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智能 > 正文

廠商都在搞新能源,那“油車人”的下一輛燃油車怎么辦?

2023-07-03 20:17:22來源:ZAKER科技  

2023 年,新能源車已經渡過了漫長的市場探索期,轉為持續的上升階段。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我們不妨看一組數據,2022 年全球汽車總量達到 8105 萬輛,與 2021 年基本持平。其中 2022 年新能源車銷量為 1020 萬輛,同比增長 53%。盡管燃油車仍然占據主導地位,但從不變的市場大盤來看,新能源車正在侵蝕燃油車原本的市場,徹底取代只是時間問題。

另一方面,雖然各個國家地區、廠商對停售燃油車的節點有不同的理解,但最終目標都是布局新能源車,在停售之前完全取代原有的產品線。小通(ID:dianchetong233)近期發現,不少傳統廠商的新車,基本都加入了插混系統,又或者是研發之初,就考慮了燃油、插混、純電三種動力方案的布局。

此外,包括豐田在內,許多廠商也將混合動力作為車型的主要賣點了。在以前,油電混合、插電混合對于這一類車企而言,就是 " 高配燃油車 " 的存在,現在這一思路也正在發生改變。

大家都開始發力新能源是好事,但堅守燃油車陣地的他們,選擇空間卻在變小。

今年端午節放假旅游,恰巧跟長輩聊到了汽車這件事。小通最近關注的新能源汽車比較多,畢竟現在的電動車市場很卷,同價位能買到很好的配置和體驗,只要充電條件適合,還是值得優先考慮的。

但長輩最近給我分享的經歷,讓我感覺有些意外。

他表示最近忙里偷閑,跑去 4S 店里試駕了一些新車,不過都是一些純燃油的車型,其中包括不少一二線的豪華品牌,比如凱迪拉克、奔馳之類的長軸距五座 SUV。畢竟家里的 2015 款漢蘭達至今已經有些年頭,如果要考慮換下一輛車,極具耐心的長輩一般會提前許多年就開始試駕觀望。

(圖片來自一汽豐田)

此外,他觀望新車也有另一個理由,那就是嫌漢蘭達的七座太沒用,汽車尺寸還太大,停車實在有點不便,打算換一輛尺寸更小、主打舒適的 SUV。并且他不希望下一輛車會有體驗降級的地方,所以選購的起點就更高了。

他再一次跟我表達了對新能源車的不解,小通之前也有推薦長輩去各大新能源廠商的體驗中心試乘,但都被他拒絕了。盡管我有些失望,沒能讓他感受一些造車新勢力的風采,但心里很清楚他的想法。

他認為新能源車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省油,電機在起步加速場景介入,充分發揮電驅低能耗的優勢,從而節省整車的油耗,所以更認為豐田為代表的 HYBRID 油電強混才是混合動力的最優解。

" 既然把插混車當油車一樣開,插電也就沒有意義了。插混離開了充電樁,電池又需要靠發動機補能,這算哪門子的省油?"

(圖片來自比亞迪)

事實上他說的也有一定的道理,我們這邊充電條件不足,公共充電樁既費時又費錢,只能靠內燃機維持電池容量,平時還要保養兩套系統,省油省下來的錢都往別處貼了,純純給自己 " 添堵 "。國產新能源車很卷是真,只是他暫時不考慮純燃油以外的車。

只不過,符合標準的插混車型能夠獲得綠牌指標也是事實,既不用競拍也省去了巨額的牌照競拍費用,除了牌照丑點基本沒什么壞處。

我對他表達了自己的想法——插電混合的車型在上下班場景可以靠純電跑,日常大部分場景都可以不跟汽油打交道。但這對于長輩來說,完全沒必要。

電動車就更不用說了,充電網絡仍然是個現階段沒辦法解決的大問題,換電同樣不夠發達,怎么看都不如加油方便。于是乎,他否掉了所有能夠上綠牌的車型。

另一方面,傳統車企雖然在新能源賽道上落后,但勝在口碑穩定,不容易關門走人,自己的車出問題了也不至于售后無門。在長輩的心中,穩定可靠仍然是一輛汽車不可忽略的 " 鐵律 "。

