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汽車 > 正文

9月份汽車板塊集體跳水 超七成車企市值大幅縮水

2021-10-20 08:39:58來源:未來汽車日報  

經歷了9月的大跳水,汽車股價終于開始逐步回暖。

10月剛剛過半,汽車股股價就實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一掃連續幾周的陰霾。其中,五菱汽車漲幅達到23.08%,眾泰汽車的股價也上漲超過20%。與此同時,新勢力陣營中的小鵬汽車和理想汽車也上漲近10%。

很大程度上,雖然今年的金九失約,但部分車企傳出的利好消息,以及超預期的銷量,還是給出不小的積極信號,也引發了資本市場的投資熱情。

行業似乎朝著利好的方向發展,然而對于汽車股市而言,遠沒有高枕無憂。9月份汽車板塊集體跳水,超過七成的車企市值大幅縮水。與此同時,當前汽車市場仍面臨著供應短缺等諸多問題。

觸底反彈過后,何時才是汽車股的最佳“抄底時刻”?

股價、銷量集體大跳水

如今回頭來看,如果選擇在9月份上手車企股票,大概率會成為韭菜。

“這兩個月又白忙了”,經歷了9月的大跌,老崔感嘆自己總是差點運氣。作為資深股民,從2007年進入股市,到最后將名下的三套房產全部變賣,老崔承認,一開始確實嘗到了甜頭。但之后接連投資失敗,2017年,他不得不“金盆洗手”。

2020年,作為新能源車車主,老崔眼看著新能源汽車板塊持續爬升,他感覺到自己一時技癢,也開始研究起汽車股。投資初期,老崔確實收獲不少,然而好景不長,汽車股價經過上半年的狂飆突進,踏入9月突然開始掉頭急跌。

“其實7、8月份有些股票就已經有跌的趨勢了。”一下子損失了超過2個月的收入,對于自己沒有及時出手,老崔頗為懊惱。他決定調整策略,轉為長期持有,“國家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方向肯定不會變,還是堅持看好一些傳統車企發展新能源車。”

據未來汽車日報不完全統計,9月,在乘用車整車板塊18家主要車企中,僅有北汽藍谷和力帆科技實現上漲,其他車企的市值均呈現不同程度下跌,汽車板塊總市值蒸發近五千億元。

其中,長城汽車、吉利汽車以及小康股份等車企,其股價跌幅超過20%,長城汽車的市值在一個月內蒸發超過1000億元。恒大汽車更是在一個月內,股價跌幅達到49%。

不同于往常新能源車企股價的逆市攀升,在港股和美股上市的“蔚小理”在9月份的股市表現同樣不佳,三者股價單月跌幅均在10%左右。

“過去一年新能源汽車板塊的股價漲幅較大,市場對其后續發展樂觀預期已經反應在目前的股價上了。”一位汽車流通行業分析師告訴未來汽車日報,目前由于芯片持續短缺,原材料和運費上漲,車企承受不小的壓力,銷量也會低于市場預期,反應在股價方面,則會出現不同程度下滑。

終端市場已經給出了反應。乘聯會數據顯示,9月份乘用車市場零售同比下降17.3%至158.2萬輛,這個成績直接跌至2014年的同期水平。具體到車企,也表現出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長城汽車9月銷量同比下滑15.1%至10萬輛。

事實上,9月份股價能夠實現上漲的車企,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援軍的強力助推。以北汽藍谷為例,9月26日北汽藍谷發布公告稱與華為簽署深化合作協議,極狐阿爾法S(HI版)計劃今年年底在華為店內銷售。27日和29日,北汽藍谷的股價接連漲停,9月份漲幅達到20.57%。

這一幕似曾相識,此前小康股份宣布深度綁定華為,憑借華為概念股,前者市值一度在一個月內暴漲近五百億。在華為牽手北汽后,小康股份的股價也隨之跌停,后者股價在9月份的跌幅達到20.4%,和北汽藍谷的漲幅相當。

銀十未卜,“抄底”再等等?

