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智能 > 正文

最新快訊!問界背后,華為牽手汽車廠商的三個維度

2023-07-05 22:28:09來源:ZAKER科技  

文 / 九才

出品 / 節點商業組

"AITO 問界銷服聯合工作組 " 的成立,標志著華為和賽力斯圍繞問界的合作更加深入了。


【資料圖】

日前,問界發布了致全體合作伙伴的一封內部信,表示賽力斯與華為共同決定成立 "AITO 問界銷服聯合工作組 ",自 7 月 1 日起全面負責營銷、銷售、交付、服務、渠道等業務的端到端閉環管理。

對此,華為稱,此舉旨在完善問界銷售、渠道、服務相關管理,提升客戶體驗。

這是對不久前華為常務董事、終端 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CEO 余承東講話的一次印證。

當時,在深圳舉辦的未來汽車先行者大會上他說:" 未來五年、十年,能活下來的主力車廠是少數……相信和我們一起緊密合作的廠家能活下來,我們希望聯合車廠打造引領中國汽車品牌向上發展的動力。"

而在此前不久,余承東與賽力斯董事長張興海一起,出現在問界第 10 萬輛汽車下線的現場。達到這一成績,問界只用了 15 個月的時間,是成長速度最快的新能源汽車品牌。

有汽車行業內人士對節點財經表示,上述工作組的成立,是華為在整個智能汽車賽道深度布局中的一步,也是與伙伴廠商合作模式的一次探索。" 通過與賽力斯的合作,華為有望打造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智能汽車生態發展之路,進而向其他合作廠商推廣。"

價值觀:深度攜手的基礎存在嗎?

2021 年冬季旗艦新品發布會上,華為發布了一款 " 最貴終端 " 作為壓軸產品,就是華為、賽力斯聯手打造的 AITO 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首款車型,定名 " 問界 M5"。

問界的橫空出世,展示出了兩大企業跨界合作的階段性成果,其背后則是一場順勢而為的雙向奔赴。

當時,余承東說,問界 M5 是華為帶輪子的智能終端。其中,華為負責智能,賽力斯則提供了終端。

2016 年,蔚來推出 EP9、小鵬 G3 工程樣車對外展示,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開啟了一場新時代的變革。傳統車企、電動車企、互聯網公司等紛紛下場參與造車、傳統車企如芒在背。

賽力斯也是在這一年成功登陸 A 股,殺入新能源汽車賽道,并很快拿到了全國第八張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

2019 年,賽力斯斥巨資建設的兩江智慧工廠正式投產。同年與華為簽約,在工業互聯網、ICT 基礎設施、新能源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等領域開展全面合作。

彼時,賽力斯的股價一飛沖天,被視為華為概念股的龍頭。

與手機這種傳統的智能終端相比,汽車產業的生產供應鏈、涉及到的上下游產業等,都已不是一個量級。智能汽車的發展已經成為數字時代一個重要單元,甚至是未來拉動全產業發展的重要動力。

在消費市場的潮流中,汽車正在從機械產品轉變為智能產品,汽車玩家更想它們變成 " 移動智能終端 "、甚至是 " 消費電子產品 "。

與傳統汽車相比,智能汽車已經進化成了全新的物種,而 " 軟件定義汽車 " 觀念的流行,正是基于這一時代變化。

對于華為來說,打造 " 智選車 " 已成為其智能生態擴容的極好機會。而對賽力斯來說,將消費電子領域的先進經驗與汽車產業相結合、也更有利于最大化發揮優勢、塑造汽車品牌。

作為傳統車企,賽力斯有著 37 年的發展歷程、20 年的造車經驗。整車生產的基礎能力、生產工藝、供應鏈管理的軟硬實力,都是賽力斯的強項。但是,在智能化、電動化、網聯化這些能力上,賽力斯仍有欠缺。

這正是華為的優勢所在。

眾所周知,華為已在 ICT(信息與通信技術)領域已經耕耘了三十余年。而在汽車技術方面,早在 2009 年就已展開了相關技術的研發;每年的研發投入約 100 億元,直接研發人員超過 7000 人。

前者的短處正是華為的長處,而賽力斯所具備的、則是后者所需求的。

在這場震動汽車行業的跨界合作中,華為提供電動化、智能化零部件等核心軟硬件技術、賽力斯負責新車研發、智能制造、服務。從生產效率到質量品控,從渠道覆蓋到消費者體驗,各處都實現了優勢互補、融合共贏。

"1+1>2",變得順理成章。

正是得益于雙方高度契合的合作基礎,也讓問界系列產品,成為了 " 疊加式創新 " 這一新型合作方式的樣板之一。

品質:智選模式需要一個標桿

問界品牌推出不到一年的時間里,華為、賽力斯聯合陸續投放了 AITO 問界 M5、M7、M5 純電版三款產品,不斷刷新行業推新的速度。

2022 年 3 月,問界 M5 開啟交付,87 天創下新品牌單車型銷量破萬的最快紀錄;7 月發布的問界 M7 繼續加速,51 天后就開啟交付,再次刷新行業紀錄;10 月底,問界 M5 純電版在全國多個城市開啟交付。截至 2022 年底,問界系列車型上市首年銷量約 8 萬輛,超過了 " 蔚小理 " 首年交付量的總和。

問界如此火爆,相當重要的原因在于智選模式下,華為的銷售系統給予了極大的助力。

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華為給問界提供了一套軟件核心——業內首次搭載的全新 Harmony OS 智能座艙。依靠這套系統,問界打破了不同設備之間的信息鴻溝,車機能與手機、智能手表、智能家居等無縫連接,實現車聯萬物。

