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汽車 > 正文

理想,翻開三張底牌

2023-06-20 07:41:08來源:AutoLab  

理想上周末整了場發布會,叫家庭科技日。一家人會不會在周末晚上的黃金檔時間看這樣一場發布會我不太清楚,反正我是頂著媳婦兒的眼神殺看完了,畢竟,我也沒機會到現場。

平心而論,這是我看過的結構最清晰的發布會之一,不花哨,沒排場,理想汽車劉杰開場就講清楚了,我們的發布會分三個PART,高壓純電,智能空間,和智能駕駛。并在末尾放出了彩蛋。理想首款純電車型MEGA將在年底發布,號稱干翻所有50萬以上乘用車選手。


(資料圖片)

這個One more thing,蘋果味兒很沖。

高壓純電,理想的目標是向燃油車補能效率看齊。

回到發布會內容上,首先是高壓純電的部分。在理想看來,行業中仍有 2 個非常大的問題未被解決:第一,充電速度慢;第二,長途充電難。

而理想汽車給出的方案是【5C超級充電】,即通過更快的充電速度和網絡站點布局來實現長途旅行的補能困擾,向燃油車補能的效率看齊。

按發布會上的數據來看,充電9分鐘半,續航400公里,4分半,200公里。這個數值是很夸張的,作為對比,去年基于800V高壓SiC平臺的小鵬G9量產車,使用S4超快充可實現充電5分鐘,續航200公里。

這么一看,感覺小鵬遜色不少,但由于理想目前還未正式落地,所以我們暫且將其看做是理論數值。

有細心的觀眾會發現,前段時間理想才推出4C超充站,怎么一下子又來個5C充電?這里簡單科普下,所謂5C就是充電過程中,電流與電池容量的比值,充電倍率越大,充電功率也就越大。就好比本來我1小時只能吃1塊餅,就可以叫1C,1小時能吃2塊餅,就叫2C,以此類推。

比如一塊100度電池,達成5C的充電能力,意味著電池的充電峰值功率會超過500kW,按照充電時間=電池容量÷充電功率的公式來計算,在5C的充電能力下,100度的電池,理論上最快只需要20分鐘即可充滿。

當然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首先不管是5C還是4C,行業里統一的說法都是峰值充電功率。有電動車的小伙伴們,也知道電池充到80%以后,充電功率都會下降,充電時間也會延長。微博知名汽車博主德鹵愛開車也針對5C做了一個計算,根據圖表來看,5C超充前10分鐘的充電平均功率在405kW,最大峰值功率455.6kW在第三分鐘出現。

充電時間縮短了,那么怎么保障天南海北的大家能都能充上電呢?理想汽車表示今年年底將會完成超過300個超級充電站的建設,并在2025年完成超過3000個超充站的布局。

作為對比,堅持換電路線的蔚來當前全國擁有1403個換電站,今年年底會達到2300座。以單個站點的資金/人力投入來看,蔚來的財政壓力明顯要比理想高出不少。但就當下而言,不管幾C,換電才是最快的補能方案,還擺脫了電池的折舊成本。

當然,這里面最讓我驚訝的不是數量,而是理想會把高速充電站點平均間隔會控制在100公里以內,補能是真的方便了。但換個角度來看,未來會不會出現理想增程車主每100公里就會進超充站充一次電的情況呢?

智能空間,把大模型放進車里

智能空間的篇幅個人目測下來講述最長,但卻是最好總結的。簡單地來說豐富語音交互場景,強化語音感知能力,再給它植入一個自研的Mind GPT。讓乘客可以用各類方言及英文詢問問題。讓理想同學更加擬人態。

硬件層面來看,它將結合全車多音區的數字硅麥、3D ToF 攝像頭、IR傳感器,以及基于空間多模態感知-3M 技術,來達到感知艙內空間的多模態信息。

發布會上,理想汽車展示了故事生成,出行規劃和任務大師AI版,復雜任務的理解等視頻演示,基本完整呈現了我們對于GPT大模型呈現在車機端上的樣子。后續并將以OTA的形式推送給所有理想車主,但受限于芯片能力,理想ONE暫時還無法實現多模態可見即可說的場景。

此外還有一條示例視頻,模擬一個孩子在看不懂文字的情況系,口語表達圖片上的內容來點播視頻。這個功能還真不算新鮮,此前哪吒汽車在V1.4.6的車機版本上實現了“圖片可見即可說”的功能,實測下來還是有一定局限性,個人期待后續在理想車型上的實機體驗。

智能駕駛,理想認為NOA是剛需

整場呼聲最高的環節,無疑是郎咸鵬的智能駕駛部分。根據理想汽車的統計數據來看,理想車主的日常駕駛中,高速公路駕駛時長占比18%,城市駕駛占比82%。這也基本上可以代表絕大多數汽車用戶的使用場景。

郎咸鵬認為,智能駕駛最大的問題有兩個,一是高速NOA的使用時長,占比用戶駕駛時長的比例偏小,二是城市場景復雜度高,依靠算法無法快速拓展。

所以理想在智能駕駛領域將會通過推出城市NOA和AI大模型來應對更多場景的挑戰,并實現迭代。拋開過于技術的部分,我們直接來看這套技術架構的特點。

1.采用BEV大模型,提取學習路口NPN 特征,做到不依賴高精地圖。2.使用AI大模型,模仿人類駕駛行為,讓算法做出更加擬人的決策行為。3.全自動、全閉環的自研訓練平臺來幫助大模型持續迭代進化。

理想汽車現場還演示了媒體城市NOA實測視頻,視頻中可以看到測試車輛完成了避讓對向車輛/連續繞行/借道轉向/無保護左右轉彎/等場景。其中一個右轉場景里,實現了自主多次避讓,但最后一個場景里,疑似出現轉彎過后壓到雙黃線的行為,建議感興趣的伙伴可以再次查看求證。

除此之外,理想還推出了通勤NOA模式,用戶可以讓系統學習自己的上下班路線,通過1-3周的時間,激活一條屬于自己的上下班通勤NOA模式。從視頻演示中來看,全程無接管的場景我個人還是非常期待的,但對于實際通行效率,理想并沒有給到回答。

通勤NOA解放了雙手固然是好事,但如果沒能提升通行效率,是不是也意味著用戶還得早起晚歸呢......

理想汽車在發布會上透露,本月將開啟北京和上海的城市 NOA 內測,早鳥用戶可以率先使用城市 NOA 功能,下半年將開放通勤 NOA 功能,以及更多的城市 NOA 區域。我司爭取早日體驗一波,再給大家反饋。

總結

最后來看,理想家庭科技日的這三part所帶來的場景/科技可以說是相當全面,多少有點雨露均沾那意思。把發布會放在工廠,會上提及最多的詞匯也是【AI】【大模型】這一類科技圈詞匯,可謂是蘋果味十足。

結合近幾個月的銷量來看,理想的底氣很足,40萬輛車下線的速度也足以讓同行羨慕。高壓純電,智能座艙,智能駕駛這三部分無疑是所有造車新勢力需要發力的方向,理想汽車的規劃有了,今年下半年的汽車市場,就看大家的落地表現了。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