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化發展成當前汽車行業關注重點 多方攜手共推汽車全產業鏈低碳化
1月19日,吉利汽車集團與騰訊在杭州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圍繞智能座艙、自動駕駛、數字化營銷、數字化底座、數字化新業務及低碳發展等領域展開全方位戰略合作。低碳化發展已經成為當前汽車行業關注的重點,而圍繞低碳化,全產業鏈也將大有可為,多方攜手,或將取得更好的效果。
“碳”比“油”、“電”更受汽車業重視
眾所周知,交通、工業、建筑被聯合國并列為三大能源消耗“大戶”。根據聯合國和歐洲環境署發布的報告,交通所占的二氧化碳排放約占全球總排放量的14%。作為國家支柱產業,汽車產業在節能減排、新能源和智能化變革中處于主導力量,因此汽車在其全生命周期內,通過設計、研發、采購、制造、營銷以及回收利用等多方面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地深入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尤為重要。
車企重視低碳化發展不僅是企業社會責任的體現,在低碳化的過程中,企業也可以進一步降低成本、提升技術,創造更具商業價值的發展模式。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就表示,可持續發展完全可以同商業卓越表現齊頭并進。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表示:“我國力爭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而汽車行業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一環。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新能源汽車技術的創新、汽車產業制度深化改革以及擴大開放,將有助于汽車產業邁向碳中和正軌。”甚至有觀點認為,低碳化是汽車行業繼規模化、精益化之后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研究數據顯示,2010~2019年,我國乘用車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逐年遞減,由2010年的243.6gCO?e/km減少至2019年的212.2gC0?e/km。2019年我國量產乘用車生命周期碳排放總量為6.2億噸CO?e;2010~2025年碳排放以年均2.5%下降(乘用車新車平均油耗降低42%)。有效控制乘用車碳排放對我國實現碳排放達峰至關重要。這也就要求車企不得不重視低碳化發展。
近年來,工信部一直在推進工業綠色發展,而汽車行業正是工業綠色發展的重要領域。日前,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發布了新年工作目標,圍繞推進工業綠色發展,制定五項重點工作內容:制定發布“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深入推進工業節能;大力提升資源利用效率;積極發展綠色環保產業;全面構建綠色制造體系。無論是工業節能還是提升資源利用效率,還是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汽車行業都面臨更艱巨的任務。這也要求企業不得不下大力氣推進企業的低碳化發展。
大眾中國執行副總裁劉云峰認為,氣候問題將是未來十年汽車行業新的挑戰之一,低碳化作為新一輪汽車行業的發展焦點,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汽車行業的未來。“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們重新思考、反省和回應,什么才是可持續的未來?”正如華晨寶馬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魏嵐德所言,“當前,可持續綠色發展已成為戰略重點,對汽車行業更是如此。華晨寶馬堅信,只有創造可持續的未來,給社會帶來積極影響,企業才能收獲成功。”沃爾沃汽車(亞太)亞太區戰略及項目管理副總裁大衛·斯維特甚至認為,綠色發展、信息公開有助于沃爾沃汽車在可持續發展領域樹立與“安全”同等級別的行業標桿形象,深化消費者和員工對公司產品以及價值觀的認同。吉利汽車整車工程中心主任顧鵬云則認為,綠色發展可以有效提升企業社會形象和綠色競爭力。在他看來,當今,世界各國都在積極引進綠色企業和綠色低碳產品,自主車企要想走出國門,占領更多的海外市場(尤其是歐美市場),做好綠色發展是先決條件之一,將有利于增強海外投資者和消費者對自主品牌的信心。
全產業鏈低碳化涉及汽車全生命周期
作為排放大戶,汽車一直被賦予較強的碳中和任務,而從全產業鏈推進碳排放的降低,汽車行業有很多工作。這是一項涉及產品設計研發、材料選擇、生產制造,車輛使用、報廢回收,車輛全生命周期的工作。據了解,汽車碳排放量主要受車輛整備質量、燃油經濟性、耗電量等因素影響。近年來,為履行減排承諾,國內外車企已開始積極開展碳排放研究,其中,輕量化材料的使用和電動化程度不斷提高是減排的主要原因。除了車用材料改進,未來,自動駕駛技術應用和燃料效率提升等因素也將有助于汽車全生命周期減排。
