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汽車 > 正文

天天觀天下!誰都打敗不了趨勢,誰都擊垮不了小鵬

2023-04-19 09:33:22來源:汽車公社  

“我已經在ICU里面了,已經快掛了。”


(資料圖片)

“我們也沒有好多少,坐在ICU門口,準備等著進去”。

2019年末,雖然極不情愿,李斌還是被評為了車圈“最慘的人”。彼時,作為同病相憐的“隊友”,正在經歷至暗時刻的何小鵬,同樣絕無輕松可言。

本段開篇的一段對話,就發生在同年某天的凌晨,香港最具地標意義維多利亞港的沙灘邊。兩位早已實現財富自由、卻又奮不顧身投入造車浪潮的創始人,除了自嘲,感受到的更多是來自中國車市撲面而來的惡意與挑戰。

當然,站在這段至暗時刻之中,無論李斌也好,何小鵬也罷,深知與其唉聲嘆氣、怨天尤人,想盡辦法“自救”,才是彼時最迫切的事情。

好在,隨后故事的走向,并沒有令他們失望。

僅從階段性結果來看,兩家新勢力造車還是掙扎著回到了正軌,甚至一躍成為新能源板塊的“引領者”。

在此過程中,與蔚來的高舉高打不同,定位更加親民的小鵬,無疑走了一條看似充滿荊棘的路,所遭遇的阻擊與挑戰也愈發繁多。

奈何,未曾料到的是,進入2023年以來,礙于種種原因,這家新勢力造車不可避免的展現出一絲頹勢,終端交付量出現一定幅度的下滑。

很快,行業中“小鵬,掉隊了”的言論,再次變得此起彼伏。在大多人眼中,2019年的至暗時刻,好似正在重新上演。

可作為冷靜的旁觀者,更想反問這些偏見:“小鵬,真的沒機會了?”經歷了正在進行中的2023年上海國際車展,突然發現:“答案,絕非定數。”因為對于這家新勢力造車,失去的信心已經開始重燃。

而論據,共有三點。

扶搖,對了

2021年,當小鵬一舉拿下新勢力造車“銷冠”時,曾寫下這樣一段話。

相較蔚來、理想,現階段的小鵬的在售產品矩陣,覆蓋了15-40萬元的價格區間,囊括了更為廣闊的目標客群,所以取得如此成績,更像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可擔憂也明晃晃的擺在那里。

彼時,口中所謂的“擔憂”,具體代指的則為無論G3也好,P7也罷,還是已經推出的P5,三款車型之間的關系是“割裂的”。換言之,無論三電系統也好,智能化也罷,還是定位,都沒有看到明顯的傳承與遞進。

而到了2022年的G9,隨著800V高壓平臺的落地,以及更強智能化硬件的加持,的確能夠感受到小鵬“技術魚池”的儲備豐富。

可它的到來,卻令上述幾款車型,又變得慢慢落伍與尷尬,并且小鵬還需費時費力的分別維持所有產品的迭代與升級。

事已至此,或許部分讀者已經深知接下來將要闡述的觀點是什么。

是的,這家新勢力造車急需一個“容器”,將后續產品更加高效的裝在里面一碗水端平。而不是再像從前那般,沒有章法的單點突圍。

所以2023上海國際車展前兩天,小鵬順勢發布了全新SEPA 2.0“扶搖”全域智能進化架構。一個耗費其5年時間、累計投入超過100億元的研發成果。

按照何小鵬的說法,有了新架構的加持,會讓新車型的研發周期縮短20%,零部件通用化率最高可以達到80%,甚至成本通用化率還可超過80%。

作為對比,在這點上所作所為最極致的特斯拉,目前成本通用化率已高達75%,而它逼近30%的單車毛利率,就是最好的褒獎。

毫無疑問,小鵬推出“扶搖架構”的首要目標,同樣為更快的降本、增效、直到賺錢。當然,本段的主角絕不是所謂的“花花架子”。

800V高壓平臺,充電5分鐘,續航200公里;XNGP高速、城市快速路接近零接管,城市無需高精地圖,全國都能用;600PFLOPS算力中國最大自動駕駛智算中心;語音交互全時對話、四音區、純本地化、控制更多部件;前后一體化式鋁壓鑄車身,最大壓鑄力12000噸;電池車身一體化,垂向節省5%空間……

類似“報菜名”的黑科技,都將會在“扶搖架構”下的每一款產品上落地。也恰恰因為這樣,何小鵬才有信心量化,小鵬領先同賽道的競爭對手3年時間。

另外,關于“扶搖架構”必須說明的是,其兼容多個研發平臺,軸距帶寬覆蓋至1,800mm-3,200mm,包含三廂轎?、兩廂?、運動轎跑、休旅?、SUV、MPV、?卡等多品類。

用通俗易懂的話講,小鵬在保證降本、增效、直到賺錢的背景下,有了非常令人期待的可能性。

對此,何小鵬再立flag,“基于扶搖架構,未來會有10款新車在一段時間內集中發布。”

