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 正文

人大代表建議取消公務員報考35歲年齡限制 35歲是“門”,不是“檻”

2021-03-10 09:58:22來源:北京商報  

圍繞“35歲”,話題熱度不減。據報道,全國人大代表、編劇蔣勝男建議,取消國家公務員報考35歲以下的年齡限制。她表示,35歲是一個人做事業最好的黃金年華,也正處在一個艱難的人生階段,上有老下有小。“35歲危機”是一種企業招聘的不合理限制。若僅用一條年齡限制就把他們排除在外,這很不公平,不應該有這種歧視。

如果從大學畢業粗略算起,35歲是一個普通大學畢業生在職場打拼十年的節點。這個十年節點,有殘酷而現實的一面,也有豐滿而充滿想象的一面。35歲確實有門檻,招錄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干部遴選時,常常將年齡限制在35歲以下。同時,在一些普通企業里,往往也或明或暗地劃定了35歲的年齡線,超齡的應聘者可能不會被視為理想的選擇。

35歲,像一條真實的“職場榮枯線”,如果只是單純以年齡論年齡,只會加深不斷蔓延的焦慮。35歲背后可能有經濟壓力、社會保障等方面的考量,這些應該寄望于相關制度的修正與完善,而不是單純以年齡為由的逃避與抵制。

經濟社會步入轉型期,享受過勞動密集型產業最大紅利,如今全社會都面臨來自勞動力市場的巨大壓力。這些壓力不僅針對求職者,也針對用人單位。不僅考問經濟發展模式如何調整,還考驗企業運營管理如何適時而變、審時度勢,個體勞動者的技能與心態如何與時俱進。

從用人單位的角度看,商業競爭是殘酷的,職場競爭也是殘酷的。招工與找工,說到底,都是你情我愿的市場行為,擇優錄取、優勝劣汰。年齡只是徒有其表的“紙老虎”,無論外界賦予它怎樣的定義,回歸本質,一個崗位需要的永遠是最合適的人。

有時候,我們可能比職場更早地自我“流放”。人心老了,事情多了,生活復雜了,職場上升通道窄了,既有的一切令人厭倦,而衰老與遲暮的恐懼又揮之不去,不少中年人便在青春與衰老、愛與死、責任與欲望、現實與想象之間糾纏與撕扯。于是,困于慣性,停在原地,終究困在35歲里。

當我們一再追究現實對35歲的不友好,不妨也留些空間反求諸己。看看35歲的你,是否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哪怕手里頭有點兒歲月,是否依然謙卑而努力,依舊stay foolish,stay hungry。

和任何年紀一樣,35歲應該是一扇門,首先對我們自己。我們可能需要比職場更狠地自我“折疊”,走出舒適區,在家庭和事業之間艱難平衡、認真取舍。人到中年在所難免,即使遭遇困境也是生命的組成部分,與其徒勞無功地逃離困境彌補空虛,倒不如自然而然地去經歷它,改變它,也改變自己。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