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IT資訊 > 正文

MatePad Air發布,華為對iPad發起“三大戰役”

2023-05-18 21:49:09來源:閆躍龍微信號  

5月18日的華為夏季全場景新品發布會,最值得關注的產品之一,是華為MatePad Air。業界所關注的問題在于:華為緣何設立一條新的Air平板系列?它在華為MatePad與蘋果iPad的對決中又將扮演何種角色?

“輕辦公場景”的痛點、爽點和癢點


【資料圖】

在體驗了華為MatePad Air之后,我不得不感嘆:它真是將華為終端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特質發揮到了極致,瞄準的是年輕一代的“輕辦公場景”,擊中了他們的痛點、爽點和癢點。

痛點,是用戶的恐懼,是用戶怕什么,如果你能通過產品消除用戶這種恐懼,你的產品就能成為撬動用戶的抓手。

無論是大學生,還是職場新生代,在當下隨時隨地學習或者辦公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地使用平板這種便攜性設備作為輕辦公工具。但是,痛點也顯而易見:使用平板,和PC還是有體驗上的差距,比如平板的WPS和PC的WPS還是有很多不同,使用平板看論文,如CAJ格式的文檔非常繁瑣,需要自行轉換為PDF格式等等。

華為MatePad Air可以說深諳這些痛點,通過華為PC應用引擎技術,帶來了媲美PC的辦公體驗。如在華為MatePad Air上使用高頻的辦公工具WPS Office,無論是UI,還是窗口隨處懸停、窗口自由縮放,還是多窗口操作等,都和PC類似。同時,華為MatePad Air也成為全球首款搭載專業學研閱讀軟件CAJViewer的平板,點擊caj格式的文件,就能一鍵直達閱讀軟件,還可以進行高亮、下劃線、馬克筆等PC類似的操作。

在體驗中,我發現華為筆記也是華為MatePad Air輕辦公場景的一大利器。無論是實時語音轉寫功能,還是邊聽邊錄、邊錄邊改等,對于年輕用戶都特別實用。想象一下,你如果新入職,領導讓你在開會時記錄會議紀要,你只需要打開華為筆記,就能邊開會,邊自動獲得記錄。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于年輕用戶來說,華為MatePad Air就是那個默默陪在他們身邊、給予他們學習或者辦公助力的那個“器”。其他類似華為用戶熟悉的一拉即合的超級終端、多任務交互的智慧多窗、跨應用存儲和跨設備調取的超級中轉站等功能,亦是擊中了用戶在輕辦公場景下跨設備、跨應用的痛點。

爽點,是即時滿足。人在滿足時叫愉悅,人在不被滿足時會難受、去尋求,如果在尋求中得到即時滿足,這種感覺就是爽。

年輕用戶使用平板,最爽的時候是什么?我在調研中發現,這個爽點是那種視覺、聽覺、觸覺等所帶來綜合感官體驗。華為MatePad Air的3:2比例、P3廣色域、2.8K超清分辨率屏以及HDR Vivid的支持所帶來的視覺盛宴,四揚聲器搭配分場景專業調教設計和Histen8.0的音效技術升級所帶來的聽覺享受,以及30Hz-144Hz自適應刷新率所帶來的觸覺交互,都是如此。

癢點,是滿足虛擬自我,滿足的是用戶產品功能之外的需求。年輕用戶愛上一個產品,絕不僅僅是因為其功能,更在于能炫、曬。克勞銳在線調研數據顯示,年輕人在選購產品時,往往會貫徹“顏值主義”就是如此。華為MatePad Air重塑了辦公工具的形象,無論是低至6.4mm的厚度、輕到508克的重量,還是旗艦級的玻纖光學鍍轉印膜凝霜工藝外觀設計,都能擊中年輕用戶的癢點。多彩的配色更能幫助年輕人彰顯個性。

所以,華為MatePad Air的這個“Air”真是命名的貼切,而且大有深意:Air,不僅僅是體感上的輕,更是可以成為年輕一代的輕辦公利器,幫助他們在學業或者職場向上騰飛。

對iPad發起“三大戰役”

如果站在行業的角度來看,華為MatePad Air就更是意義重大,通過它,華為對iPad發起了“三大戰役”。

第一大戰役,是場景之戰。回顧這幾年華為平板的崛起,可以清晰地看到其掀起了一個又一個場景的創新革命,不斷攻下iPad的陣地。從最早M系列的影音娛樂場景,到MatePad 11的筆記場景、學習場景,到MatePad Pro的繪畫場景等都是如此。華為MatePad Air的推出,則是華為平板在輕辦公場景下的火力全開。