在最近的十萬輛下線儀式上,第 10 萬臺下線的問界 M5 智駕版成為了鏡頭的焦點。它是首個搭載 HUAWEI ADS 2.0 華為高階智能駕駛系統和鴻蒙智能座艙 3.0 的車型。

據賽力斯介紹,該車不僅實現了座椅位置、HUD 高度、后視鏡位置等全方位自動調節;同時,諸如空間音頻技術、后排 HUAWEI MagLinkTM 魔吸車載接口、PC 車機互聯、手機應用內地址導航流轉等一系列全新軟硬件技術的上車,也實現了 " 移動的全屋智能 "。

此外,問界 M5 智駕版還采用了激光雷達 + 視覺的融合感知技術,更在融合 BEV 網絡的基礎上、業界首創 GOD 網絡,能識別通用障礙物 " 白名單 " 外的異形物體。

不難發現,在智選模式下,華為與賽力斯的合作非常深入。問界在關鍵技術的積累和高端產品體驗等方面不斷進化,已經成為華為在智能汽車賽道的標桿。

作為華為生態的汽車品牌,問界通過優勢結合,借助華為最優質的資源,讓智能汽車的開發速度和用戶體驗得到極大提升。

在賽力斯的問界成功后,想要復刻案例者不少,跨界合作的企業陸續上場,而與華為展開合作的車企也不止賽力斯一家。但是,能把項目融合完善、順利落地,成功者截至目前仍寥寥無幾。

對于華為智選車模式來說,賽力斯舉足輕重的地位目前仍很難被替代。

2016 年,賽力斯啟動了全面向電動化轉型,并大手筆投入,目前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投入金額累計超過 200 億元,其中產品研發投入超過 120 億元。從自主掌握三電核心技術,到研發新車型、新技術,賽力斯持續的投入奠定了其堅實的技術實力。

余承東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AITO 問界在這么短的時間取得這樣的成績,首先就離不開賽力斯團隊多年來在汽車領域積累的豐富經驗、先進技術。"

當然,余承東也可能是一句客套話。華為想要在智能汽車領域立足,繼而領先整個行業,目前非常需要一個成功的標桿,而賽力斯恰好愿意合作。

有了賽力斯這樣一個可靠的幫手,華為在智能汽車領域站住了一個位置。但是,面對智能汽車越發嚴重的 " 內卷 ",未來的挑戰仍不得不面對。

華為如何攜手賽力斯突圍,并不容易。

未來:用戶體驗如何做到極致?

在當下的智能汽車賽道上,競爭往往被看作是一場馬拉松比賽,各方勢力相互角力。有人認為這場比賽還未到 " 決戰 " 時刻,其實未必。

隨著 2023 年初特斯拉率先打響 " 價格戰 ",以及智能汽車發展遇阻,很多造車新勢力到了生死考驗的時刻。

如何生存乃至脫穎而出,也是華為、賽力斯和問界品牌需要面對的問題。打造極致的用戶體驗,是余承東開出的對策。

傳統的燃油車市場中,由于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技術壁壘高,各車企之間的差異大,性能成為核心競爭力。但到了智能汽車時代,受限于三電成本高、利潤率低等特點,同價位車型性能的差距難以拉開、用戶感知度不強。

而隨著汽車從代步工具向 " 第三空間 " 轉變,消費者更愿意為體驗買單,智能化成為了汽車新時代的核心競爭力。所以,在行業競爭中,對于贏得用戶青睞的較量,智能汽車的電動化保證了下限,智能化則決定了上限。

在這個方面,深耕消費電子領域的華為,開始將追求極致用戶體驗的優秀實踐、跨界適配到了汽車領域當中。

賽力斯集團 CTO、賽力斯汽車產品線總經理周林介紹說,賽力斯團隊與華為團隊手拉手、肩并肩,打通每一個產品細節。而為了支持問界品牌,從前期設計到后期銷售,華為智能終端事業部也是傾囊相助;其手機團隊、軟件工程師也都參與了問界 M5 的設計。

余承東曾表示:" 要按照百萬豪車的標準、百萬豪車的外觀、內飾、性能、體驗和質量要求,來打造問界。"

而在極致智能化之外、為了保證實際體驗,AITO 問界還是目前業內唯一在新車上市前進行大規模用戶 Beta 測試的品牌。

問界產品測試的樣本量和累計時間幾乎是行業平均水平的 4 到 5 倍,會針對每款車型組織歷時數月的 Beta 用戶體驗測試,測試樣車數量多達 1000 臺,測試里程長達數百萬公里。

通過在貼近實際使用場景中的反復模擬和檢驗,華為不斷打磨問界系列,提前攔截和解決問題,為用戶提供更極致的產品體驗。

對于這一點,消費者自然也有所感受。

在 2022 年底一次對北京、上海、杭州等主要汽車消費市場的調研中,AITO 問界 M5 的車主凈推薦值(NPS)達到 86.4%。短短一年時間,問界就已經樹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和產品口碑。

這樣的成績還,還只是問界從 0 到 1 的實現,余承東表示,下一步要從 1 到 N:" 打造最好的產品、最好的質量,提升消費者滿意度,讓更多的消費者選擇 AITO 問界品牌。"

處在內卷和混亂中的智能汽車市場,華為和余承東面對的挑戰一個接一個。找到一個靠譜的合作伙伴,各取所長,打造極致的用戶體驗,可以說是華為突圍的必經之路。

不難預測,隨著 "AITO 問界銷服聯合工作組 " 的成立,華為和賽力斯在未來的合作方向將以更高的標準、更遠的目標繼續前行。問界下一個 10 萬輛的下線速度有望加快,這也是雙方在競爭激烈的智能汽車賽道中勝出的唯一出路,讓我們拭目以待。

節點財經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節點財經不對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內容對你有所幫助,戳關注、點贊、在看三連擊哦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