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汽車 > 正文

國家級促進汽車消費政策紛至沓來 汽車產業復蘇打上強心針

2022-06-07 09:26:33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5月的最后一天,重磅國家級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紛至沓來,給汽車產業的復蘇打上了強心針。放眼望去,北京、上海、山東、江蘇、河南、廣州、深圳等各地區也紛紛出臺力促汽車消費的政策。

從中央到地方,再到車企,購車優惠政策讓人目不暇接。備受疫情沖擊的汽車產業正在期待,國家帶隊的汽車消費大促能帶來更多的刺激效果。

01

力度空前的普惠政策 加速產業鏈復蘇

“一攬子”穩經濟政策、600億購置稅優惠、新一輪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國家隊首先給出刺激汽車消費的“一鍵三連”。

國務院印發《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指出,穩定增加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各地區不得新增汽車限購措施,已實施限購的地區逐步增加汽車增量指標數量、放寬購車人員資格限制,鼓勵實施城區、郊區指標差異化政策。加快出臺推動汽車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的政策文件。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在全國范圍取消對符合國五排放標準小型非營運二手車的遷入限制,完善二手車市場主體登記注冊、備案和車輛交易登記管理規定。支持汽車整車進口口岸地區開展平行進口業務,完善平行進口汽車環保信息公開制度。對皮卡車進城實施精細化管理,研究進一步放寬皮卡車進城限制。研究今年內對一定排量以下乘用車減征車輛購置稅的支持政策。優化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站)投資建設運營模式,逐步實現所有小區和經營性停車場充電設施全覆蓋,加快推進高速公路服務區、客運樞紐等區域充電樁(站)建設。

“一攬子政策關于汽車部分的內容非常豐富,可以說是‘字字千金’。”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對記者表示,“每句話都包含了很多相關利好內容,比如被忽視的二手車政策,涉及到三項利好,再加上國五排放標準小型非營運二手車全國流通就是四項利好政策。”

在業內最為關注的600億元“大禮包”上,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關于減征部分乘用車車輛購置稅的公告》也明確了具體實施范圍:對購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間內且單車價格(不含增值稅)不超過30萬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

如此力度的普惠政策讓眾多業內人士高呼“刺激力度前所未有”。這也意味著,算上13%的購置稅,售價33.9萬元以下,排量在2.0L以內的乘用車都將被覆蓋。

“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中國經濟的復蘇首先要提振產業。所以也能看到今年的購置稅政策是有史以來力度最大的,然后疊加多種政策形成組合拳。我保守估計,今年汽車銷量不會低于去年的汽車銷量。”中博聯智庫特聘專家張翔對記者說。

同時,終端銷量的回升將有望快速帶動上下游產業鏈的復蘇,如零部件企業、保險、維保后市場領域的增長。

“國家對汽車產業發展很重視,減免購置稅有利于行業的快速復蘇。”一位身處上海,公司終于在6月迎來全面復工的底盤公司董秘對記者說。

新政效果第一時間反映在資本市場上,6月1日,眾多汽車股票上漲,部分股票甚至漲停。例如海馬汽車、東風汽車漲停,廣汽集團、上汽集團、長安汽車等多股跟漲;汽車零部件板塊,西儀股份、渤海汽車等多股漲停;汽車經銷商股票也出現走強趨勢,永達汽車、廣匯寶信、中升控股等股票都迎來上漲。

02

有望拉動200萬輛銷量 車企加碼補貼搶市場

2015年第二輪小排量汽車購置稅減半征收政策實施后,次年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車銷量1760萬輛,比上年增長21.4%。那么,今年如此大力度的刺激政策將帶來多大拉動效果?

財政部稅政司司長賈榮鄂6月2日在財政支持穩住經濟大盤工作專題新聞發布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與2009年、2015年的減征車輛購置稅政策相比,此次政策的實施范圍更廣,受益面更大,將有超870萬輛乘用車可以享受政策優惠。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去年2.0L及以下排量車型銷量占比達96.8%,購置稅征收減半的政策今年有望拉動整車銷售超200萬輛、汽車消費額超3000億元,甚至3500億元。而對汽車消費的整體拉動有望超過5000億元。

中信證券分析研報指出,購置稅減征是拉動汽車銷量最有效的政策之一,政策力度超出市場預期,短期有望拉動100萬~200萬輛乘用車新增需求。

“從中央到地方,到企業的多措并舉有望超過普遍預期的效果,而且,通過新車和二手車同時發力,實現聯動效應也是非常重要的政策組合拳。”郎學紅對記者表示,政策首先的作用就是抑制整車銷量下滑的趨勢,最低目標就是能夠與去年銷量持平。“因為目前政策的力度比之前預測的還要大,所以今年乘用車銷量有望增長10%。這也意味著接下來的7個月每個月的增長幅度要達到20%。”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車企正在積極響應國家購置稅減半政策,超20家車企加碼補貼。上汽通用五菱、長安、東風日產、一汽豐田、沃爾沃等多家汽車品牌發布了免購置稅、購置稅補貼、現金補貼等優惠政策。

上汽通用五菱銷售公司黨委書記兼副總經理王偉森對記者表示,上汽通用五菱率先響應國家促進消費政策,發布了10億購車補貼政策,助力汽車產業銷量增長,穩定上下游產業鏈運行,為穩經濟貢獻力量。從6月1日起,消費者登錄官方指定線上渠道購車,即可享受全系產品至高21000元補貼,9.9元下訂再送交強險等優惠政策。

