了,對手贏得冠軍,你能說對手勝之不武?新冠疫情以來,中國電影(600977)票房首次超過美國,你能說咱們勝之不武?

在去年滴滴出事后,爭奪市場蛋糕的可不只哈啰一家,還至少包括美團、首汽、曹操、如祺、T3、享道出行、神州專車、攜程專車等幾十個大中型玩家,甚至包括易到這樣的準落幕選手,都試圖分得一杯羹。在如此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哈啰脫穎而出,哪有什么躺贏,哪里是勝之不武。

也有人質疑聲,哈啰主要是做共享單車的,和滴滴不是一個賽道,二者不能相提并論。這其實是一種過往認知,到了今天網約出行早已經多元發展、融合發展了,在滴滴平臺,除了網約車還有單車、送貨、洗車、加油充電、核酸檢測、借錢、充話費等業務。同樣,在哈啰平臺,除了共享單車還有打車、租車、加油充電、酒店住宿、借錢、送貨等業務。至于美團和攜程,也早已經多元發展。

2、滴滴還能否反超?

滴滴能否再次反超哈啰,取決于兩個要素,一是滴滴何時解封,二是哈啰后續能否保持旺盛戰斗力。

第一個要素至為重要,假設2022年年內滴滴可以解封,那么滴滴很快就能反超哈啰,請相信滴滴蘊含的能量。假設滴滴2023甚至2024年都沒有解封,以后就算解封了要想反超難度也越來越大。

或許有人會說,滴滴除了自有APP,也可以通過微信、百度地圖、美團、高德地圖等第四方平臺為用戶服務,是否解封對滴滴影響沒那么大。其實不然,這些第四方聚合平臺,都開始做一件事情,就是推出自己的打車服務。美團的自有打車服務已經上線,并且在多地深耕落地,百度的自動駕駛汽車也在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展常態化商業運營,高德左右搖擺,保不準何時下場。滴滴面臨的敵我關系,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復雜,現在的朋友明天都可能變成對手。

哈啰自身能力提升,則是壓制滴滴反超的另外一個要素。哈啰這幾年做了很多事情,完成了品牌升級、親自下場做兩輪電動車攻入雅迪腹地、布局嚴肅相親業務、聯手合作伙伴進入酒店預訂市場、打車業務各地開花……這一套操作下來,哈啰觸角延伸越來越廣,用戶量穩步提升。

不過凡事都有利弊,哈啰觸角延伸后,也把一些昔日伙伴放在了對立面,比如雅迪。另外,美團等企業也會把更多的炮火對準哈啰,哈啰未來面臨幾個方面的攻勢。總之,攻守形勢互換,滴滴未來可以爭取更多盟友,或可因禍得福。

3、未來的哈啰是啥樣?

今天的哈啰,相比當初的哈啰,早已經成長為一個“四不像”。未來的哈啰到底要做什么?關于這個話題,日前我又接受《新京報》和《商學院》兩家媒體采訪,談了幾點看法。

以下是呈現在《新京報》的報道內容:

互聯網觀察家丁道師認為,哈啰要超越出行,做一個綜合生活服務平臺,所以業務不斷擴大,以適應各種環境變化。業務多元化,并不需要事事自營,成為一個第四方服務平臺,可以理解為聚合模式,發揮好平臺流量價值。

丁道師認為,本地生活服務的發展空間仍然很大,涉及方方面面的需求。本地生活服務發展到今天,比如美團所能滿足的用戶需求也只是一小部分而已,其他基于家庭服務的需求還不斷涌現,只是這些需求太分散了,沒有哪一個平臺可以一站式服務,但多元化需求一定會帶來多元化供給,都是新機會。

以下是呈現在《商學院》的報道內容:

按照丁道師的分析判斷,哈啰做兩輪電動車并非要通吃市場,而是通過其自身的實驗驗證后,它的平臺也會進駐第三方的兩輪電動車,為用戶提供服務,這是其大的邏輯。

在丁道師看來,哈啰親自下場入局兩輪電動車更主要的是為其VVSMART超連網車機系統做布局。這套超聯網車機系統是要為哈啰整個生態布局,從生態層面進行盈利。“我們可以試想這么一個場景,有一天你騎著搭載VVSMART超連網車機系統的雅迪電動車,騎到餐廳附近,屏幕上彈出了一個團購的優惠套餐,那么這個服務很可能就是由哈啰生態中的伙伴提供的,這種服務跨越了電動車的品牌和類型,可以通過互聯網服務暢通無阻地連接供需兩端。到那個時候,哈啰已經升級為生態平臺,擁有出行行業更大的話語權。”

丁道師認為,哈啰要做生態和平臺,該車機系統應該開放出來,讓行業來使用,而不是既要做“裁判員”,又要做“運動員”。在丁道師看來,哈啰從本質上來說,還是一個生態、平臺性的公司,應連接更多的合作伙伴,共同把市場做大做強,并不需要親自下場,自己做得越多,樹立的對手就越多,之前的很多合作伙伴也會離開,長遠來看得不償失。

寫在最后:對于哈啰來說,即便發展到今天的多元化狀態,依然沒有定型,未來仍然充滿無限可能,以及無限挑戰。

丁道師

2005年首次提出“自由媒體人”概念,隨后簡稱為自媒體,影響至今。

2011年,丁道師加盟速途網絡,先后擔任速途專欄主編,速途執行總編輯兼速途研究院院長等職。

2014年丁道師作為自媒體代表,牽頭起草《中國自媒體的自律規范》,并在網信辦座談會上分享,引發廣泛關注。

現在是企鵝號、一點資訊、百度百家、今日頭條、艾瑞專欄、雪球財經等主流科技媒體和新聞客戶端的專欄作家。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丁道師。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