據了解,華晨寶馬把積極響應“氣候變化行動”計劃,實施產品研發、供應商、工廠和物流全流程的碳減排;共建負責任、可循環、有韌性的價值鏈,聚焦全面質量管理、環境健康安全和循環價值鏈,鼓勵負責任的商業行為;做負責任的企業公民三個方面作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三個重要方向。從華晨寶馬的發展戰略中不難看出,汽車全產業鏈的低碳化涵蓋范圍非常廣,設計內容也非常多,同時也意味著可提升的空間也很大。
?低碳化發展需發揮協同作用
政策是汽車全產業鏈推進低碳化不可或缺的推動因素,具有很強的引導性。為了達到“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目標,有關管理部門正在積極推進汽車行業的節能減排。除工信部積極推進工業綠色發展外,新能源汽車被認為是推進汽車行業低碳化最有效的手段。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強調:“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汽車產業碳減排的重要舉措。”為了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我國剛剛公布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kWh/100km,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到2035年,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商業化應用,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規模化應用,有效促進節能減排水平和社會運行效率的提升。可以看出,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不僅是銷量要提升,而且也要從技術和管理等方面降低新能源汽車本身的碳排放。如我國正在推進的動力電池的梯次利用和報廢回收,從源頭解決新能源汽車碳排放問題。
加強合作也是包括政府管理部門、行業機構在內的各方正在推進綠色低碳化發展的有效途徑,這種合作不僅有跨越國界的合作,還有跨越行業的合作。齊普策強調,要從汽車的全價值鏈各個環節推進低碳化可持續發展,“從搖籃到墳墓”,都需采取行動,這要求跨行業合作。“如果不采取任何舉措,未來10年單是供應鏈環節每輛車的碳足跡將增長40%。這主要是因為是電動車數量激增以及生產電池將產生巨大能耗。我們希望扭轉這樣的態勢,甚至將二氧化碳排放量較2019年降低20%。要實現這樣的目標,惟有通過與合作伙伴協商合作,其中一家就是寧德時代。”齊普策表示,通過與寶馬的合作,寧德時代在德國設立了工廠。同時,寶馬還和所有電池供應商約定——在電池生產中僅使用可再生能源。到2030年,僅此一項承諾就將減少1000萬噸二氧化碳。
早在2019年,中英兩國就聯合發布了《中英合作氣候變化風險評估——氣候風險指標研究》,提出要開展更多雙邊、多邊合作,共同推動全球氣候治理和改善。近日,中德低碳交通合作項目——中國綠色低碳交通發展路線圖與情景分析項目研討啟動。據了解該項目是中國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與德國研究機構合作的展開的。當前我國交通運輸行業正積極采取行動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但從構建綠色交通發展政策體系的視角仍然缺乏數據精確、可行度高的科學理論研究支撐,迫切需要開展系統科學的數據庫構建與政策建模研究,支撐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綠色交通發展政策體系。中日節能環保綜合論壇已經舉辦了十四屆,在節能環保、低碳化發展方面中日雙方進行了很多探索。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表示,中方愿與日方加強務實合作,全面提升節能環保合作水平,攜手共建綠色低碳發展格局:一是深化節能環保產業合作,繼續支持兩國地方、企業、機構共建示范項目、開拓第三方市場;二是開展綠色技術創新合作,共同促進綠色技術創新和成果推廣應用;三是強化應對氣候變化合作,推動全面落實國家自主貢獻目標措施;四是共同推動全球和區域綠色發展,共建繁榮、清潔、美麗的世界。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梶山弘志也表示,應對氣候變化是全人類共同的話題,“無碳化社會”面臨巨大挑戰,創新是關鍵。據了解,目前中日兩國關于碳循環技術的研發和實驗已經展開,他希望日本能夠與中國攜手,一起促進經濟和環境的共同發展。在這些跨國界的對外合作中,汽車始終作為重點領域積極參與者和推動者,被賦予重要的任務。
