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汽車 > 正文

為了賣車,他們好拼!

2023-06-19 08:30:44來源:蓋世汽車  

“你敢信?我在搖滾音樂節現場聽了一場‘演講’。”剛參加完6月某音樂節的小藍(化名)如是告訴蓋世汽車。


(資料圖片)

上述受訪人所言的“演講”,來自于音樂節某車企贊助商。該車企的初衷是為拉近與年輕人的社交距離,但結果卻適得其反。一場嚴肅且干巴巴的發言,與臺下一堆狂熱的“披頭士”們格格不入,讓原本火熱的搖滾樂現場,在三十度的夏天降到了“冰點”。

“不如等晚上音樂節結束后,拿出幾臺車,把我們統一免費從園區送到三公里外的地鐵站。”小藍說道。

事實確是如此。相對于在烈日炎炎下,被“罰站”聽一場領導的演講,樂迷應該更希望可以在深夜里坐上便利的車。畢竟一般而言,音樂節現場距離公共交通站點較遠,且結束時間接近凌晨,交通是最另樂迷困擾的問題。

“收割”需要心意,車企想做年輕人的生意并不容易。但盡管得到了一眾噓聲和吐槽,該事件依然足以看出車企對于營銷有多努力。

圖源:由蓋世汽車受訪人提供

賣車不能干“吆喝”了,馬斯克都要做廣告了

車企營銷絕非新鮮事,只是近年來尤其需要。除了求補貼和被迫加入價格戰“拿命血拼”,車企還能做些什么?

營銷或許是一個另辟蹊徑的巧妙解法,馬斯克也這樣認為。

在今年5月的特斯拉2023年股東大會,馬斯克警告稱,至少在未來12個月里,全球宏觀經濟會十分困難,特斯拉也不能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免疫。馬斯克表示,特斯拉將打破以往的做法,嘗試為汽車產品做廣告。“我們會嘗試做一點廣告,看看效果如何。”

這一決定究竟有多具備“顛覆性”?

要知道,15年來,特斯拉從未在廣告上花過一分錢。“零廣告”的光環,曾經是特斯拉最好的營銷手段。甚至馬斯克一直以此為傲,并屢次把“我們從未在廣告上花過一分錢”這句話掛在嘴邊。他也曾明確表示,他討厭廣告。

特斯拉的官方微博曾就此發文解釋稱:其一,好的產品,本身是最好的廣告,產品的質量足夠好,它將會是最大的招牌。人們會主動推薦它, 廣告成本盡量消減,這樣才可以減少消費者利益無關的一切環節,也讓特斯拉更致力研發產品。

其二,技術,就是最好的代言,它可以為品牌增加光環,好的技術可以把產品變成熱銷品,好的品質與技術,也是回饋消費者的必選項。

圖源:特斯拉

于此,利用收購推特的便利條件,特斯拉有史以來的第一個官方廣告出現了。

2023年5月,特斯拉在亞洲推特上發布了第一個視頻廣告:一位來自新加坡的Model 3車主在視頻中講述了自己為什么會買特斯拉。

收購推特后,特斯拉就開始做廣告。我們或許可以推測:馬斯克并非不認可汽車廣告效果,只是不想在此浪費太多預算,沒成本的生意,做起來“更香”。

哪里熱“蹭”哪里

在社交平臺投放廣告的車企絕不止特斯拉一家。相關調查結果顯示,Facebook在汽車(社交)廣告中占據了最大份額;YouTube也不遜色,它占據了本田、福特、凱迪拉克、保時捷等品牌三分之一至近一半的(社交)廣告預算。

且值得一提的是,YouTube占據了奧迪54%的(社交)廣告預算;Instagram也占據了大量的汽車(社交)廣告支出;英菲尼迪、保時捷和寶馬將30%至40%的網絡社交廣告預算花在了該社交網絡平臺上。

如今,在“私域流量”時代下,抖音、小紅書、B站等平臺能給車企帶來品牌曝光與轉化增長的雙重價值。眼下,國內相關社交平臺也成為了眾多車企營銷“戰火”較為濃烈的高地。

以抖音為例,據《中國汽車報》與新榜聯手發布的1月《汽車企業抖音號影響力排行榜》顯示,摘得2023年1月影響力前三甲的車企分別是上汽大眾、長安汽車、梅賽德斯-奔馳。