不同于去年疫情期間壓抑短期消費,對于今年的車市來說,汽車市場處于消費需求無法釋放的階段。

今年三季度以來,上游芯片短缺導致的整車生產節奏問題逐步顯現。過去一個月里,不少4S店甚至出現無新車可賣的窘境,同時導致不少經銷商開啟高價回收二手車。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表示,10月份本應該是銷售旺季,但缺芯問題尚未緩解,疫情反復均會對市場造成沖擊。在其看來,缺芯問題短期內得到快速緩解的可能性不大。“汽車芯片缺口峰值已經過去,未來芯片供應將會緩慢提升,但傳導至汽車終端銷售還需要3-5個月。”

不少車企在半年報中直言,芯片短缺造成的影響可能還將持續。長城汽車則表示,芯片供應問題對企業生產的影響依然較為突出,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進一步加大企業成本壓力。

除卻缺芯的陣痛,不久前的限電問題也讓新能源行業踩下一腳剎車。

一位行業人士透露,因為限電,廣州部分汽車零部件工廠不得不隔天輪休,導致零部件供應不足,“肯定會影響主機廠的生產節奏。”

“原材料、電子產品以及有色金屬價格飛漲,這些問題疊加起來導致今年的生產特別困難。”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席忠民告訴未來汽車日報,缺芯已經嚴重車企生產,而限電和大宗商品漲價更是危機,“這個對于成本的壓力確實會更重些,大家(車企)都在賭,看能不能扛過去。”

在席忠民看來,今年對于所有車企來說,都是一場巨大的考驗。隨著成本上漲,各個行業都會算這筆賬,如何從困境中走出去。“我們在想各種辦法來應對,但今年能不能扛過這一波,現在還不能預測。”

事實上,對于供應鏈成本上漲已經有車企在終端售價做出了調整。前不久,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就在股東大會上坦言,由于零部件短缺,特斯拉不得不提高汽車售價。

一方面是汽車市場終端無車可賣,另一方面車企造車也遭遇挑戰。多重打擊之下,短期內汽車市場的恐慌情緒或許難以平息。而汽車股價在掉頭急跌后,也似乎還沒有到達抄底的時刻。

長期仍有價值

汽車工業作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股價漲跌有著明顯的強周期性。光大證劵曾發報告稱,汽車板塊估值擴張將會搶跑行業復蘇區擴張,而汽車板塊景氣度也率先于工業上游行業企穩回升。

在這個邏輯下,似乎也能理解,特斯拉為何能夠憑借不到百萬的年銷量,登頂全球市值最高的車企。而“早周期性”也是蔚來、理想以及比亞迪等新能源汽車股價不斷攀升的驅動力之一。

更重要的是,目前無論是政策扶持還是終端市場,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帶領汽車市場上漲的重要牽引力。

中汽協數據顯示,9月份汽車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5.3萬輛和35.7萬輛,同比均增長1.5倍,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達到17.3%,再創歷史新高,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滲透率也達到19.5%。今年1-9月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提升至11.6%。

今年1-9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已經超過200萬輛,遠超預期。按照目前的銷量走勢,此前設定的2025年銷量達到500萬臺的規模,提前完成將是大概率事件。可以預見的是,新能源車滲透率還將逐步提升。

前不久,中歐明睿新常態基金經理劉偉偉表示,今年新能源汽車板塊的上漲,完全是由基本面超預期推動的,股價的漲幅并沒有超出上市公司業績超預期的幅度。站在當前時點,還是非常看好下半年新能源汽車板塊的投資機會。

在劉偉偉看來,長期來看,到2030年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有10倍的成長空間。而中短期維度來看,未來三年新能源汽車將進入全球爆發的階段,全球產銷量和上市公司業績都將不斷超出市場預期。

眼下,汽車行業正在遭受供應鏈短缺和限電之痛,但短期影響并不能決定長遠的發展。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表示,目前這些影響都是短期的,“新能源汽車替換燃油車是長期的過程,從自動駕駛到智能網聯,這些都是長期發展的趨勢。長期來看,汽車板塊的仍然有更大的增長空間。”

在燃油車市場下滑的同時,新能源車為資本市場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間。在這個背景下,所有車企幾乎都在押注新能源車。這也意味著,不論是車企造車還是資本市場的表現,都將是一場長跑。(秦章勇)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