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IT資訊 > 正文

被反壟斷“解套”后,昔日壟斷者騰訊音樂對版權的投入更大了?-頭條焦點

2022-11-23 05:51:39來源:讀懂新金融微信號  

?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塞翁失馬》


(資料圖)

在剛剛發布的三季報中,騰訊音樂業績很反常——收入同比降低5.6%的情況下,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凈利潤竟實現32.7%的同比漲幅,達到14.1億元。

為什么會有這種反差?

簡單地說:省錢省出來的。最終結果是雖然整體收入下降,但三季度的毛利率、凈利潤都高了。

遙想去年三季度,反壟斷處罰疊加經濟形勢影響,騰訊音樂股價遭遇重擊,資本市場疑惑:沒有了獨家版權的護城河,騰訊音樂還能打嗎?

讀懂君認為,能!不但能,而且反壟斷對騰訊音樂,不只是利空,還有利好。

獨家版權是騰訊音樂的護城河,但這個護城河太貴了,尤其是在其絕對領先地位確立之后,是否有必要削減為護城河“充值”的金額?如果冒險“解套“”會不會因為違約賠償給短期業績造成過大的壓力?

而反壟斷給了騰訊音樂一個最低成本“解套”的機會——不用賠違約金。

有意思的是,騰訊沒有選擇立刻解套。

理論上講,非獨家版權在成本上更具優勢,這意味著騰訊音樂的營業成本將大幅降低,事實上三季度其營業成本也的確大幅降低了,但并非因為版權費用減少。

相反,讀懂君注意到,在2021年末和2022一季度末,騰訊音樂“預付內容版權費”的確呈現下降趨勢,作為結果其月活用戶等諸多經營指標從小幅下滑變為大幅下滑。

在2022二季度末,騰訊音樂“預付內容版權費”又再次大幅增長,“預付內容版權費”所處的預付款項、按金及其他資產更是連續兩個季度大幅增長。

這意味著,騰訊音樂在版權的投入依然巨大,當然讀懂君不認為騰訊音樂有勇氣在當前環境下“捋虎須”——繼續搞獨家版權。

但以上起碼說明,騰訊音樂沒有著手壓降版權費用,如果有一天它選擇壓降,業績將會有一次大騰飛。

1、 版權壟斷帶來的競爭壁壘

先講一個真實的小故事。

2015年,讀懂君的第一任老板連懵帶唬地拿下了蝦米音樂的曲庫使用權,一個剛剛創立的耳機品牌沒花一分錢能做到這一步,看上去“老板很精,蝦米很傻”。

但數年之后讀懂君發現,蝦米音樂也很精,當時我們推出的耳機主打功能是通過敲擊實現隨機播放音樂,這簡直最適合是蝦米音樂生存的土壤——因為它的版權音樂不夠,隨機播放則會掩蓋這一短板。

數年之后,讀懂君出于好奇下載了蝦米音樂,搜索了下當初非主流時期的一些經典音樂,90%以上都因版權問題而無法播放,在之后,如眾人所知——蝦米音樂成為了時代的眼淚。

如果一個音樂軟件連用戶喜歡的音樂都無法提供,它怎么可能存在?在騰訊音樂這座大山下,又有哪個音樂軟件可以存在?

蝦米音樂不是什么阿貓阿狗,它是背后是BAT之一的阿里巴巴,但那又如何?

蝦米音樂倒下后,二號玩家網易云音樂也是勉力支撐,與騰訊音樂維持“二八格局”,在版權壟斷之下,網易云音樂又能堅持多久?

反轉源于反壟斷。

2021年7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發布對騰訊控股收購中國音樂集團的處罰結果:處以50萬元罰款,同時在本決定發布之日起30日內解除獨家版權協議等......

對此,騰訊官微回應“將認真遵守決定,嚴格落實監管要求......騰訊將壓實責任,與騰訊音樂等關聯公司在規定時限內制定整改措施方案,按照處罰決定要求全面不折不扣地完成,確保整改到位。”

有意思的,根據國家版權局官方站點上發布的一篇文章,2017年9月,國家版權局約談了包括騰訊音樂在內的多家音樂行業參與者,鼓勵相關行業參與者「避免采購獨家版權」,且要求其不得參加涉及「音樂版權集體管理」的活動。

事實表明,雖被約談,但這種沒有實際約束的窗口指導似乎對騰訊音樂沒有什么約束,它依然自顧自地成長為獨家版權壟斷者。

這或許也是為什么丁磊在電話會議上隔空喊話:“我們看到騰訊音樂放棄音樂獨家版權的公告,我們非常期待這是一個真心實意的、不含任何陽奉陰違的決定。”

這次為什么騰訊服從了?主因當然是史無前例的反壟斷力度,而次因,讀懂君認為是,利益相符。

對獨家版權近乎瘋狂的采購已經成為騰訊音樂背上的大山——不斷吞噬其現金流和利潤,一方面其預付的版權費用屢創新高,而且“服務成本歷來占營業成本的大部分,原因是我們投入大量資金用于構建及豐富獲授權內容庫及吸引表演者在我們平臺上表演。”騰訊音樂招股書指出。

而且在一番“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壟斷之后,還能打的就只有一個網易云音樂。

即使網易云音樂擁有了與騰訊音樂數量相當的版權,也僅僅只是有了與騰訊音樂在“同一條高速”奔跑的資格——法拉利已經在高速上領先了100公里,剛從鄉村土路進入高速的奧迪能超車嗎?

