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汽車 > 正文

頭條焦點:躍躍哲談:如何領跑新賽道?長城"向內求",吉利"向外修"

2022-06-29 09:27:03來源:中國經濟網  

這邊發衛星,那邊造手機。吉利汽車頻頻跨界布局一些不太相關的業務,多少有點“不務正業”的意思。李書福曾對此解釋稱:“未來跨界打造用戶生態鏈,依法構建企業護城河已成大趨勢。”相比之下,魏建軍明確表態“專注造好汽車,不造手機,也不上天”。他期望長城汽車通過顛覆式創新來激發自身內部活力和創造力。


(資料圖片)

隨著越來越多新技術、新行業、新文化不斷與汽車相互交融,吉利看重“向外修”,緊跟行業“跨界”潮流,助力自身發展;長城偏執“向內求”,激發企業內部活力,以求引領行業方向。在編輯部同仁的鼓動下,作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碩士的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嘗試用哲學的視角觀察車市。本期《躍躍哲談》與您一同探討,在汽車產業業已開啟的新賽道上,兩家頭部自主品牌如何探索引領行業的破局之道。

6月13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執法二司發布消息:由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領銜投資的湖北星紀時代科技有限公司,擬收購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79.09%的股權。

據星紀時代相關負責人透露,“本次交易尚需履行相關監管機構的審批手續,交易細節還在協商中。”

盡管吉利收購魅族的交易尚未完成,但兩家合作研發車機的合作已經先行展開。今年6月,魅族宣布與吉利旗下的領克品牌進行合作,開發Flyme for Car車機系統。

本月初(6月2日),中國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以“一箭九星”的方式將 9 顆衛星送進預定軌道,這9顆衛星均來自于李書福旗下的浙江時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

這邊發衛星,那邊造手機。在外界看來,吉利汽車作為一家主業造車的企業,頻頻跨界布局一些不太相關的業務,多少有點“不務正業”的意思。

李書福曾對此解釋稱:“未來跨界打造用戶生態鏈,依法構建企業護城河已成大趨勢,手機可以鏈接車聯網、衛星互聯網,打造豐富的消費場景,做強生態圈,為用戶提供更便捷、更智能化、萬物互聯的多屏互動生活體驗。”

與李書福向外修建“護城河”不同,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明確表態,長城汽車“專注造好汽車,不造手機,也不上天”。他期望長城通過顛覆式創新來激發企業內部活力和創造力。

在魏建軍看來,“長城汽車最大的價值是生態。我們希望打造一個森林式的生態模式。它有很多獨立、多元的公司,我們有競爭,也有共生、共享、共存的生態模式。”

在這樣的模式下,長城汽車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品牌,如沙龍、高端轎車品牌等,并在多品牌的運作和洗禮中,不斷獲得更多的轉型成果與市場成果,讓長城汽車不只有一個未來,一種可能。

為此,長城汽車從2020年開始便圍繞組織、機制、人才、文化、品牌等方面進行多維度創新,打造3.0版本組織架構,形成“一車一品牌一公司”,直接觸達用戶,打造基于產業互聯網的、開放式的生態平臺。

魏建軍認為,不管是在品類創新、模式創新、產品創新、技術創新、人才創新、機制創新甚至資本創新上,這個平臺需要很多的支撐。長城汽車內部要有機制生態,要有資本生態、人才生態、產業鏈生態、品牌生態。

所謂“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誤也。”在面臨人生重大抉擇時,特別是身處逆境之時,人更需要回到自身,改變自己的做事方式,借以把自身優勢發揮出來,這便是“向內求”。

這一做法同樣適用于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一個企業要想脫穎而出,與其老想著靠“外援”來彌補自身不足,不如潛下心來發掘自身內部的潛力,讓企業內部的優勢資源充分發揮作用。畢竟,外部的資源存在眾多不可控因素,而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才最可靠。

肯定“向內求”,并不意味著要否定“向外修”。在諸多不穩定、不確定、復雜性和模糊性的挑戰時,企業得適應時代浪潮,借助外部優勢來提升自己。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蓬勃發展,汽車不再只是機械產品,而是成為移動數字終端。這也讓汽車產品的競爭方向轉向了電動化、智能化和互聯化。

在長城汽車2025戰略發布會上,魏建軍直言,“中國汽車品牌,要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超越,只有在這三至五年的時間里,快速放大優勢,才有可能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這個新賽道上領跑。”而這基本上也是汽車界的共識。

隨著越來越多新技術、新行業、新文化不斷與汽車相互交融,吉利看重“向外修”,緊跟行業“跨界”潮流,助力自身發展;長城偏執“向內求”,激發企業內部活力,以求引領行業方向。在汽車產業業已開啟的新賽道上,兩家頭部自主品牌正通過各自方式探索破局之道。(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躍躍)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