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科技 > 正文

一張票被炒到18800元!今年200場演唱會,黃牛要成最大贏-環球即時

2023-05-19 14:12:11來源:天天在線  

作者 | 窗紗小鹿

來源 |天天財經116

今年以來,演出市場呈現出復蘇與回暖的態勢。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已經官宣和計劃中開啟的演唱會超過200場。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期,五月天、周杰倫、薛之謙、張杰、梁靜茹、劉若英、楊千嬅等人氣歌手紛紛開啟演唱會巡演,憋了幾年的歌迷們也是熱情高漲,多場演唱會門票被一搶而空。

5月9日,五月天北京演唱會開票,6場近30萬張門票在開票后5秒售罄。當天,“鳥巢這么大容不下一個我”等話題就沖上了熱搜。大麥APP顯示,五月天北京演唱會的想看人數超過了110萬。

在眾多歌迷都未搶到票的情況下,一些第三方平臺上卻出現了大量黃牛票被加價售賣。9日開票當天,黃牛曾報價五月天第一排門票18800元/張,加之此前粉絲團票被取消,這引起了粉絲普遍的不滿。他們質疑主辦方與黃牛勾結,并發起了對黃牛的大規模抵制,表示“寧可鳥巢門口站,也不能讓黃牛賺”。

在演唱會市場持續火爆的狀態下,粉絲和黃牛的沖突,因此被擺上了臺面。

市場回暖成黃牛狂歡

根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數據,2023年一季度,全國營業性演出(不含娛樂場所演出)場次6.89萬場,較去年同比增長 95.42%,呈現強勢復蘇態勢;演出票房收入49.80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110.99%;觀演人數2185.22萬人次,較去年同比增長142.96%。其中,演唱會、音樂節一季度售出票量超過110萬張,是票房收入最高的演出類型。

當疫情散去,演出市場強勁復蘇,三年以來積攢的需求在短時間內集中爆發,一票難求成為了如今演出市場的新常態。

除了五月天,周杰倫、薛之謙、張杰、梁靜茹、劉若英、楊千嬅等歌手近期演唱會的在售場次也均已顯示售罄。

市場繁榮的背后,是黃牛現象的猖獗。

根據天天財經從一位黃牛處獲悉,目前五月天北京演唱會內場第一排的門票價格為7500元一張。對方表示,購票后會將電子票直接轉贈到購買者的大麥賬號,購買者綁定身份信息后即可刷自己的身份證入場。

其他熱門歌手的演唱會門票也都存在類似的情況,均有大量黃牛票在第三方平臺出售,大多數票基本都是在原價的基礎上加價幾百元至千元不等。

可以說,黃牛已經成為了歌迷觀看演唱會的最大攔路虎,他們不僅推高了演唱會門票的價格,也通過大量占有門票的方式進一步加劇了票品的稀缺性。

面對黃牛的瘋狂,也有官方曾發文警告。3月13 日,周杰倫演唱會主辦方發布公告稱,對于部分未授權平臺出現高價兜售的“黃牛”行為,希望涉及以上違規操作的平臺在收到《公告》后立即停止上述行為,并即刻關閉相關銷售通道。但這對打擊黃牛幾乎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倒票現象依然猖獗,價格居高不下。

經歷了三年低迷,演出市場終于熬出了頭,但復蘇與炒票同來,市場回暖逐漸演變成了一場黃牛的狂歡。

演唱會市場潛規則:

主辦方、合作方、黃牛的微妙關系

那么,“黃牛”手中的票究竟從何而來?