小通問長輩這段時間都體驗了一些什么燃油車,他給出了幾款。

首先最讓我疑惑的是斯巴魯的森林人,這款車從傳統汽車的角度來看,工業設計、底盤質感、空間營造之類的都做得不錯。從他的試駕感受來看,總體應該是滿意的,并沒有什么無法接受的地方。

他比較在意的一點是現款(2022)森林人的變速箱,用的是 7 擋 CVT。小通查了一下,近幾代的森林人都是采用 CVT 變速箱,幾乎不存在降配的情況,但 CVT 的優缺點也比較明顯,傳動比、操控性、舒適性等方面都做得好,但維修成本、故障率略高,而且摩擦傳動的工作原理也伴隨著一些額外的能源損耗。

(圖片來自斯巴魯)

據說奧迪下一代 Q5 將從濕式雙離合變速箱(DCT)降配成 CVT,但這一消息很快就招來網友的狂轟濫炸,隨后奧迪又放棄了這一閹割行為 ......

這邊燃油車狠狠降價,那邊廠商利潤空間少,想方設法在一些看不到的地方省成本,似乎也是近兩年的普遍現象了。長輩也稱,一些新款的車型還不如老款可靠,投訴量越來越多,看車要比以前更加謹慎。

另外兩款豪華品牌的五座家用 SUV 就是凱迪拉克的 XT5 與奔馳的 GLC 了,長輩對下一輛車的追求肯定是會往上走的,豪華品牌也是意料之中。況且現在產品力扎實、" 段位 " 更高且口碑不錯的純燃油車型,大部分被豪華品牌給包攬了。

(圖片來自奔馳)

所以站在長輩的角度,其實他們比我們選車更糾結,考慮的因素也更多。此外,燃油車市場的選擇一天比一天少,大家都在想辦法往電動車上靠,老車主的操作空間也就越來越有限了。

不過由于市場的大方向都在往新能源靠攏,燃油車目前在各家經銷商都有較大的優惠幅度,高端車型動不動就降十多萬,部分品牌還會提供各種免費權益,包括搖號補貼等。某種程度來說,這幾年也會是消費燃油車的好時機。

但或許在哪一天,他們也像當年 " 被迫 " 學會用微信一樣,不得不加入電動車的隊伍。

可能有人會認為長輩單純是習慣了燃油車的汽油味,不在乎那點排放和油錢,也不想碰智能車機。實際上正相反,他們并沒有戴著有色眼鏡看待新能源車,國產靠著新能源彎道超車,正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

長輩對新能源的一切充滿了好奇,他跟一位阿維塔 11 車主聊過天,后者表示它的智能駕駛功能很好用,每天上下班讓它自己開,高速上也有激進的超車策略,用起來很有意思,也能夠切實解放駕駛員。長輩對于這樣新奇的體驗抱著向往的態度,畢竟對于很多人而言,開車往往只是一種 " 工作 " 而非享受。

我前段時間還和長輩輸出了一些觀點,現在的電動車都是靠軟件定義的,你想要什么功能、什么樣的駕駛感受,只需要等一個軟件升級就行,就像手機一樣,你就不用再通過換新來彌補現款的缺陷了。說罷,長輩也認同電氣化方向。

(圖片來自阿維塔)

只是由于品牌太過年輕,消費的風險很大,并且自身的充電條件也確實無法匹配電動車,他仍然保持觀望的狀態。換句話說,等新能源市場穩定,新勢力變成 " 傳統勢力 " 時," 油車人 " 自然會考慮。

小通之前帶著長輩體驗了電動車巨頭的產品,總體評價很高,作為一輛車來說能打一個高分。但動力電池背后帶來的成本、充電等方面都需要充分考慮,買車不是兒戲,做功課不能只看產品好不好用。

既然長輩無法預料未來發生的事,又有換車打算的前提下,選一輛沒有里程焦慮、用得舒心的燃油車,降低了很多思考成本。至于三電、智能駕駛什么的,等國產多卷一卷,總能卷出一個好的結果。

這一切都得等到充電體驗堪比加油的那一天了。

燃油車主的未來的選擇一定是電動車,但不一定是今天。

(封面圖來自斯巴魯)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