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汽車 > 正文

當前報道:“風起”兩周年 東風汽車如何軟著陸?

2023-04-11 08:35:18來源:鳳凰網汽車  

由東風汽車集團發起的“價格戰”,終于告一段落。這場“掀桌子”運動,攪動了整個汽車產業,如今也到了公布成績的時候。

據報道,東風風神3月份銷售11435輛,同比增長8%,環比增長108%。嵐圖汽車3月交付新車3027輛,環比增長173%,同比增長116%。

此外,東風本田3月銷量同比下滑15.1%至40228輛,相比2月的38313輛,環比增長5%。東風日產3月銷量49118輛,同比去年下滑27.7%,環比下滑13.4%。


(資料圖片)

目前,除東風標致和東風雪鐵龍未公布3月銷量外,從數據可知,這一輪“價格戰”,東風風神和嵐圖銷量明顯上升,但東風本田和東風日產,并未逆轉銷量下滑的頹勢。

祭出“大甩賣”殺招后,東風汽車自主板塊困境有所改善,但合資業務仍低迷,東風汽車又該如何撐下去?接下來,東風汽車還會出何新招?在打完第一輪“價格戰”后,未來銷量如何保證?東風汽車如何著陸?這一系列問題的答案,或許可以從4月10日,2023東風汽車春季發布會上尋找答案。

風起三年掌握新能源核心科技

“我們對東風公司充滿信心,相信東風公司會持續發揮央企優勢,加快轉型升級,把科技實力不斷轉化為經營發展的動力,在新的汽車產業競爭中破繭成蝶,脫穎而出。” 在發布會上,武漢市委常委、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委書記劉子清表示。

顯然,武漢市當地相關部門,對東風汽車仍充滿信心。

在汽車產業向電動化、智能化等新“四化”轉變的當下,東風汽車順勢而為。2021年,東風公司發布了“東方風起”計劃和科技創新“躍遷行動”,著力推進新能源和智能駕駛躍遷式發展,謀劃綠色智慧出行藍圖。

如今,經過深厚的積淀和長期耕耘,東風公司新能源事業基本做到對核心科技和核心資源的自主掌控。

在平臺開發方面,東風打造了三大電動化平臺:M TECH猛士豪華電動越野架構、東風量子智能電動模塊化架構、DSMA多能源低碳節能模塊化架構。在商用車領域,東風打造了中重卡、輕卡電動化平臺,主要指標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技術創新方面,東風堅持超級混動(PHREV)、純電、氫能并進的技術路線。東風馬赫動力品牌,打造了四個行業第一:行業第一個熱效率達到45.18%的混動專用發動機;行業第一個融合串并聯和功率分流的四檔智能混動變速箱(4HD),油耗較單檔混動箱下降10%,兼備傳統動力的駕駛樂趣;行業第一個功率400kw、峰值扭矩8100N?m、集成差速鎖的兩檔變速箱,滿足極限越野的電驅動總成;行業第一個十合一扁線電驅動總成(iD3),體積減少18%,重量減輕15%以上,能耗行業領先。

氫動力研發方面,東風打造了“氫舟”技術品牌,覆蓋20-300KW,可滿足乘、商不同車型的需求,推出了國內首款80kW全功率燃料電池乘用車,由國家科技部立項并通過驗收,榮獲2022年汽車行業科技進步一等獎。自主研發的80kW燃料電池系統也成功搭載輕型商用車。東風氫燃料商用車銷量已超過3000臺,位居行業第一。

智能化技術方面,東風自主打造了中國首個全新一代中央集中式SOA電子電氣架構。該SOA實現1個中央智慧大腦和4個區域控制器,實現全域融合,實現軟硬件解耦,與用戶共創千人千面的多場景體驗。

此外,東風在電機、電控、電池領域均做到自主掌控。在武漢已形成了年產47萬套電驅動總成、30萬套電控、30萬套IGBT模塊、10萬套電池Pack、1000套燃料電池的生產能力。未來三年,東風將建成90萬套電驅動總成、100萬套電控、100萬套IGBT模塊、1萬套燃料電池生產能力。

東風與中國中車聯合研發的IGBT半導體,具備技術、成本雙優勢,在滿足東風企業內部需求同時,已向行業頭部企業規模化供貨。今年年底,東風公司將量產高性能的碳化硅(SiC)功率半導體模塊。

經過三年的努力,東風汽車已經積累起一定的技術基礎。

“今年,我們提出‘轉型升級三年行動’,目標是到2024年,東風自主乘用車主力品牌全新車型100%電動化;到2025年,東風自主乘用車與合資品牌的銷量比例達到1:1,各2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占自主品牌的50%,占自主品牌乘用車的70%。” 東風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常委尤崢發布東風新能源躍遷成果并表示。

從規劃可知,未來東風汽車自主板塊將于合資業務平起平坐。而3月份的銷量數據,似乎正在向支撐這一期望而迸發。

厚積薄發還是“畫大餅”?

