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力量”!吳晨繪制食管癌基因圖譜
“4.2萬多名援鄂醫療隊員中,有三分之二是女性。現在國際流行一個詞叫‘She Power’,譯成‘她力量’,中國女性向全世界展現了‘她力量’。”4月25日,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研究員、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吳晨在“科技創新巾幗行動”啟動儀式上發言時說。
濃眉大眼,五官立體,身材高挑,今年39歲的吳晨落落大方。她聲音洪亮,說話干脆利落,舉手投足間流露出一股英氣。有人問她:女科學家有什么優勢?她風趣回應:我們有女科技工作者協會,而男性沒有。
十多年來,吳晨主要從事食管癌、胰腺癌等惡性腫瘤的遺傳學研究。
中國的食管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全球最高。歐美食管癌患者多為“食管腺癌”,而中國多為“食管鱗癌”,攻克后者,沒有他山之石,只能靠中國人自己。
1959年,吳晨的前輩們以河南林州為起點,從流行病學角度研究食管癌。從流行病學調研,到生化篩查、營養干預,再到現在的基因檢測,60多年來的接力奮進,譜寫出新中國的食管癌研究史。
2013年,吳晨完成在哈佛大學的博士后工作,回國繼續從事食管癌研究,擔負起新一代食管癌研究者的責任,成為接力者之一。她的研究角度是從基因組學入手定義和篩查食管癌高危人群,通過早期介入降低腫瘤發病率。
繪制食管癌基因圖譜有助于精準對癥,這項研究需要獲得食管癌患者的基因標本并跟蹤隨訪治療情況。吳晨說:“最好的基因組圖譜,是追隨一個人從正常個體到早期患者,再到晚期患者的動態全過程。”
這注定是一次次與患者并肩而行的長跑。
吳晨早在2006年就開始去林州農村做食管癌篩查和預防研究,她覺得生活上的困難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得到村民的理解和認可,讓他們知道腫瘤早篩查早治的重要性,“做到這一點其實并不容易,而女性的親和力和愛心就凸顯出來了”。
經過不懈努力,吳晨和團隊繪制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食管癌基因圖譜,并發現了中國人群特有的腫瘤易感和驅動基因,為高危人群篩查和精準防治提供重要理論依據。
醫者仁心,吳晨曾以“吳隊”的身份奔赴抗疫戰場。新冠疫情暴發后,她看到征集核酸檢測志愿者的通知,第一時間遞交“請戰書”。
她寫道:“……我入黨已近20年,一直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對黨絕對忠誠……疫情嚴重,希望能夠為國家和人民作出一點貢獻。懇請組織優先考慮我的請求。”
2020年2月初,作為中國醫學科學院移動P3檢測隊隊長,吳晨帶著20多位隊友馳援武漢,承擔了武漢最大方艙醫院——東西湖方艙醫院患者的核酸檢測工作。他們克服環境惡劣、人員少、生活和安全保障物資緊缺等異地作戰的困難,在72小時內完成實驗室搭建。援鄂兩個月,“吳隊”沒有感到害怕過,沒有流過一滴眼淚。她和團隊打了漂亮仗:核酸提取質量接近100%,檢出率穩定在99%以上。
結束任務返京,吳晨和團隊又用一個月時間集中攻關,成功完成對傳統核酸檢測技術的升級。吳晨說,只有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才能“應萬變”。
在旁人看來,女性科學家似乎暗含優勢。但吳晨說:“我做學術報告或者參加國際會議,別人并不是因為我是女性才邀請我,而是要聽我們最新的研究進展。”
“我將延續先輩傳承、肩負病患期待、融匯女性細膩,將科研與臨床有機結合,堅持為患者服務,無論攻克腫瘤的道路還有多長,我們將初心不改,堅毅向前。”吳晨說。
(代小佩)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
受不利氣象條件和煙花爆竹燃放影響 我國北方及中部區域出現空氣重度污染
生態環境部數據顯示,2021年春節期間(除夕19時至正月初一6時),受不利氣象條件和煙花爆竹燃放影響,我國...
20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