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杉醇適應于所有實體瘤 紅豆杉提取紫杉醇工藝到底有多難?
3月12日,“十四五”無錫生物醫藥產業重點項目——紫杉藥業抗腫瘤制劑智能工廠,在紅豆集團正式開建。
這一消息經媒體報道后,引起了國內醫藥界和腫瘤患者的高度關注與熱議。
紫杉醇從何而來,有著哪些獨特功效和作用?目前臨床上主要用于哪類腫瘤防治,使用效果如何?為何曾被稱為“黃金藥”,提取工藝技術上有哪些難度?
3月13日,科技日報記者走訪了相關專家和企業技術人員。
紅豆杉第四紀冰川后遺留植物
紫杉也稱紅豆杉,是第四紀冰川后遺留植物,目前世界上僅存有11種,主要散生于北半球的寒帶,雖我國分布也很廣,主要集中遼寧、吉林、黑龍江和云南、貴州等地,但天然成片紅豆杉種已很少見。
“紫杉醇是從紅豆杉植株中提取的天然產物,能促進微管蛋白聚合,抑制微管解聚,致使不能形成紡錘體和紡錘絲,從而不能牽動染色體向細胞兩極移動,使細胞不能完成有絲分裂,導致微管成束而致使細胞凋亡于G1-G0期。”江蘇省醫學會婦產科分會腫瘤學組副組長、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常州第二人民醫院婦科副主任陳繼明教授說。
陳繼明告訴記者,也就是說,紫杉醇通過作用于微管蛋白抑制腫瘤細胞有絲分裂,從而發揮其良好的防癌、治癌效果。
“紫杉醇為紫杉烷類的典型代表,是獲得FDA批準的第一個來自天然植物的化學藥物,可用于治療多種癌癥,包括卵巢癌、宮頸癌、子宮內膜癌、乳腺癌、肺癌、卡波氏肉瘤、大腸癌、黑色素瘤、淋巴瘤和胰腺癌等等。”陳繼明說。
紫杉醇適應于所有實體瘤
紫杉醇是從紅豆杉中提取,但“是野生紅豆杉數量十分稀少,而紫杉醇在紅豆杉中含量更是稀少,所以造成這種抗癌藥物十分匱乏、稀缺。”紅豆集團董事局主席周海江說。
在陳繼明看來,紫杉醇獨特的作用機制決定了該藥幾乎適應于所有實體瘤,也正是這一特質吸引了無數科學家對紫杉醇的垂青。
目前,常用紫衫類化療藥物包括四種:紫杉醇注射液、多西他賽(多烯紫杉醇)、紫杉醇脂質體和紫杉醇白蛋白。
業內專家認為,目前,正在使用的紫杉類化療藥物就是以上四種,從最早的紫杉醇注射液到最新的紫杉醇白蛋白,可以看出這一類型的藥物不斷發展。
陳繼明介紹,過去,正是由于提煉紫杉醇的原料緊缺及技術難度大等諸多原因,紫杉醇價格也是一直居高不下。
物以稀為貴,因而紅豆杉被稱為“黃金樹”或“植物大熊貓”,從紅豆杉中提取的紫杉醇也被稱為“黃金藥”或“植物黃金”,因為其價格十分昂貴,比黃金還貴。
產學研合作攻關讓“黃金藥”成為“普惠藥”
陳繼明介紹,紫杉醇分子結構非常復雜,全合成和半合成的難度大。目前市場上的紫杉醇制劑為天然提取或半合成制備,而從天然紅豆杉屬植物中提取紫杉醇的難度也非常大。
這主要是因為紫杉醇在植物體內含量很低,與紫杉醇共存的類似物較多,這些類似物的化學結構和性質與紫杉醇相近,分離十分困難。
記者了解到,在天然原料中紫杉醇的含量低,紫杉烷系列化合物共存,并含有大量植物臘、色素和樹膠等雜質,因而紫杉醇的分離難度極高。
目前,世界上提煉紫杉醇的常用工藝過程是將液——液萃取,色譜分離和重結晶等手段有機結合,并反復多次采用色譜手段。
相關技術人員介紹,提煉紫杉醇的科技人員針對傳統提煉紫杉醇的工藝流程進行了反復研究,發現萃取和重復結晶是紫杉醇回收率難以提高的制約因素,色譜過程中溶劑消耗大也使其加工成本居高難下。
通過產學研合作,科研團隊針對傳統提煉紫杉醇的工藝流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復試驗、論證,前后經過長達數年時間的研究,成功研制出人工種植南方紅豆杉全株采集提取紫杉醇新技術,與目前世界常用的技術相比,可下降成本30%,紫杉醇總收率達到了85%以上,而且紫杉醇含量達到了99.0%以上。
紅豆杉藥業公司總經理告訴記者,由于攻克了紫杉醇的提取難題,紫杉醇正在從百姓眼里的“黃金藥”成為“普惠藥”。
如,紫杉醇注射液在90年代價格每支為1000元左右,現在每支為100多元;白蛋白紫杉醇原來每支為3000多元,現在每支760多元,進入醫保。這些藥品都已進入醫保,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紅豆集團大健康領域的制藥企業,紫杉藥業致力于高端抗腫瘤藥物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抗腫瘤制劑智能工廠計劃建設成符合中國、美國FDA、歐盟EU等國際國內一流標準的抗腫瘤注射劑及固體制劑智能化工廠,項目投產后,抗腫瘤注射劑年產達2000萬支,抗腫瘤固體制劑年產達1億片,實現產值15億元以上。(過國忠)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
受不利氣象條件和煙花爆竹燃放影響 我國北方及中部區域出現空氣重度污染
生態環境部數據顯示,2021年春節期間(除夕19時至正月初一6時),受不利氣象條件和煙花爆竹燃放影響,我國...
2021-02-14 -
星際飛船高空試飛或違規 SpaceX被FAA正式調查
2月1日消息,據外媒報道,SpaceX日前因為發射其Starship SN8違反了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簡稱FAA)的測試...
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