數據顯示,東風集團2022年乘用車銷量約215.32萬輛,同比降幅約4.4%。其中,自主乘用車業務銷量約49.79萬輛,同比增幅39.6%;合營乘用車銷量約165.53萬輛,同比降幅約12.7%。

按照規劃,到2025年,東風自主和合資板塊年銷量將各自達到200萬輛。這一目標,對合資板塊難度并不大,挑戰主要在自主板塊。畢竟,3年時間銷量要翻4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東風汽車將如何實現這一目標?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東風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楊青認為,“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發布會上,東風公司發布東風量子智能電動架構、馬赫E新能源動力品牌、“東風氫舟”氫動力技術品牌。

其中,東風量子架構,作為全數字化、高拓展性的機電一體化架構,覆蓋全區隔,具備“安全可靠、拓展靈活、場景多變、極致體驗”四大優勢,可實現硬件層、軟件層、服務層、生態層“四位一體”,為客戶提供多樣化、全場景出行解決方案。

比如,東風量子架構以搭積木的方式構建百變空間,可以實現小型、中型、大型尺寸自由,以及轎車、SUV、MPV款式的自由。

此外,東風量子架構搭載國內首創中央集中式SOA電子電氣架構,覆蓋車端、云端、生態端,實現軟硬解耦、快速迭代。配置電池“消防系統”和全棧自研高集成熱管理系統,通過BMS算法實現毫秒級主動斷電,并搭載主動噴淋系統,1分鐘內電芯溫度降低80℃,做到極端情況“不起火、不爆炸”。以及,-30度低溫續航能力提升30%。

目前,東風量子架構已完成全系列產品布局,未來將打造16款車型矩陣,達成100萬臺年產銷規模。

發布會上,東風還發布了馬赫E新能源動力品牌,主要由電驅、電池、補能三大產品平臺組成。

其中,馬赫電驅具有“極致融合、高效高速、動力澎湃、智能控制”四大亮點,集20余項行業領先技術。電機轉速可達30000轉/分,系統最高效率可達94.5%。馬赫電驅全系采用扁線電機,功率覆蓋70-400kW,電壓涵蓋300-800V,已經形成了完備的產品矩陣。馬赫電池系統能量密度超過300Wh/Kg,搭載整車CLTC續航里程超過1200公里。

換電領域,東風首創T型旋轉換電機構、柔性定位結構與長壽命液冷換電接口,換電僅需90秒,且實現10000次以上壽命。充電領域,東風掌握3+X全域充電技術,包括目前已量產的交流充電、直流充電,超級快充以及正在預研的無線充電、自動充電、V2G、太陽能充電等先進充電技術。

馬赫動力已全面覆蓋節能動力、混合動力、純電動力三大領域,馬赫“芯”時代已經來臨。

發布會上,東風還帶來了“東風氫舟”氫動力品牌。該品牌包含東風氫元燃料電池系統和東風氫芯燃料電池電堆兩個子品牌。其中,東風氫元自主燃料電池系統由供氫、供氣、水熱管理等系統構成;東風氫芯自主燃料電池電堆由膜電極、雙極板、催化劑等電堆核心部件構成。

東風氫舟以應用場景驅動,布局70kW、150kW和350kW三大氫動力平臺產品,功率覆蓋20kW-350kW。

東風氫元采用了高集成化開發模式,發明了電堆與高壓器件駁接、高效能量回收,余熱利用、高動態響應技術,形成了氣、水、熱、電協同控制體系,系統效率63%;氫氣利用率高達98%,實現全生命周期使用的高效經濟。東風氫芯,攻克零下40度快速冷啟動30秒、海拔4000米等嚴苛環境考驗。

東風氫動力技術開創了5大優勢:第一,成功開發國內首款全功率燃料電池乘用車;第二,率先完成國內首次70MPa帶載碰撞試驗;第三,榮獲2022年度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第四,獲頒中國品牌首張全功率燃料電池乘用車牌照;第五,截至2022年底,氫能領域發明專利累計298項,位列國內主機廠第一。

此次發布會上,東風公司與戰略合作伙伴達成了三大戰略合作,分別與湖北移動、中移智行、合肥工業大學、中興通訊在5G車聯網、輕量化、電動化、智能化,以及車用操作系統平臺等領域進行合作。

今年東風公司發布“東方風起 科技躍遷”正好滿2周年,也是東風公司“轉型升級三年行動”的關鍵之年。東風公司表示,未來三年將投入500億元發展新能源事業。以3年為期,留給東風汽車轉型升級的時間并不太多了,今年東風汽車能否在各項技術的加持下,打出一場漂亮的“翻身戰”?我們將拭目以待。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