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智能 > 正文

SAP 發布企業級 AI 如何幫助企業以技術驅動創新與轉型?

2023-05-18 20:21:37來源:ZAKER科技  

沈建緣 / 文

AI 無疑正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巨大的變化。但在商業世界,AI 如何在企業級市場更好地應用,在包括工業、金融、零售,以及教育和醫療等領域通過與傳統產業的結合獲得創新和增長?同樣正成為新的議題。

5 月 17 日,全球企業應用軟件解決方案提供商 SAP 在美國奧蘭多的 SAP 藍寶石大會上,發布了包括嵌入業務解決方案的企業級 AI,幫助客戶輕松處理關鍵業務問題。大會期間,SAP 還推出綠色賬本,使企業得到實際的、而非估算的碳排放數據,像管理營收和利潤一樣,擁有數據可視性、準確性和可靠性,高效管理企業可持續發展。


(相關資料圖)

圖注:

SAP CEO 柯睿安 ( Christian Klein )

SAP CEO 柯睿安 ( Christian Klein ) 表示:" 面對復雜的環境、關鍵產品和技能短缺、以及新的可持續發展監管政策,企業正面臨更多迫在眉睫的問題和挑戰。將更多創新集合在一起,對任何企業的發展都至關重要。"

Christian Klein 認為,以客戶為中心是 SAP 得以成功的關鍵。疫情之后,企業客戶面臨的挑戰包括保持業務持續性、供應鏈穩健、商業模式轉型、應對通脹等等 ,SAP 如何通過技術幫助客戶解決這些問題至關重要。"AI 將改變我們如何開發、部署和運行軟件,因此對 SAP 影響重大。而把 AI 嵌入解決方案,也將改變客戶的業務。"

之前,SAP 分別與 IBM、微軟、谷歌擴大合作。將 IBM Watson AI 嵌入 SAP 解決方案中,幫助用戶以自然語言功能提高工作效率;SAP 和 Google Cloud 則宣布推出一款綜合開放數據產品,使客戶能夠構建一個端到端的數據云,通過 SAP Datasphere 和 Google Cloud 的數據云,把整個企業環境中的數據整合在一起。

來自 SAP 系統中的數據,是企業最有價值的資產之一,包含有關供應鏈、財務預測、人力資源記錄、全渠道零售等關鍵信息。通過在 Google Cloud 上輕松組合來自 SAP 系統和其他來源的數據,企業可以完整保留自身業務的環境,同事建立完善的數據基礎,來大大加速其數字化轉型。

與微軟之間的深化合作,雙方將 SAP SuccessFactors(HR 云)解決方案與 Microsoft 365 Copilot、Copilot in Viva Learning、以及微軟的 Azure OpenAI Service 進行整合,幫助企業更好地吸引和留住員工、提高員工技能。

除了在 AI 領域與各種大型語言模型提供商合作之外,SAP 也開發自己的 AI 技術。與其他公司相比,SAP 是截然不同的 AI 玩家。

"SAP 做的是商業 AI。我們把訓練的 AI 模型或增強的大型語言模型,嵌入到 SAP 的企業應用軟件中,如財務軟件、供應鏈軟件、人力資源軟件等。SAP 關注的是如何利用這些產品,結合客戶數據予以增強,更好地為客戶所用。"SAP 執行董事會成員、首席技術官穆悅庚 (Juergen Mueller)表示。

早在 8 年前,SAP 已開始了 AI 之旅,至今已在整個產品組合中實施了 130 多個不同的 AI 用戶案例。將 SAP 的專長與 AI 技術相結合形成通用性的平臺是 Juergen Mueller 的重要工作。在他看來,如何能為客戶提供最好的幫助是 SAP AI 應用的價值核心。

SAP 執行董事會成員、客戶成功業務負責人羅旭凱(Scott Russell)則表示,在全球經濟衰退的情況下,企業客戶更不會盲目試錯,而是希望將風險更低,在財務方面保持審慎,并希望能有快速回報。這就意味著,SAP 要跟上用戶需求,就必須通過將經驗與有效模型結合后判斷趨勢,與時俱進。

"SAP 不能仰仗以往的成功,必須努力和每個行業的每個客戶學習,傾聽他們的聲音,了解他們的需求,賦能他們完成數字化轉型的過程。"Scott Russell 說。

在 SAP 發布的突破性成果中,既有嵌入業務解決方案的負責任的 AI,又有基于分類帳核算的碳足跡追蹤解決方案,還有能夠提升供應鏈韌性的專為不同行業打造的 SAP 商業網絡。借助這些成果,SAP 將幫助客戶在云端革新業務模式,以可持續發展為核心開展運營,并在持續的變化中提升業務敏捷性。

Christian Klein 表示," 市場受到沖擊、監管政策多變、關鍵技能短缺,面對如此環境,要想攀登高峰,就要打造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讓山峰遷就你。SAP 希望以 50 多年來積累的行業和流程專長以及開創性企業級技術的深厚底蘊,確保我們的客戶贏在當下,致勝未來。"

訪談:

——對話 SAP 執行董事會成員、首席技術官穆悅庚 (Juergen Mueller)

圖注:

沈建緣:在 SAP 的 AI 的戰略發布之后,對技術研發團隊來說需要具備什么樣新的能力?

Juergen Mueller:因為已經開展 AI 業務多年,我們有極強的數據科學能力,但僅有這些是不夠的。要知道,很多機器學習的項目雖然有好的模式,都并沒有變成產品,而是半途而廢了。因此,除了數據科學家之外,我們需要完整的團隊,有做 AI 運營的、訓練的、數據保護的、AI 倫理的,大家需要一起協作。

沈建緣:如何從 SAP 原來的經驗和案例當中提取出足夠的模型,以 AI 倫理沒有偏見地進行數據訓練?

