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汽車 > 正文

合肥描繪智能電動汽車產業藍圖 打造汽車重鎮靠“賭”成不成?

2021-03-09 10:40:29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巢湖好比硯中波,手把孤山當墨磨。姥山塔如羊毫筆,夠寫青天八行書。”一百多年前,參與中廟、姥山設計與建設的合肥人李鴻章,泛舟巢湖上,意氣奮發地寫下了這首《湖上七絕》。

一百多年后,合肥,這座一直被江浙滬力壓一頭的省會城市,卻以比江浙滬更為豪橫的姿態和動輒百億元投資的大手筆,描繪智能電動汽車產業藍圖。

一擲千金值不值

140億元投資蔚來汽車,蔚來中國總部落戶合肥。

跟投威馬汽車D輪百億元融資,與威馬董事長沈暉接洽合作項目。

20億元參與零跑汽車Pre-IPO輪融資,零跑汽車年產能達20萬輛的第二工廠將落戶合肥。

網傳吉利汽車新智能純電動汽車公司研發和生產基地將落戶合肥,總占地面積達到1000余畝。

江淮汽車與蔚來控股合資工資江來先進技術(安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來汽車”)落后合肥。

自去年年初到今年年初,合肥已經引進了多個新能源汽車項目。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投資上,用“殺伐決斷”這4個字來形容合肥市政府并不為過。

去年年初,因140億元大手筆投資蔚來汽車,合肥屢上汽車媒體頭條。當時,蔚來汽車命懸一線,是上海、北京、浙江都不敢接手的“燙手山芋”,但經濟實力遠不如三者的合肥接盤了,而且是徹徹底底讓安徽人李斌帶著蔚來汽車“回家”了。

百億元投資、總部落戶合肥、2018年持續下滑的股價、2018年最難過的人、二線省會城市,種種因素疊加在一起,當時業界人士并不看好“合肥蔚來”這對搭檔。但隨著蔚來汽車股價狂漲,并沖到國內車企市值第一的位置,當初的質疑都變為艷羨之聲。與此同時,不少業內人士也為上海、北京扼腕,認為他們失去了投資新勢力的最佳時機。

投資蔚來汽車之后,合肥并沒有停下投資的腳步。在威馬汽車D輪融資中,合肥政府的身影——安徽合肥產業基金赫然在列。合肥市政府的這一操作在當時被看作是單純風投,炒短線而已。然而,僅月余,合肥市政府高層與沈暉的一場見面會就將該投資推入了更深層的階段。在雙方的項目推進事項商談會上,沈暉保證,威馬將緊緊抓住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遇,從具體項目做起,帶動更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落戶合肥,回報合肥市政府的信任與支持。

“具體項目”著實引人遐想。威馬汽車內部人士對《中國汽車報》記者透露,合肥與威馬汽車目前已完成一階段10億元融資合作,將適時設立公司并啟動產業化項目。這也就意味著威馬汽車在合肥建廠的可能很大。2021年以來,威馬汽車已經進入上市輔導期,如果其能在科創板成功上市,且不論其未來是否在合肥落戶建廠,合肥對威馬汽車的前期投資都能在資本市場得到一些回報。

與威馬汽車相比,合肥與零跑汽車的合作信息則明確了很多。有消息稱,零跑汽車將在合肥建立第二工廠,并將與合肥市政府共同推進年產能20萬輛新能源汽車項目。“目前合肥市政府產業基金確實參與了零跑B輪融資。”零跑汽車副總裁敬華對記者肯定了這一消息,“未來雙方還會有產業上的合作。”

靠“賭”賭不來明天

去年年底,合肥被貼上了“賭城”的標簽。有關“賭城合肥”的報道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合肥是怎么和“賭”字沾邊的呢?不少報道都將引進中國科技大學作為合肥賭局的開始。誠然,中國科技大學扎根合肥,為合肥的發展奠定了人才的基礎。但真正配得上“賭”字的投資還得是合肥引進京東方。2008年,合肥市政府拿出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100億元投資當時北京市政府不愿搭救的北京電子管廠(京東方前身)。為了京東方,合肥擱置了修地鐵的計劃。京東方回報合肥的是一大波面板廠來合肥落戶,全球惟一擁有6代線、8.5代線和10.5代線的城市,以及千億元的產值。

