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汽車 > 正文

政府工作報告釋放汽車產業下一個“風口” 新能源替代傳統能源是大勢所趨

2021-03-10 09:25:48來源:證券日報網?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2021年重點工作時稱,穩定增加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取消對二手車交易不合理限制,增加停車場、充電樁、換電站等設施,加快建設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新能源產業是全人類的發展需求,新能源替代傳統能源是大勢所趨,單純地依靠石化能源的時代正逐步接近尾聲。無論是光伏發電還是新能源汽車,都具有比較長遠的發展和投資價值。

打造中國“芯”

汽車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支柱產業之一,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聚焦“芯片”“智能化”等關鍵詞,為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建言獻策。

全國人大代表、長安汽車黨委書記朱華榮指出,由于汽車核心芯片主要依賴進口,隨著國際局勢風云變幻、全球半導體原材料和產能日益緊張、新冠肺炎疫情對供應鏈影響等,汽車芯片存在隨時斷供風險,且將成為階段性和結構性問題長期存在,汽車芯片逐漸成為我國汽車工業發展中的主要“卡脖子”環節。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李邵華日前表示,2021年1月份,我國汽車產量受芯片短缺的影響顯現。短缺的問題未來還會持續半年以上,預計2021年車用芯片供應會呈現前緊后松的形勢,汽車產銷下半年將逐步回補上半年的損失。

汽車發展問題同時引起部委高度關注。日前,由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辛國斌主持召開的汽車產業擴大開放座談會已著手布局研究未來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的方向。與會行業專家圍繞汽車產業變革趨勢、擴大開放對產業發展的影響、推動中國品牌汽車向上發展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研討,提出了意見建議。

辛國斌指出,下一步要重點做好三個方面工作:一要加強問題研究和趨勢研判。當前產業發展正在經歷深刻變革,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要把擴大開放置于產業格局重塑的大環境,持續跟蹤、深入調研,提高對發展大趨勢的判斷把握能力。二要引導行業企業積極做好應對準備。行業企業要立足未來新的產業生態、商業模式特征,找準市場定位、加大研發投入、加強橫向聯合,提高技術創新和國際化發展能力。三要系統謀劃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舉措。落實《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瞄準“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方向,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強政策標準法規協同,加快完善安全監管體系,扎實推動汽車強國建設。

止于至善基金經理何理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產品牌汽車目前全面超越合資、海外品牌是不現實的,但是展望未來則極有可能。

未來國產汽車的核心競爭力在于“科技+創新”

安信證券稱,智能汽車是汽車工業史上又一次偉大的范式轉移,也是現代汽車工業走向互聯網文明的“垓下之戰”。作為移動互聯網浪潮下劃時代的產物,智能手機與智能汽車的發展皆遵循著“交互的變革-架構的升級-生態的演變”這一路徑。

全國人大代表、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表示,作為跨產業融合創新的重要載體,智能網聯汽車正推動著汽車產品形態、交通出行模式、能源消費結構和社會運行方式等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并為探索解決汽車普及帶來的環境、能源、交通等社會問題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私募排排網研究主管劉有華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未來汽車產業變革的方向發力點在于智能汽車,智能汽車有別于傳統汽車,類似于老年手機和智能手機,而新能源汽車是智能汽車的一種重要體現形式,還有無人駕駛技術等。過去相比于外資品牌,國產汽車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價格,但是效果并不凸顯。從最近兩年的發展來看,未來國產汽車品牌的核心競爭力在于“科技+創新”,尤其是新能源汽車領域,可能是彎道超車的好機會。

何理認為,除了汽車本身的產品質量正在大幅提升以外,品牌認知度、智能化、電動化皆在較快的發展,這些是國產汽車品牌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相信未來會逐步超越合資乃至外企生產的汽車品牌,未來市值最大的車企極有可能誕生在國產品牌汽車行列。(徐一鳴)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