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汽車 > 正文

上汽集團上半年汽車批發銷量下調50萬輛 芯片短缺問題何時緩解

2021-07-08 14:38:08來源:財經網  

當地時間7月5日,據彭博社消息,受芯片短缺影響,上汽集團將上半年的汽車批發銷量下調了50萬輛。

投資人普遍關心的問題是:公司面臨的芯片短缺問題會在何時緩解。對此,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在近期舉行的上汽集團2020年年度股東大會上表示,今年6月份全國各大整車廠商都面臨供應短缺的困難,預計到7月下旬會緩解,第三、第四季度基本上會恢復正常。

年度目標不變

作為一家年產600萬輛汽車、同時擁有多家自主和合資品牌的巨頭企業,上汽集團在這場席卷全球汽車產業的芯片危機中受到了明顯影響。

汽車芯片供應短缺始于去年年末。由于疫情蔓延打亂了汽車生產的正常節奏,以及消費電子市場需求暴漲對汽車芯片產能造成擠壓,導致汽車芯片市場的正常供需秩序出現失衡。而今年年初,日本某芯片工廠突發大火、美國半導體重鎮德克薩斯州突遭雪災,使汽車芯片短缺的態勢進一步加劇。在這一局面下,汽車企業爭相下訂、掃貨、囤貨來保障芯片貨源,盡可能降低行業性的負面沖擊。

此外,中汽協還指出,截至目前,中國汽車芯片自給率不足5%。其中MCU控制芯片尤為緊缺。由于芯片供應缺口、恢復周期等信息不清晰,市場上開始出現芯片分銷商囤貨居奇、漫天要價情況。

半導體供需失衡問題拖累了上汽集團的產銷計劃,其合資品牌更是首當其沖。乘聯會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5月,上汽大眾批發銷量同比下滑16%,上汽通用批發銷量更是同比大幅下滑41%。

今年四月份,上汽大眾就多款主銷車型停產的消息回應稱,此次階段性停產由全球半導體芯片供應短缺所致,未來公司將根據市場需求優化排產計劃,優先保證市場需求量較大的產品的產能,彌補缺口。

實際上,除上汽集團以及中國市場以外,包括大眾、寶馬、日產、現代等汽車制造商都警告稱,由于芯片短缺導致的庫存緊張,將對今年夏季銷量會受到不利影響。豪華汽車品牌捷豹路虎也于近期表示,公司第二季度交付量將比預期低50%。寶馬方面更是悲觀表示,芯片短缺沒有任何緩解的跡象,預計下半年供應會繼續吃緊。

美國咨詢公司AlixPartners預測,汽車芯片短缺可能導致汽車行業全年減產390萬輛,銷售額減少1100億美元,并迫使汽車制造商徹底改變芯片等關鍵零部件的采購方式。

中汽協則預計,今年二季度汽車芯片短缺將達到最高峰,樂觀預計會在下半年開始緩解,全年有望抹平影響,至2022年年中供應有望恢復正常。

盡管上半年批發銷量有明顯下滑,而芯片供應恢復也有較大的不確定性,不過成功連任的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表示,今年的芯片短缺不會影響全年680萬輛的銷量目標。

此外,上汽集團總裁王曉秋補充稱,芯片供應不足的確對公司的批發銷量產生很大影響,但從終端零售銷量來看,公司整體表現是超過大盤(2021年1-5月,集團零售銷量同比增長40.8%,比整體車市高出5個百分點,比批發銷量多出60萬輛)。隨著三季度芯片供應好轉之后,公司會產生補貨,因此全年來看芯片短缺不會對銷量目標產生根本性的影響。

加緊布局芯片

除了優化排產計劃、保障芯片供給的同時,上汽集團也在吸取芯片危機的經驗教訓,一方面調整采購模式,另一方面未雨綢繆,開始布局智能汽車所必需的高端芯片。

在早前舉行的上汽集團2021年年度股東大會上,陳虹表示,芯片短缺讓主機廠與芯片廠的關系發生了變化。原來主機廠跟芯片廠沒有直接聯系,由Tier 1供應商跟芯片廠簽訂合同,這次危機爆發后,上汽也開始跟芯片廠建立直接聯系,隨著汽車智能化發展,集團也已經在加快在芯片方面的布局。

2021年2月,上汽集團宣布與邊緣人工智能芯片公司地平線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探索汽車智能化前沿技術,研發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未來,雙方擬以智能域控制器和自動駕駛系統為切入點繼續深化合作,并圍繞地平線未來的高等級自動駕駛芯片成立聯合團隊,打造對標特斯拉FSD的下一代智駕域控制器和系統方案。

配合芯片研發投入,上汽集團也同步加快構建軟件定義汽車的技術能力,設立了軟件、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網絡安全等五大中心,開發了“中央集中式和域控制”整車電子架構、“開放型面向服務架構”的SOA軟件平臺、具有數據閉環能力的車輛數據平臺,以及網絡安全體系,打造“云管端”一體化的全棧式技術解決方案。

上汽集團加緊布局的同時,其他自主車企也在今年接連宣布自主研發芯片的計劃,掌握這一“卡脖子”的關鍵技術。

3月,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則透露,吉利汽車早在2019年就布局“中國芯”戰略,在提前策略性采購備庫存的同時,也在迅速導入國產芯片和自主研發設計的芯片,其中自研的中控芯片將會在2023年實現裝配上車。

6月,具備MCU和IGBT芯片自研能力的比亞迪決定分拆所屬子公司比亞迪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至創業板上市,旨在進一步加快半導體業務的創新發展,并提高融資能力。

7月,東風公司與中國中車兩大央企合資成立的智新半導體有限公司,實現量產車規級IGBT模塊產品投產。

此外,蔚來、小鵬等造車新勢力也開始計劃自研自動駕駛計算芯片,希望借進一步擴大在智能化領域的領先優勢。

在日趨激烈的國產汽車芯片競賽中,上汽集團的研發深度和合作廣度還未和競爭對手拉開身位。一名汽車行業分析師向財經網汽車表示,未來智能汽車的競爭,并不僅僅是軟件和數據的競爭,還需要硬件載體——高算力AI芯片為軟件運行和數據訓練提供關鍵的計算能力支撐。因此,上汽集團若要沖擊智能汽車第一梯隊,在踐行“數據決定體驗、軟件定義汽車”的開發理念的同時,更需要強大的芯片設計研發能力來補齊這關鍵一環。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