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IT資訊 > 正文

每日熱門:AI大模型帶動算力產業規模猛增

2023-04-26 07:47:05來源:北京商報網  

4月25日,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多樣性算力產業及標準推進委員會發布《多樣性算力商用部署白皮書》。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我國算力總規模達到180百億億次浮點運算/秒,存力總規模超過1000EB,即1萬億GB,國家樞紐節點間的網絡單向時延降低到20毫秒以內,與此同時,算力領域之中模型、技術多種多樣,如何協調匹配,使之發揮出最大效能,成為行業關注的重點。

增長與需求

算力產業的規模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數據,2016-2021年間,中國算力規模平均每年增長46%,截至目前,以計算機為代表的算力產業規模達到2.6萬億元,直接帶動經濟總產出2.2萬億元,目前全球計算設備算力總規模達到615EFlops,增速達到44%,預計2030年全球算力規模達到56EFlops,平均年增速達到65%。


(資料圖片)

即便如此,算力領域的缺口仍然不小,業內觀點指出,如今對于算力的需求難以估計,因為當下大多數新型賽道,如人工智能、自動駕駛、元宇宙等都需要算力支持,從數據類型來看,目前算力供給較為單一,難以支持文本、圖片、語音、視頻等非結構化數據,如果以CPU年性能提升15%計算,技術革新仍然追不上商用步伐。

更為重要的是,目前算力領域的技術路線還未塵埃落定,ARM、RISC-V等通用計算技術全面迸發的同時,GPU、NPU、DPU等異構智算平臺也在向前邁進,“多樣性”成為如今算力領域的顯著特征。

之所以呈現多樣性,硬件廠商產品差異以及商業訴求不同,成為主要原因。無論是服務器還是芯片市場,各大廠商都在不遺余力地推廣產品、搶占份額。

從數據來看,目前HPE公司位居服務器市場榜首,市場份額達到15.6%,戴爾、浪潮、聯想、華為市場份額分別約為15.4%、8.9%、6.4%、1.9%,在芯片領域,由于芯片架構長期被X86主導,英特爾的市場份額常年居于80%左右,不過隨著應用和需求的多樣化,AMD、英偉達、華為等廠商也有后來居上的態勢。

多樣與發展

針對市場現狀,業內專家指出,多樣性不應視為產業發展的阻礙,反而應看作廠商向各個方向有益的嘗試,業內各方應更多考慮的是,如何協調不同技術路線差異,制定統一的測評標準,從而激發各種技術潛能。

近日,在“共筑多樣性算力,擎動數字經濟”多樣性算力產業峰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緯民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多樣性算力的規模部署,關鍵在于兩個方面,一是供給方做好軟硬件協同和異構融合創新,釋放多樣性算力潛能;二是需求方牽頭構建一致性測評體系,以需求和評測牽引產品快速迭代,引導用戶敢用、多用經過測評認證的多樣性算力產品。

具體到技術層面,專家認為“開放性”是其中重點,應在標準引領上聚焦ARM體系整機和部件標準體系,豐富多樣性算力供應與創新;開展智能計算構架體系研究,發展多樣性AI生態;探索RISC-V新方向可行性研究。

無論是多樣性演進,還是測評標準的制定,最終都會轉化為商用價值,也正因如此,企業成為這一過程中的主力。

從數據上看,“十四五”期間,在智算中心實現80%應用水平的情況下,城市對智算中心的投資,可帶動人工智能核心產業增長約2.9-3.4倍、帶動相關產業增長約36-42倍。中國移動、華為等11家機構共同發起成立多樣性算力產業及標準推進委員會,目前,涵蓋了芯片IP、運營商、設備商等59家企業加入其中。

對于下一步發展方向,中國移動研究院副院長段曉東指出,大模型時代,應加強智算攻關力度,著力于突破以新型智算為核心的基礎設施關鍵技術,進一步培育AI產業大生態,加大對RISC-V、存算一體、Chiplet等先進計算技術的布局力度,做好產學研協同和拉通,增強產業信心。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王柱力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