“第二賭”是合肥72億美元投資芯片企業——長鑫儲存技術有限公司。長鑫回饋合肥的是國內零內存的突破和150多家集成電路公司。而自去年開始的全球芯片荒,更是讓早有準備的合肥抓住了國內芯片產業發展的機遇和紅利,也讓合肥貼上了實實在在的“科技城市”的標簽。

賭什么,贏什么,當真是合肥運氣好嗎?誠然不是如此。如:合肥一直用心支持的江淮汽車在大眾入股之前,無論是傳統乘用車板塊還是新興的新能源汽車板塊,江淮汽車的市場表現都不盡如人意。這或許也正是合肥積極引進造車新勢力的主要原因。而合肥敢大手筆投資造車新勢力,其底氣也正是來自“京東方”模式的成功。

當初合肥引進京東方的投資金額為175億元。其中, 85億元來自貸款,合肥市僅出資30億元,其余的60億元由機構投資者和市場資金均分,三方共攤投資款,這就是著名的“合肥模式”。從“合肥模式”來看,合肥市政府已經不僅是“招商局”的身份,更是扮演了“風投機構”的角色。

所以,在投資蔚來汽車這件事上,合肥市政府依然是風投機構的行事作風。它們在合作中設置了對賭條款,如果觸發回購,蔚來汽車必須按8.5%的年利率支付利息。這有效避免了國有資產的流失。

投資風格來看,合肥市政府是比較穩健的;從投資領域來看,合肥市政府賭的是“明天”,即戰略新興產業。隨著科大訊飛、四維圖新、國軒高科等企業在合肥先后落戶,合肥“芯屏器合,集終生智”的產業布局已基本完整。

2020年,合肥GDP為10045.72億元,躋身省會城市GDP前十榜單。這個曾經被稱作“大縣城”的省會城市實現了質的飛躍。它靠的不是“賭”,而是有勇有謀的“血”。也正是如此,眾多新能源車企才會相繼將新項目落戶合肥。

打造汽車重鎮 重在排兵布陣

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成功,能否復制到汽車領域,這對合肥市政府是個考驗。與新興的人工智能領域不同,汽車產業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就算是新興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也已有十幾年的發展歷史。歷史是積淀,同時也是包袱。如何破陳立新,發揮好造車新勢力的鯰魚作用,做好江淮汽車的混改工作,用好大眾汽車的品牌效應,是合肥打造智能純電動汽車城的關鍵。

去年6月,大眾汽車入股江淮,并持有雙方合資公司江淮大眾(已更名為安徽大眾)75%的股權。大眾集團承諾將在大眾(安徽)投產基于大眾純電動臺的4~5款產品。與此同時,大眾對國軒高科的投資也塵埃落定。有了大眾背書,江淮汽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發展或許能有所突破。

從大眾參與江淮汽車混改,到控股國軒高科,離不開當地政府的“穿針引線”。2019年,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曾率團前往西班牙巴塞羅那,與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迪斯博士共同敲定了建設合肥智慧城市的項目,其中,參與方就包括合肥市政府、江淮汽車及國軒高科。

至此,合肥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已經頗為完整。既有傳統汽車品牌大眾、江淮,又有新勢力品牌蔚來、威馬、零跑;既有整車廠,還有核心零部件電池廠。

從合肥這幾家車企的產品定位來看,蔚來汽車主攻高端市場,價位在40萬元以上;大眾主流新能源汽車產品定價20多萬元;威馬汽車則定位中低端市場,走十幾萬元的民價格路線;江淮新能源汽車也走中低端路線,但它的產品比威馬要豐富一些,價格區間則是從幾萬元到十幾萬元。如果吉利全新的電動汽車項目落戶合肥,按照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的計劃,該公司將主營智能純電動汽車,產品定位與威馬汽車相似。如此一來,合肥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產品序列較為完整,且具備一定的差異化。

再從這幾家車企之間的合作關系看,江淮與大眾已經進入較為深入的資本合作層面,有了大眾的背書,今年1月,江淮汽車銷量實現同比增長54.62%,環比增長57.41%;在蔚來汽車總部落戶合肥之前,江淮汽車就為蔚來汽車代工。而今年3月4日,江來汽車的成立更是讓江淮汽車與蔚來汽車的合作更為深入。據悉,江來汽車股權分配為:江淮汽車擬認繳2.55億元,占注冊資本總額的51%,蔚來汽車擬認繳2.45億元,占注冊資本總額的49%。一邊是大眾入股,一邊是和新勢力領頭羊蔚來汽車的深度合作,江淮汽車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這也是合肥市政府所樂見的;威馬汽車、零跑汽車已有生產資質,它們的新工廠落戶合肥后,可以直接使用江淮、蔚來成熟的供應鏈。造車新勢力之間既是對手,同時又是“領頭羊效應極強”的群體,也讓業界對三家企業落戶合肥后的關系走向充滿期待;雖同為自主品牌,今時今日,吉利與江淮的境況已不能同日而語。按照吉利這兩年“買買買、合合合”的作風,如果落戶合肥,它與“鄰居們”應當會有所往來。