其中,上汽大眾繼去年6次奪魁后,今年開年依舊穩居冠軍寶座,在一眾車企里顯得十分搶眼。且上汽大眾官方號,光是粉絲量就達到了500多萬。

圖源:《中國汽車報》與新榜聯合發布的1月《汽車企業抖音號影響力排行榜》

車企想要“討好年輕人”,自然要奔向年輕人的聚集地。如前文所述贊助音樂節的案例,特斯拉早已親自踐行過。

2021年9月,特斯拉首屆高校音樂節“TESLA LIVE SHOW”珠海站在香洲區華發·綠洋灣白沙灘開啟。彼時活動現場展示的,便是特斯拉的“得力干將”Model 3和Model Y。

但僅僅是展示還不夠,特斯拉甚至邀請參加比賽的一支樂隊主唱和吉他手,現場分享他們對汽車設計和科技感的理解,甚至最后來自星海音樂學院的UNKOWN樂隊贏得冠軍后,還獲得了Model 3 一月的使用權。

無獨有偶,2022年,長安第二代CS55 PLUS也曾開展名為”UP新輕年藍鯨音樂節“的活動,并且和“房東的貓”歌手合作,通過年輕人最喜聞樂見的方式,進一步強化第二代CS55 PLUS面向年輕消費者定位;今年3月,林肯冒險家聯合迷笛音樂節,將音樂現場的環節和元素都與林肯冒險家結合,將這款SUV推到年輕人中間。

他們怎么這么敢說?

無論是社交平臺入駐、直接的廣告投放,還是間接的音樂節贊助,都是車企希望獲取消費者目光的手段。

換言之,車企最想要的,不過是流量罷了。畢竟,想要用戶花錢,首先要讓用戶看到你。

那么,如何在不花一分錢的情況下,就強行拉回消費者的視線?這一點,各大車企的相關高管做得很好。

我們已經在太多新車發布會上聽到夸張又離譜的發言了。比如魏牌藍山上市之時,PPT直接展出“比500萬以內最好的SUV更好”,矛頭直指理想汽車。

要知道,理想汽車CEO李想早早就用“500萬以內最好的家用旗艦SUV”來宣傳過理想L9,該款車最初的對標對象是寶馬X7和奔馳GLS。后來,李想干脆表示:“哪怕是和庫里南相比,我們也完全不怕。”

圖源:理想汽車

內車企故意夸張大放厥詞并不新鮮。已經上市的蔚來ES7、理想L9、問界M7、阿維塔11和小鵬G9等車型,它們在發布之時,都被車企喊過“豪車平替”的口號。

比如小鵬G9剛剛發布,何小鵬就在微博說道:“小鵬G9的底盤操控可以媲美保時捷卡宴,整車NVH可以媲美邁巴赫”。

此外,肆無忌憚釋放“豪言壯語”的華為余承東也極為夸張。其曾在問界M9亮相之時,大聲疾呼:“問界M9將定義1000萬以內最好的SUV,那些500萬以內最好的車是鋼車身,我們80%是鋁車身。”在介紹問界M7時稱,余承東也曾稱:“問界M7將完全超越豐田阿爾法、雷克薩斯LM等百萬豪車”。

甚至,一向低調嚴謹的沃爾沃也在品牌之夜上變得大膽起來,直接吐槽:“為什么有的車號稱最智能,卻還是剎不住?”并表示“新勢力會的,我們三年前就會了。我們會的,新勢力十年都學不會。”

很多人嘲笑他們的“不理智”,但實際上,這背后是車企面對市場壓力的焦慮,都想爭先恐后將自己的汽車產品推向消費者面前。畢竟,誰的“吆喝”聲大,誰的輿論資源就多。

但還需要提醒的是,產品依舊要回歸品質本身,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才是車企最重要的品質。人類的悲喜并不相通,喧鬧的極端只會讓消費者覺得吵鬧。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