總之,如本段小標題所言,“扶搖,做對了”就是對于這家新勢力造車2023上海國際車展前夕最大的感受,也是重燃信心的第一項論據。

G6,拼了

至于第二項論據,更加簡單直接,誕生自全新SEPA 2.0“扶搖”全域智能進化架構的首款車型——小鵬G6。

平心而論,看過昨天的那場發布會,相信大家對于它能夠露出的參數信息,已經較為熟悉,所以并不想繼續贅述。

而本段接下來的篇幅,更想聊聊小鵬又一次祭出的“勇氣”。

實際上,如果你了解蔚來、理想,便會發現二者的成功之路,在產品端始終與中國車市繞不開的“鯰魚”特斯拉,保持著一定的距離與差異化,并且起步階段切入的也是競爭沒有那么激烈與內卷的中高端板塊。

原因不難理解:大多時候,避其鋒芒才能更輕松的突圍。

反觀小鵬,必須承認的是,從推出P7開始,就與Model 3針鋒相對。你可以認為它“頭鐵”,甚至伴隨這款產品的總會有撲面的非議與偏見。

但僅就階段性成績單來看,前者雖然不及后者那般耀眼與現象級,但是仍然用一張張訂單證明了自己不容小覷,并給予所有自主品牌一次范例,特斯拉絕非獨孤求敗。

順勢,到了現在的G6,小鵬無疑又拿出了手中最鋒利的矛。這一次,對準的最大敵人不是別人,依舊為特斯拉與其3月在華賣出超5萬輛的Model Y。

顯然,這家新勢力造車想要復制P7的勝利。

而作為旁觀者,十分客觀的結合G6的自身實力,以及Model Y那些所謂的先天優勢,想說的是:“并非沒有可能,甚至贏面不小。”

最后,在我眼中,G6熱銷的唯一阻礙,或許只剩決心。屆時,只要小鵬不頭腦發熱與拖沓,拿出一份潛客無法拒絕的誠意報價,以及足夠快速的交付節奏,很多東西勢必將會水到渠成。

畢竟,拼了命造車,終歸會有收獲。中國車市足夠大的紅利與機遇,只會留給那些充滿勇氣且準備充分的人。

趨勢,來了

相比之下,對于小鵬重燃信心的第三項論據,則更加的宏觀。無獨有偶,恰恰也是上一段的“尾巴”——中國車市足夠大的紅利與機遇。

十分有趣的是,就在“扶搖架構”發布后,曾與何小鵬進行了一場小規模的專訪,同時也談到了許多趨勢。

譬如,在他看來,“在2025年底,不會再有新造車企業了。從現在開始新的十年里,主流車企只有八家,并且至少需要達到300萬輛的年銷規模。而想要成為其中一員,必須做到三個維度。”

其一,全新架構,能在成本、效率、體驗、全球化上做到很好的平衡。其二,底層需要很強的全球化組織管理體系。其三,能不能面向全球實現營銷,做到有規模的硬件和有規模的軟件。

雖然小鵬能否最終入圍,現在誰都無法打下“保票”,但十分慶幸的是,結合這家新勢力造車及時糾偏后的種種舉措,無疑正朝著上述方向挺進。

“營銷團隊在接下來的方向上,會更加聚焦在我們的產品,聚焦在產品營銷,而不只是單純空談技術,更多地利用接下來一款接著一款全新車型,展現整個的扶搖架構所帶來的技術領先力,包括對用戶體驗的賦能。”

針對于此,專訪中,何小鵬同樣拿出了非常積極的信號。

并且更為值得分享的,還有其對于中國車市的另一項判斷:到2027年,新一代智能汽車的滲透率將超過35%。

必須承認的是,翻看3月乘聯會公布的成績單,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已經逼近55萬輛,滲透率更是逼近35%。無論接受與否,一場遠超想象的變革,正在如潮水般洶涌襲來。

而在此過程中,整個行業已然達成共識,“電動化時代大決戰的下半場,應該是智能化的比拼。”恰恰基于這樣的背景,小鵬顯然不僅僅押中了賽道,還極具針對性的建立起了屬于自己的護城河。

“用戶對智能的需求已成剛需,小鵬智能的速度與加速度,遙遙領先,沒有對手。”

你可以說何小鵬的觀點有些過于自信,但絕不能忽略小鵬在該維度,目前手握的一張張底牌。

或許,現階段還起不到力挽狂瀾的作用,可熬過暗夜后迎來的黎明,終將變得愈發耀眼。畢竟,誰都打敗不了趨勢。

而針對這樣的打法,資本市場也給予了小鵬最務實的褒獎。截至美國東部時間4月17日收盤,其股價應聲上漲超過15%,市值重新逼近百億美元大關。

總之,正是因為有了以上三點論據為支撐,再度將視線拉回至文章開篇的問題,“小鵬,真的沒機會了?”在我心中,除了“答案,絕非定數”,更為有力的回擊則為,“誰都擊垮不了小鵬。”

最后的最后,想說,“時間從來不語,卻回答了所有問題。小鵬究竟怎樣,靜觀其變就好。”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