Juergen Mueller:我們的客戶非常重視數據保護,這對我們來說也非常重要。我們在 SAP 建立了一個 AI 委員會,有內部專家也有外部專家,我們還與研究機構合作研究如何保護數據。我們培訓了所有 SAP 的開發人員,尤其是所有接觸機器學習和 AI 的人員,讓他們了解數據保護。我們也嚴格遵守安全軟件開發生命周期,并通過數據保護機制加強安全,提高員工意識。我們有很多層安全機制,妥善保護客戶數據,因為客戶對我們非常信任。

沈建緣:衡量一個 AI 模型,是衡量從項目到產品再到平臺的速度,還是構建模型的完整性?

Juergen Mueller:好問題。我們會優先考慮對客戶重要的用戶案例,能真正帶來業務價值的,因此客戶采納率是重要指標。目前,共有 2 萬多家客戶在使用 SAP 的商業 AI。

——對話 SAP 執行董事會成員、客戶成功業務負責人羅旭凱(Scott Russell)

圖注:

沈建緣:AI 在實現賦能客戶、通向客戶成功的過程中,如何通過廣泛的生態系統合作來解決 " 最后一公里 " 問題?SAP 在這方面有什么計劃?

Scott Russell:找到跟客戶需求相關聯的用戶案例,真正讓客戶覺得 AI 技術的應用是有幫助的。所以,需要花時間學習和聆聽,只有在了解了客戶的需求后,才能為他們量身打造真正需要的案例。這也是為什么生態系統的攜手合作太重要了。要想推動技術的實現,幫助企業的業務創造價值,必須要和生態合作伙伴攜手做這事。我們會不斷地拓展合作的內容和合作的伙伴。包括本地的、區域的和全球的,斷地投入發展生態系統,打造一個有活力的生態系統,對 SAP 來講是個重要的策略。我們的 SAP 中國研究院有 4000 多名研發工程師,還有 700 多家合作伙伴和我們一起服務客戶。

沈建緣:以你過往的服務咨詢的經驗,你認為數字化轉型是否正進入一個黃金周期?

Scott Russell:我不確定現在是不是黃金周期,但肯定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時代,原因有兩點:第一點,SAP 的生態伙伴策略調整之后,SAP 每掙一塊錢就可以讓生態系統的伙伴們掙七塊錢,這些伙伴來自于系統集成商、分銷商、顧問等等,我們給這個生態系統帶來了更多的商業機會。第二點,二三十年以前,這個行業還會有爭論,IT 是不是一個企業的成本中心?但現在大家都一致達成共識,數字化平臺是一個企業最根本的基礎,它能夠讓企業非常快速地應對變化和實現創新。我們看到市場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必須在每個不同的市場有非常強的本地實力,能夠在本地參與競爭,同時很快地調整自身,適應不同市場的變化。在 AI 的加持下,更會如此,企業更會重視數字化轉型。

沈建緣:SAP 部署 AI 如何選擇重點行業?挑戰更多來自生態系統的重組,還是技術創新,亦或是讓這些技術落地?

Scott Russell:首先要強調的是,SAP 最核心的實力是我們對于行業豐富的知識,把行業豐富的知識融入到解決方案中。做行業有兩種方法:一是,基礎型的行業能力,它是一個核心模塊,嵌入解決方案,適用于所有的行業客戶。它盡管是來做某一些行業的洞察,但對所有行業都適用。二是,以行業為導向的不同的解決方案,比如零售、消費品、離散制造、汽車等等,首先這些行業客戶對行業屬性解決方案的期待非常之高,客戶基數也特別大。我們現在還有業務技術云平臺(BTP),它可以讓我們的客戶以及我們的合作伙伴在這個平臺上再延伸出新的行業相關的解決方案。這個平臺上有數據、有業務流程,還可以與 SAP 其他產品進行整合。以前的客戶要么在 SAP 上放應用,要么只能到一個非 SAP 的環境做,現在 BTP 平臺延展出去了,讓生態合作伙伴都可以在這個平臺上創新,它提升了 SAP 的實力,也讓我們的生態系統能夠更好地和我們一起共同創新。

沈建緣:在復雜、充滿不確定性的外部環境影響下,SAP 全球董事會對中國市場是否仍有非常高的預期?如果要實現持續的增長,挑戰在哪里?

Scott Russell:SAP 中國業務在持續增長,因此我肯定會有這樣的期待,希望一直保持增長。6 月份我將訪問中國,也是疫情后來華的第一位 SAP 董事會成員,我非常興奮有這樣的機會。

我這次訪問中國的主要目的有三點:第一,聆聽客戶聲音,學習了解客戶真正的需求。6 月份我會在北京參加 SAP 峰會,大概有上千名客戶現場出席,我特別希望有機會在大會上分享 SAP 的策略,不過更重要的是聆聽和了解客戶的需求。第二,跟客戶一起制定路線圖,每一個客戶都有獨特的數字化轉型需求,盡管目標一致,都是希望能夠成為有 AI 加持的、智慧的、協同的、可持續發展的企業。但是,怎么走這個路線圖的走法每個企業各不相同。著取決于他們的能力、現有的數字化系統以及生態合作伙伴。所以,我希望能跟重要客戶一起,制定滿足他們需求的路線圖。

第三,我此次訪華希望給跟 SAP 的客戶、合作伙伴和員工提振信心,并親自傳遞一個信息,就是中國市場對 SAP 非常重要,SAP 會持續加深對中國的承諾。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