有業內人士表示,演唱會門票可以從贈票、贊助票、公開發售等多個環節流到黃牛手中。

要舉辦一場演唱會,需要多個部門的協同,場館愿不愿出租、贊助商愿不愿意投錢,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演唱會就無法成形,這就需要主辦方打通多方面的關系。而演唱會門票又是主辦方手中最重要的資產,因此贈票往往成為主辦方疏通關系的必要環節。

根據行業慣例,演唱會一般會放出大部分的門票進行公開發售,但有少部分票特別是VIP票會留給合作方和主辦方自己,很多黃牛手中的門票正是從主辦方和合作方手里拿到的。

對于主辦方來說,雖然演唱會看上去有利可圖,但是賠本的風險極高。事實上,絕大部分演唱會都是虧本賺吆喝,能盈利的只有少數頭部歌手的演唱會。一場演唱會投入巨大,公開發售的門票價格又受到有關部門的監管,主辦方想要普通門票里收回成本并不容易,便經常和黃牛達成某種程度的“默契”。

除了賺錢,主辦方還需要考慮與粉絲的關系,如果公開發售的門票定價過高,粉絲可能不太愿意買單,甚至因此得罪粉絲,所以,這種壞人由黃牛來做的局面也是主辦方所樂見的。

另一方面,贈票部分的門票很難控制其最終的流向。贈票主要是主辦方為了疏通各種關系而預留給贊助商和合作方的觀演名額,因此這一部分的門票很難進行實名認證,主辦方也就無法控制拿到贈票的人如何再次分配這些門票。

此外,即便沒有合作渠道,黃牛也可以通過各種技術手段在公開發售階段囤積門票,所謂的演唱會”代拍”,就是利用技術手段拿到門票的黃牛,通常每個訂單會收取幾百元的代拍費用,這進一步搶奪了本屬于歌迷的那部分門票。

“強實名”能否解開黃牛困局?

面對猖獗的黃牛現象,相關監管部門和演唱會官方都開始采取一些行動。

4月到6月,北京多部門就聯合開展打擊演出票務市場“黃牛”非法倒票的專項整治工作。4月29日和5月13日,在韓紅演唱會和任賢齊演唱會開始前夕,北京多部門聯合行動,抓捕非法倒票擾序人員共20人。

4月26日,中國演出行業協會也發布了《文化和旅游部進一步加強演出市場管理規范演出市場秩序》的通知,第五條表示“督促演出舉辦單位、演出票務經營單位面向市場公開銷售的營業性演出門票數量,不得低于核準觀眾數量的70%。”

一些演唱會也開始推行“強實名”認證。所謂“強實名”,就是人、證、臉三合一。觀演人在購票時需要綁定身份信息,入場時也需要刷身份證并核驗人臉,三者都通過才能進場觀演。

目前的演出市場大多只在購票這一步實現了實名制,但到現場之后通常只需要取出紙質票或憑電子票二維碼就可以進場。這種程度的實名制對規避黃牛的作用不大。

強實名+不可轉贈+不可退票,這一套組合拳似乎能夠最大程度避免黃牛,近期劉若英、梁靜茹的上海演唱會便采用了“強實名”認證,但這又產生了新的問題。

票品一經售出,不可退換,已成為演出門票領域多年來的慣例。“強實名”認證雖然規避了黃牛,但同時也限制了門票的二次流動,市場又沒有給出退票的出口,一旦購票人無法觀演就只能自己承擔損失,這個結果是很多人無法接受的。

日前,若英演唱會主辦方發布公告稱,因為很多觀眾都是“首次參與實名制購票,對實名制購票規則了解不深入”,所以特地在7日9點-21點,開放了12個鐘頭的“退票時段”。

隨后,梁靜茹上海站演唱會主辦方也發布了公告,同樣是針對“不熟悉購票、觀演規則的觀眾”,開啟兩個時段的退票通道。

其實,在梁靜茹主辦方發布退票公告前,已經有200多位觀眾,拉了一個微信群來維權。組織者還搜集了每個人的退票原因列成表格,大多數理由集中在生病、購票人信息填錯、重復購票、工作或考試時間沖突上。

對于一場動輒數萬人觀演的演唱會來說,難免會有一些觀眾因為特殊情況而無法到場。在“強實名”的情況下,如何保障消費者的權益?“限時退票”是否會成為今后演唱會市場的常態?“強實名”又是否真的會在演出行業大規模推廣?這些問題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編輯 |唐吉訶德

排版 | 秦心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