同時,不同企業間也正在開展各種合作,推進低碳化發展。從基礎的產能合作、聯合研發到供應鏈整合,各種創新模式和技術手段的創新正在推動汽車行業的低碳化走向更深層次的融合發展。加州大學戴維斯交通研究院院長丹尼爾強調:“在低碳化發展領域,需要每個人、政府以及企業之間都要精誠合作,合作會讓我們取得更大的成功。”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進華則表示,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將聯合相關研究機構,圍繞汽車產業碳中和愿景,深化開展汽車產業碳中和實施路線圖研究。
車企需創新思維與模式
事實上,汽車行業企業是推進低碳化發展最積極的,早在我國碳中和目標提出之前,各大車企就推進了汽車行業的綠色發展,從車輛的設計、生產制造,到使用回收全面提升企業綠色發展的同時,也在用技術的提升降低車輛的碳排放。在踐行低碳化發展方面,汽車行業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并且提出更宏偉的目標,推進全行業的低碳化進程。
齊普策認為,要想實現低碳化,必須先樹立遠大的目標,并確保各項進展匯報工作透明。寶馬計劃到2030年,每輛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較2019年至少降低1/3。(起始水平是每輛車平均減排52噸碳排放。)大幅提高新車中二次利用的材料使用占比。在生產環節,寶馬提出,希望通過改善資源效率、提升可再生能源使用率將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降低80%;在使用環節,寶馬希望減排40%。“我們今年計劃銷售10萬輛純電動汽車。當一輛汽車的生命走到盡頭,它仍有許多可供二次使用的珍貴資源。我們通過同德國回收專家的通力合作,找到了一種可以將電池材料回收使用率提升至97%的方法,從而不必燒毀它們。在理想情況下,未來我們可以實現近乎閉環的材料循環利用模式。”齊普策如是說。
大眾汽車集團的碳中和愿景是通過全產品生命周期碳減排,預計到2050年在全球范圍內實現碳中和。在集團全球“goTOzero”戰略指引下,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多措并舉,不斷加速在中國市場的電動化布局。目前,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已推出兩款本土化生產的純電動ID.車型;佛山和安亭MEB工廠也已正式投產,電動汽車年產能總和將達到60萬輛。同時,大眾集團全新研發中心已落戶合肥,成為其在華電動出行新基地。大眾汽車集團(中國)還將持續深化在電池技術及充電基礎設施領域的合作伙伴關系,以加快滿足中國市場對電動汽車的需求。2020年~2024年,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與合資企業伙伴計劃在中國電動出行領域共同投資約150億歐元,并于2025年前實現15款新能源車型的本土化生產,從而將電動車型在集團產品組合中的比例提升至35%,全力推動中國汽車產業向電動化和低碳的未來邁進。此外,大眾汽車集團(中國)還將于2021年正式啟動公益林項目,助力中國環境保護和生態系統改善。
捷豹路虎(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戰略及業務發展執行副總裁解峰介紹,捷豹路虎Destination Zero愿景,其核心正是零擁堵、零事故、零排放。現代汽車集團中國區總裁李光國表示,現代汽車集團正在通過電動車、氫燃料電池技術、無人駕駛、空中出行等業務,盡早實現碳排放最小化以及碳中和計劃。同時,現代集團還通過參與各項社會公益活動推進碳中和,他們已經用12年的時間持續在內蒙古草原進行草原修復工作。
車企低碳化發展還需要創新發展模式和思維,在這方面,企業正在進行各種探索。吉利和騰訊在低碳發展方面的合作就是一個創新探索。據了解,按照合作協議,騰訊與吉利共同推進汽車全產業鏈的低碳發展,通過科技手段、科學管理,探索共建“碳中和”開放平臺,為加速汽車產業實現碳中和目標展開實踐,攜手提升企業ESG治理水平,探索長期可持續發展。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吉利汽車集團首席執行官、總裁安聰慧表示:“我們將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共同推動全產業鏈低碳排放,探索可持續發展。”在低碳化發展方面,也可以催生更多模式,甚至技術,從全產業鏈各環節推進低碳化取得更好效果。智能化、數字化不僅可以應用在汽車產品上,還可以通過對車輛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水平提升,幫助提升汽車全產業鏈覆蓋車輛全生命周期的低碳化水平。(王金玉)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
特斯拉使用官方超級充電樁后無法啟動 “甩鍋”國網被“打臉” 特斯拉致歉
1月30日,有媒體報道稱,江西南昌一位新晉特斯拉車主剛買6天的車在第二次充電后,就出現故障。對此,特...
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