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智能 > 正文

【全球新要聞】三星 Pay 放棄 MST,但國內移動支付早有領頭羊

2023-07-03 21:09:52來源:ZAKER科技  


(資料圖)

日前有消息顯示,三星方面已經放棄 MST ( 磁性安全傳輸 ) 技術、全面轉向 NFC 支付。不過早在 2021 年三星就已宣布,在后續推出的產品中重點支持 NFC 支付,并且也會在新設備中配備支持 MST 技術的硬件。同時相關消息源透露,三星正在分批推送三星錢包 ( Samsung Wallet ) 的最新版本,該版本將在軟件層面徹底禁用 MST,因此用戶此前模擬的銀行卡將會無法使用。

事實上,三星方面這一的動作也標志著移動支付技術已全面向 NFC 靠攏,但在國內市場,此事所造成的影響其實并不大。目前在國內市場,移動支付領域的技術分類相對較多,除了基于 NFC 相關技術的支付方式外,用戶在日常生活中更多使用的則是基于二維碼的支付方式。目前在國內市場,芯片卡 ( 金融 IC 卡 ) 才是主流,磁條卡基本已是存量市場

如今,國內銀行其實早已完成了對傳統磁條信息安全體系的更新,即采用芯片卡 ( 金融 IC 卡 ) 全面替代磁條卡。而相比磁條卡,芯片卡具備耐用度更高、安全性更好的特點。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日前曝光的三星此舉與國內市場在這一領域的技術演進基本相符。

推到手機支付,許多朋友可能第一時間會想到 Apple Pay,以及安卓陣營中諸如 MI Pay、vivo Pay、OPPO Pay,以及 HUAWEI Pay 等。事實上,目前的主流的手機廠商都有以自己品牌命名的各種 Pay。但在他們背后其實都是統一的支付渠道,也就是由中國銀聯云閃付 App、銀聯手機閃付、銀聯二維碼支付所構建的體系。

如今在國內市場,手機廠商推出的各種 "Pay" 和電子錢包應用市場滲透路并不高,甚至就連知名度相對較高的 Apple Pay,用戶量也并不是太大。

相比之下,目前國內占據移動支付市場主流的,無疑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其中,微信支付是騰訊旗下第三方支付平臺財付通所提供的服務,支付寶支付則隸屬于螞蟻金服旗下,兩者的性質大致相同,均提供了聚合支付服務,并支持指紋、刷臉、密碼等驗證方式。

而兩者如今能夠占據移動支付主流市場地位的原因并不復雜,其中支付寶由于與淘寶、天貓等阿里系電商平臺高度綁定,因此初始用戶量就已極多。而微信支付即便起步較晚,但背靠即時通訊巨頭微信,也有著大量的用戶群體。

除此之外,手機廠商其實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支付成為了這個市場的主導者。為方便用戶使用,諸多手機廠商都在負一屏及下拉菜單中提供了微信支付及支付寶的快捷功能,甚至與往往與自家的 "Pay" 相比,前者在使用上海更為便捷。

早在 2013 年,招商銀行就曾聯合 OPPO 對 NFC 支付進行推廣

至于 NFC 支付,這其實也是銀聯手機閃付的變種,在國內市場最早進行推廣是在 2013 年,當時是由招商銀行、OPPO 和中國移動聯合推出。但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早期的 NFC 支付實現方式相對繁瑣,需要用戶在銀行開通支持閃付業務的賬戶,再到營業廳更換內置銀行卡信息的 SIM 卡才能實現,因此至今也并沒有掀起太大的波瀾。

中國銀聯的閃付功能實際上就是基于 NFC 的支付功能

隨著 2016 年 2 月 Apple Pay 進入國內市場后,銀聯基于 NFC 的閃付業務也迎來了一輪快速擴張。當時據相關媒體的報道顯示,Apple Pay 在落地國內市場前,銀聯方面曾派發不少于 500 萬部支持閃付功能的 POS 機進入渠道。

但 NFC 支付在發展之初所存在的問題,是 NFC 當時并非所有機型都會標配,因此在 C 端的硬件層面也遭遇了不小的阻力。但早在 2010 年年末,掃碼支付就已悄然出現。這種借助手機攝像頭通過掃描來進行支付的方式,由于具備便更捷以及對硬件要求不高的優勢,也很快就成為了市場的主流。

但此前在 2014 年,由于安全防護措施不夠成熟,央行曾緊急叫停過二維碼支付。隨后在 2016 年《條碼支付業務規范》公布后,掃碼支付很快就成為了聚合支付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二維碼支付普及的過程中,包括銀行卡實名認證、人臉認證等措施也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并且這也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如今可以成為主流移動支付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

微信支付的典型應用場景

在經過了多年的市場培育后,如今在移動支付市場,無論微信支付、還是支付寶顯然在國內市場有著幾乎難以撼動的優勢。因此對于各大手機廠商推出的 "Pay" 來說,要擺脫目前幾乎只被用戶作為公交卡使用的現狀,或許還需要在包括費率、功能,以及易用性方面下更多的功夫才行。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