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IT資訊 > 正文

環球訊息:如何發現卒中信號把握搶救時間?

2022-10-30 08:27:26來源:金陵晚報  

□通訊員 汪衛東 侯華娟 金陵晚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王婕妤

腦卒中俗稱“中風”,是我國成年人疾病死因的第一大元兇,但患者往往難以把握“黃金時間”而錯失救治機會。近日,由東部戰區總醫院神經內科劉新峰教授牽頭團隊聯合中國科大附一院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國際頂級醫學學術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發布,證明發病12小時內急性基底動脈閉塞患者能從動脈取栓治療中獲益,為全球臨床醫生第一時間制定治療方案、有效救治患者提供有力證據,解決世界性難題。昨天為“世界卒中日”,如何早期發現卒中信號把握最佳搶救時間?劉新峰教授表示市民要學會識別幾個“突然”。

新證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對全球腦卒中防治提供啟示

腦卒中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是由于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腦組織而引起腦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目前,急性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靜脈溶栓和動脈取栓。在所有類型的腦卒中當中,后循環卒中約占1/5。其中,急性基底動脈閉塞形成的后循環梗死與前循環大血管閉塞相比,預后往往更差,患者的死亡率、致殘率更高。但由于缺乏高質量的循證醫學證據,對急性基底動脈閉塞導致的腦卒中患者采用動脈取栓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國際醫學(000516)界仍不明確。

劉新峰教授牽頭帶領的研究人員,用高質量的循證醫學證據證明,對急性基底動脈閉塞,動脈取栓治療組的患者預后明顯優于最佳藥物治療組。“研究證實,發病12小時內急性基底動脈閉塞患者能從動脈取栓治療中獲益;動脈取栓治療相比藥物治療,能明顯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死亡率。”劉新峰教授介紹,這是動脈取栓治療急性基底動脈閉塞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相關臨床醫學隨機對照研究首次獲得成功,并獲得國際認可。

識別

警惕持續5分鐘的“突然”癥狀

對于卒中患者來說,時間就是生命。“及時發現腦卒中的早期癥狀極其重要,越早發現,越早治療,效果也就越好。患者在發病后立即送達卒中中心等具有救治能力的醫院,得到規范的治療,可增加恢復的機會,提高生活質量。”劉新峰教授介紹。

為此,東部戰區總醫院神經內科專家團隊開展義診活動,在幫助患者解決疑難雜癥的同時,進一步科普。專家表示,卒中早期沒有太多的臨床癥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及時發現卒中的預警信號極其重要。“這些信號大家都說是‘突然’發生的,比如突然不能講話,突然頭暈,突然半邊麻木不能活動,或者突然意識開始模糊。這些‘突然’的癥狀持續5分鐘以上,如果你處于中老年或者具備一兩個危險因素,比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代謝綜合征或者抽煙,那么你就要緊急聯系120送往醫院進行快速救治。”

預防

這些生活誤區要避免

雖然腦卒中越來越成為危害健康的“頭號殺手”,但專家表示,超過80%的卒中是可以通過控制危險因素預防的,“積極避免及治療可控的危險因素,可明顯降低腦卒中的發生率。生活方式可干預的危險因素,比如肥胖、缺乏運動、吸煙、酗酒。藥物可干預的危險因素,比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房顫、動脈粥樣硬化。”

腦血管疾病發病率逐年上升,人們對其認識也一直存在誤區。“大部分誤區集中在,比如認為每年輸兩次液,能預防中風;認為血壓正常或者偏低就不會得中風;認為只有老年人才會發生中風,瘦人不會得中風。”專家表示,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仍舊存在年輕化趨勢。

“在臨床上,45歲以下青年人中腦卒中病人比例占近三分之一。”劉新峰教授介紹,吸煙對血管病、腦卒中、冠心病等影響很大。眼下季節交替正是腦血管意外的暴發季,三高患者、肥胖、喜歡抽煙喝酒等人群,在改變不良生活方式的同時,應隨時注意身體發出的信號。日常生活中一旦身體出現與腦梗相關的癥狀,要高度警惕,及時到醫院就診。

關鍵詞: 動脈取栓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