本土車企的潛能與本土車企之間的多種可能,是合肥市政府打造純電動汽車城的巨大空間。把可能變為現實,把空間變成GDP,這需要靠企業自身的努力,也需要當地政府科學地管理。

投資能力更重要的是管理能力

投資能力的強弱代表了眼光的好壞,管理能力的強弱或更能代表一個政府的核心競爭力。

投資新能源汽車產業,押注造車新勢力,方向沒有錯。但是造車新勢力的不確定,也給合肥市政府的投資帶來高風險。

目前造車新勢力發展格局仍不明朗,特別是在特斯拉屢屢降價跑量的當下,即使是造車新勢力領頭羊蔚來汽車也不敢篤定自己已在汽車產業站穩腳跟。沈暉此前也在《威馬家書》中說:“威馬遠沒有安全上岸,仍需要在疾風驟雨中繼續砥礪前行。”

因此,對于合肥市政府來說,投資新勢力的成功遠不能只是資本層面的成功。引入新勢力后,如何確保它們生根發芽、成長壯大,是考驗合肥市政府全方位能力與水的關鍵。

整車企業要做大,必須有強大的供應鏈做支撐。這幾年,合肥市政府顯然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在電池、智能網聯核心部件方面拼命規劃和趕超。合肥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向《中國汽車報》記者表示,合肥市高度重視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目前已經規劃建設了5大園區,涵蓋燃油車發動機、變速器、車橋、輪胎、座椅,以及新能源汽車電池、電機、電控,智能網聯汽車高精度地圖、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ADAS、RSU、OBU等新型零部件。

對于智能汽車來說,芯片絕對是核心零部件之一。如今,合肥基本實現了以晶合集成、通富微電、聯發科技等為代表的集成電路產業集群,成為國內少數幾個擁有芯片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及設備材料全產業鏈的城市之一。

在人工智能領域,以科大訊飛、華米科技、科大國創等為代表的產業集群,涵蓋了基礎層硬件和數據計算、技術層算法和通用臺支撐、應用層智能終端產品和行業應用方案等環節。

在動力電池上,國軒高科是合肥目前最主要的“棋子”。相對于其他頭部動力電池企業,國軒高科較為低調。在大眾入股半年后,國軒高科才首次召開發布會,重新強調其在磷酸鐵鋰電池領域的優勢。雖然大眾入股使得國軒高科的品牌更為“高大上”,但“打鐵仍需自身硬”。在換電領域,合肥則依靠蔚來汽車拓展該產業,通過“充電+換電”互補模式的布局,完善合肥在智能電動汽車領域的充、換電網絡產業鏈。

只有國軒高科還遠遠不夠,對于合肥來說,想要打造新能源汽車之城,還需要補充動力電池產業鏈基礎。合肥去年11月發布的《合肥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中提出要培育產業生態,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強鏈、補鏈、延鏈。

“目前合肥與國內新能源整車和產業鏈頭部企業保持密切接觸,基于合肥強大的產業鏈配套能力和深層次的產業發展認知力,部分企業表達了強烈的合作意愿,預計‘十四五’期間,新上的新能源整車和產業鏈重點項目將為合肥帶來1000億元的產業增量。”合肥市經信局這位負責人表示。

“合肥有機會、有能力、有條件成為汽車重鎮。”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青認為,合肥市政府需要充分利用和整合資源。例如要針對地提升新能源汽車人才密度,這樣才會實現良循環,聚集更多專業人才。此外,合肥市政府要意識到燃油汽車仍是很重要的產業基礎,實現人才、供應鏈、營銷等領域共享,形成雙支柱,使產業更新形成自然過渡。“更為重要的是,合肥市政府需要總結各地方政府的經驗教訓,有的放矢,做好資源的有效利用。”王青說。(趙玲玲 黃蓓)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