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汽車 > 正文

沐颯“搶飯”自主,現代拒絕放棄中國-天天速看

2023-06-27 11:27:39來源:汽車公社  

在當下中國這個汽車市場的背景下提起北京現代,第一反應大概是“祖上富過”。

北京現代作為北汽和韓國現代的合資公司,成立至今已有20年,成績最好時連續4年突破百萬銷量,一時風光無限。但是從2017年一直到2022年,北京現代年銷量連續六年下滑,去年更是只賣出了28.4萬輛車,這大起大落的成績任誰看了都會吃驚。


(相關資料圖)

與之相反的是韓國現代起亞公司在全球汽車市場取得的亮眼成績,2022年,現代起亞集團全球總銷量為684.82萬輛,僅次于豐田、大眾,位居全球銷量第三。但是,當豐田和大眾忙著在中國市場和一眾自主品牌們廝殺的時候,全球排名第三的現代卻少了應有的身影。

為何現代對于在華遭遇了六年滑鐵盧也無動于衷,難道真的是因為,既然已經取得如今這樣的成績,那么失去中國市場也無所謂了嗎?

中國市場的仗不好打

6月18日,在北京現代提出2025向新計劃的半年后,新車MUFASA沐颯終于在杭州正式上市發布,售價12.18萬元起,主攻緊湊型SUV市場?,F代的這一步棋,和以往一樣,看似看重中國市場,但此時此刻拿出一款燃油車,整個戰略方向讓人看不透、摸不清。

為什么這么說呢?

首先,目前中國的這個細分市場里,可以說是“車才濟濟”,戰況焦灼。且看23年5月緊湊型SUV的銷量排名,top15均銷量過萬,top3更是銷量過兩萬。這其中,售價在12-15萬元價格區間內的,隨便舉幾個例子,有排名第一的比亞迪元PLUS、排名第二的長安CS75 PLUS、排名第四的廣汽AION Y以及第五的豐田鋒蘭達。

同為汽油車,沐颯與長安CS75 PLUS和豐田鋒蘭達相比,基本上沒什么太大優勢。首先同為緊湊型SUV,軸距沒有長安CS75 PLUS大,自然內部空間也會打點折扣;其次最大扭矩193牛米,遠低于CS75 PLUS的300牛米和鋒蘭達的205牛米;最后發動機是比較過時的自然吸氣,但和同為自然吸氣的鋒蘭達相比,最大功率又比別人家低……

沐颯的這些動力配置可以說是“熟悉的配方”,完全就是ix35的繼任者,兩者基本一致,放在中國現在這個緊湊型SUV的市場下,屬實有些普通了。還有配套的智能駕駛輔助方案,在比亞迪等自主品牌的對比下,也有些不夠看。不過在這個前提下,沐颯的優勢也不是一點都沒有。

顏值很能打一直是韓系車的特點。這一次的MUFASA 沐颯也有其獨特的“感性運動”設計理念為基礎,并融入了參數化寶石設計主題。尤其是前臉的參數化寶石前格柵、垂直LED前大燈、參數化LED隱藏式日行燈等富有沖擊力的設計元素,令人耳目一新。車身側面線條和曲率引擎式LED組合尾燈也展現了現代一貫的設計實力。

但光好看也不行,配置跟不上的話可能只會變成“花瓶”。ix35上個月的銷量為4562輛,雖然北京現代給予了沐颯“新三包計劃”的購車優惠,但沐颯的銷量大概率會和ix35差不多,遠遠達不到沖擊緊湊型SUV市場的實力。

這或許是一次投石問路

發布會上,北京現代也回答了為何首發車會是這樣一輛燃油車,因為目前市場上70%的車都是燃油車,即使新能源汽車的市占率逐年上漲,但離真正威脅燃油車地位還有一段時間,所以沐颯是有市場的。

不過這個市場對于現代的意義來說,應該也不是指望它能一舉顛覆北京現代持續低銷量的頹勢,而是一次投石問路。六年了,自從北京現代跌下銷冠王座已經六年了,這六年里,現代對于中國市場類似于放養,因為某些原因,現代或許認為這六年不是應該加大中國市場投資的時機,所以才會轉而向歐美和印度市場尋找突破。

六年,高山能移做平地、滄海能填為桑田,更別說是日新月異的汽車市場了。尤其是變化最為巨大的中國市場,現代估計做夢也不會想到,六年后中國各大自主品牌能借助新能源汽車一一崛起,讓大眾、豐田之類的一線合資品牌都有些措手不及,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丟盔棄甲,拱手相讓榜一大哥的位置。

沐颯上市發布會上,現代著重強調了這款車型針對中國市家庭做出的設計方向,開創性地打造出“輪上智能兩室一廳”的多功能分區概念,用戶畫像也鎖定在年輕的家庭消費者身上,旨在為中國市場提供一款物美價廉的智能家居SUV。

由此可以看出,現代對于中國市場依舊是看重的,只是在已經對這個市場陌生的前提下,貿然進行大規模投入,容易吃虧。如果把沐颯當作現代對中國汽車市場的一次投石問路,倒是能夠理解了。畢竟,未來的主戰場肯定是在新能源汽車上,用沐颯這樣一款并不需要耗費太大成本的燃油車,來試探中國用戶對于韓系車的新的態度,非常合適。

6月13日,現代集團宣布和三星、SK、LG結成汽車聯盟,通過整合各自的優勢資源,開發更有競爭力的電動汽車。不僅如此,現代6月20日宣布,該公司計劃到2032年累計投資約約35.8萬億韓元(約1997.64億元人民幣)將用于純電動汽車(EV),并表示希望到2030年實現每年200萬輛電動汽車的銷量,并計劃在同年實現10%以上的電動汽車盈利率。

當各大車企都在電動化轉型的當下,現代的反應速度雖然不算太快,但取得的成績還算不錯,去年,現代旗下純電車型 IONIQ 5 以及 IONIQ 6 的全球銷量超過 10 萬輛,起亞的 EV6 的年度總銷量接近 8 萬輛。而今年,現代準備正式發力電動化轉型的信號也已經很明確了,那作為全球最大電動汽車市場的中國,現代有什么理由放棄呢?

而且早在四月份的上海車展上,現代集團帶著旗下高性能汽車N品牌和純電動品牌艾尼氪(IONIQ)亮相時,也強烈表達了對于重新征戰中國市場的決心。

MUFASA 沐颯帶著現代對中國用戶的真誠而來,也帶著對中國市場的好奇和野心而來。此時的現代集團就像是在河邊搭橋的人,一邊小心翼翼地不讓河水濕了鞋,一邊夯實橋的基石,一步步朝著對岸行進。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