場景之戰的背后,是技術之戰、創新之戰、體驗之戰。相比iPad每次新品只是例行升級芯片、細節的微創新,華為在平板上是技術的飽和攻擊,其背后有豐富的黑科技工具箱,可以針對不同用戶群體、不同場景進行組合。

第二大戰役,是生態之戰。華為做平板,早已經超越了平板這個品類,而是放在用戶為中心的智慧辦公大格局下,在HarmonyOS生態加持下,提供跨設備、跨應用的生態體驗。以華為MatePad Air為例,超級終端打破了平板與PC、手機、顯示器、智慧屏、打印機等設備之間的壁壘,超級中轉站打破了不同設備、不同應用之間的藩籬都是這樣。

如果說iPad與iPhone、Mac電腦之間隔空投送算是在跨設備間邁出了一步,那么在體驗了華為MatePad Air的這種生態體驗后,你會發現華為在這方面已經遠遠超越,而且招招都對用戶實用。比如多設備移動通信共享的黑科技,手機無需常開熱點,平板也能聯網,還能實現分布式通話、短信共享,而且手機還能實現低功耗;比如遠程PC的黑科技,平板可以遠程訪問PC,還能控制上面的軟件。這種無界體驗之奇妙,是iPad所不可比擬的。

第三大戰役,是體系之戰。MatePad Air發布后,華為在平板上已經形成了非常完善的排兵布陣:繼MatePad Pro對標iPad Pro、MatePad數字系列/SE系列對標iPad后,MatePad Air精準對標iPad Air。IDC的數據顯示,2022年4季度中國平板電腦市場中,2k-3k是平板的核心價位段,占比最高,達25%,如果加上3k-4k,占比更是高達40.7%。從這個角度來看,MatePad Air不僅拓寬了華為在平板2k-3k的核心價位段,而且上探3k+的高端。

站在用戶維度來看,華為平板也形成了體系的閉環:MatePad Air瞄準更廣泛的年輕新生代用戶,是華為平板的“糧倉”,其以超越預期的體驗圈粉,也為更高端的MatePad Pro輸送用戶。即當用戶成長時,MatePad Pro系列也將能滿足其升級的需求。

通過三大戰役,華為所構建的MatePad軍團,正在將iPad逼入險境。

如果對比一下兩者這些年的的市場份額,就能看到這一點。很長時間里,蘋果都在中國平板電腦市場一枝獨秀,但是在2019年Q3,華為超越蘋果,并且連續多個季度蟬聯第一。后來,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華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不過華為憑借極強的產品力扛住了。2022年的中國平板電腦市場,蘋果的份額從上一年的37.1%下降到36.4%,但是華為逆勢增長到24.1%的份額。顯然,MatePad Air的推出,將有助于華為平板進一步狙擊iPad。

后記:創造需求而非簡單地迎合需求

華為MatePad Air的發布,也讓我再次思考華為平板的崛起之路。

曾幾何時,iPad作為平板電腦品類的定義者和引領者,一直是平板電腦的代名詞,“平板電腦市場就是iPad和其他”。但是,短短幾年,平板領域上演了“iPad向下、MatePad向上”,華為平板正在對iPad形成彎道超車之勢。

為什么會這樣?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華為持續進行技術創新,大到HarmonyOS,小到為了在平板上實現紙質版書寫體驗進行的手寫筆筆尖的創新。華為以科學的人因研究確定了影響書寫體驗的關鍵因子,聯合研發與技術預研找到最佳的筆尖材質:“透明微晶彈性體筆尖”。這個小小的筆尖背后,是華為對300多款筆尖材料的開發驗證,是18萬公里的累計劃線長度,足足可以繞地球4.5周。

更重要的是,華為在平板上不是簡單地迎合用戶需求,而是創造需求,不斷打破平板的邊界。就像當年福特汽車創始人所說,“如果你問消費者他們想要什么?他們會告訴你,我要一架跑得更快的馬車”,其實,用戶真正需要的不是馬車,而是更快的體驗。平板最初是作為影音娛樂工具出現的,用戶所要的,就是影音娛樂功能的不斷精進。但是,華為打破了這種固有觀念,不斷通過技術創新,將平板打造成了重要的生產力工具。

現在的華為平板,早已經不只是平板,而是與華為的其他設備一起,組合成為適應用戶各種場景的智慧辦公解決方案。華為平板,創造了新的用戶需求,也為平板打開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記得iPad的slogan是“你的下一臺電腦,何必是電腦”,iPad希望成為的,是一臺電腦。相比起來,華為對平板的設定更為宏大,是“你的平板,何必只是平板”,因為當平板與其他設備的壁壘打破,圍繞用戶場景帶來的,是全場景智慧辦公的體驗,你的平板早已經超越,平板不只是平板,更不只是電腦。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閆躍龍。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