至此我們或許可以做一個假設,或許騰訊音樂早就有了在版權上解套的想法,而反壟斷則成了一個成本最低的契機。

2、 得與失

不同于其他類型的壟斷,版權擁有者可以自主選擇交易對手,故而騰訊音樂想要實現獨家版權的壟斷就要真金白銀的投入大量資金。

這種重投入什么時候會結束?

正常來講,是在網易云音樂倒下之后,騰訊音樂再無有利競爭者,牢牢把握定價權,不但可以順利解套,甚至可以逐步收割版權擁有者,就如同滴滴橫掃群雄之后......

但也有可能二者如同美團與餓了么、阿里巴巴與京東.....變成一場曠日持久拉鋸戰,根本沒有解套的那一天。

反壟斷這只“黑天鵝”卻讓騰訊意外擁有了隨時解套的可能性,而且是成本最低的解套。

騰訊音樂招股書指出“因根據行政處罰決定書解除了獨家音樂版權許可安排,我們無需對上游版權擁有者作出賠償,亦未對相關版權進行減值。”

而且反壟斷對于騰訊音樂的實際影響似乎沒有外界想的那么大,招股書對于解除獨家版權一事做出了詳細描述——

“?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解除獨家安排并未對我們的在線音樂收入及總收入產生任何直接重大不利影響,原因是音樂訂閱付費(目前占到了在線音樂收入的絕大部分)預計將持續增長并在未來成為我們在線音樂收入的重要驅動力。

?解除與上游版權方的獨家安排可能會降低新的市場進入者的進入壁壘,加劇中國在線音樂行業內的競爭,從而可能導致對我們及我們增長前景的競爭壓力增加。然而,我們認為,憑借我們已確立的市場地位、我們廣泛而忠誠的用戶基礎、我們的技術創新、日益多元化的產品及內容供給,我們將繼續在業內具備競爭力。”

相對于利空,版權解套帶來的利好十分明顯——“長遠來看,由于我們將無須再向音樂版權方支付溢價以獲得若干獲授權內容的獨家權利,終止與上游版權方的獨家安排預計將降低向若干音樂版權方采購音樂內容所需的內容采購成本,這預計會令我們日后能夠進一步提高整體內容成本效率。”

就當下而言,騰訊音樂的版權成本并沒有明顯下降,甚至于可能有所上升——截至3月31日,6月30日和9月31日的“預付款項、按金及其他資產”同比大幅上升(注:歷史上這部分總資產多為預付版權費用,而變動多是因為預付版權費用的變化)。

在2022年三季度,雖然騰訊音樂的營業成本大幅下降9.7%,但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社交娛樂服務收入下降使得收入分成成本下降,與版權沒有太大關系。

這是不是意味著版權解套對于騰訊音樂沒有什么利好呢?不,這意味著利好還沒有放出。

為什么沒有釋放呢?讀懂君試圖從公開資料一窺端倪。

3、 大利好為何不釋放?

由于"降本增效",騰訊音樂在收入下滑的基礎上實現了凈利潤的大幅上升。

當然,作為“降本增效”的代價,三季度騰訊音樂的多項經營指標出現下降,其中社交娛樂服務月活用戶同比下降達24.4%,付費用戶數同比下降26%。

當然,騰訊音樂很多經營指標的下降不止存在于三季度,比如在線音樂服務和社交娛樂移動端的月活用戶數字2019年起就一直處于下降趨勢,而反壟斷處罰后,兩項業務月活的下降速度增長好幾個數量級。

如果此時通過收割版權費來“降本”,那么騰訊音樂的經營數據必將迎來更猛烈的下滑,基本盤將不穩。

至于增效層面,從騰訊音樂在線音樂服務收入的增幅上看,著實不錯,不過這部分收入增長的倚仗依然是版權。

雖然不再采取獨家版權策略,但其2022年各季度末的“預付款項、按金及其他資產”屢創新高,依次為33.65億元、40.2億元、48.8億元,從歷史數據來看,構成該項資產的主要部分及大額波動部分為“預付內容版權費”。

故而,讀懂君推斷:騰訊音樂在2021后半年和一季度短暫降低版權投入后,又再次擴大了版權投入,不過這個數據屬于資產負債表范圍,只會占用其大量資金,并不會影響其收入、凈利潤數據。

結論是,雖然反壟斷給了騰訊音樂一個低成本解套的契機,但無論是出于“趨利”還是“避害”,現在都不是“解套”的好時機。

況且,就如同當年的電商、團購、外賣、共享單車等領域的價格戰,騰訊音樂能否“解套”,不完全取決于其本身,也取決于網易音樂等友商。

幫趣店寫了份道歉文案,您覺著怎么樣?

疫情三年,龍湖集團給實體經濟漲了三年租?

復盤國美2021年財報:債務與增長之間的賽跑

入職先貸款培訓,學生苦求別放款——培訓貸危墻下的海爾消金

?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讀懂新金融。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關鍵詞: 獨家版權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