張翔認為,對車企來說,現階段主要任務要針對政策提供更多產能,避免某些暢銷產品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而錯失機會。

“車企給出企業層面優惠是短期策略,可以用現有產品迎合。”SoCar產品戰略咨詢創始人張曉亮對記者表示,中長期看來,還是需要推動用戶體驗的全面升級,推動消費者心目中選車和用車標準的進一步提升。

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彭波對記者表示,企業最關鍵的是供應鏈的韌性要滿足,在需求充足的情況下,有產能者贏天下。未來,依然需要通過數字化的手段,加深對供應鏈的透明化和前瞻預測,積極推動供應鏈的轉型。

“車企應該對自身的品牌和產品定位進行考量,如果國家政策引導的市場方向與企業戰略方向相符,應該積極參與,并加快推出與之匹配的產品和服務措施,搶占更大市場份額。”電車人產業平臺創始人馬前程對記者說。

03

地方刺激政策積極跟上 消費者買賬嗎?

為進一步提振車市,各地方也陸續出臺刺激政策,真金白銀的補貼措施不少。

沈陽市政府決定自5月1日起,對在沈陽市購置非營運車輛的個人消費者一次性發放總額1億元的汽車消費補貼。海口在5月3日上午10點至6月30日下午6點發放2000萬元汽車補貼消費券。山西太原在5月21日至6月15日投入汽車消費補貼1億元。吉林長春從5月21日起至9月21日,發放5000萬汽車消費補貼。山東省將發放汽車消費券15萬張。江西在5月1日至7月31日期間安排活動專項資金4600萬元,以“搖號抽獎”方式對活動期間購買了燃油汽車新車和新能源新車的個人消費者予以獎補……

繼對燃油車的600億元優惠后,新能源汽車的促銷費政策也來了。近日,工信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通知,部署開展2022年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到今年底,在山西、吉林、江蘇、浙江、河南、山東、湖北、湖南、海南、四川、甘肅等地,選擇三四線城市、縣區舉辦若干場專場、巡展、企業活動。

部分省市也對新能源車輛出臺了優惠政策。例如廣東省對符合條件的消費者,給予新能源汽車綜合使用補貼8000元/輛。深圳市針對新購置符合條件新能源汽車并在深圳市內上牌的個人消費者,將給予最高不超過1萬元/輛的補貼。上海則是置換純電乘用車給補貼1萬元/臺。北京市到2022年底前,對符合條件“以舊換新”購買新能源車的給予最高不超過1萬元/臺補貼。

記者在對消費者的采訪中了解到,購置稅優惠以及現金補貼政策得到了部分消費者的認可。沈陽市董女士對記者表示:“準備去幾家4S店實地了解一下,如果一輛十多萬的車能再優惠大幾千元還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然而也有消費者吐槽,有4S店將原有店內優惠撤除,加上國家購置稅優惠后,實際優惠力度并沒有看起來那么大。

家住上海的鐘女士對記者表示,按照上海發布的政策來看,置換純電動車可以補貼一萬元,但上海的純電動車牌照免費,而燃油車牌照價格要近十萬元,怎么算都不劃算。“(消費者)有電動車需求會直接購買而不是為了優惠一萬元而損失價值很高的燃油車牌照。”她說。

家住北京朝陽區的龍女士對記者表示,購置稅政策很好,但是對于北京地區來說,搶不到車牌號才是更大的煩惱,希望能進一步放寬限購政策,讓消費者能夠進行汽車消費。

“我家住在老小區,充電、停車都不方便。”北京豐臺的盧女士對記者坦言,攔住自己買車的不是沒有萬把塊的優惠券而是用車過程中的煩惱。

04

行業仍需冷靜看待消費刺激政策

確實,對于眾多一線城市來說,放寬限購政策是很多想買車消費者的呼聲。對此,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給出了相關措施。上海提出年內將新增非營業性客車牌照額度4萬個,深圳市新增投放2萬個普通小汽車增量指標,放寬混合動力小汽車指標申請條件。

也有業內專家呼吁冷靜看待消費刺激政策。在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獨立研究者曹廣平看來,目前汽車行業刺激政策包括國家、地方及車企層面,長期既定政策外,短期刺激的政策雖然對行業利好,但是對于用戶來說是提前透支了消費能力。政策過后,正常的汽車消費是否能夠恢復到預期水平,還要看整個經濟的恢復情況。在車企優惠政策競爭中也不免有無奈之舉。

“對于零部件企業來說,國家的優惠政策可以拉動消費是個好消息,但就怕整車企業的優惠政策最終都會落到零部件企業的身上。”某變速器企業副總裁對記者坦言,零部件企業現在一面是整車廠的年降,一面是鋼材、鋁材等原材料的大幅漲價,經營壓力較大,“雖然相關政策對銷量提升可以幫助固定成本的攤消,但這些成本的下降不足以消化年降及原材料的上漲。”

“汽車是大宗消費品,發放消費券意義不大,重點是消費信心不足。”某位不愿具名的行業專家直言,對于汽車企業來說,應該一企一策,解決體制、機制等問題才是提升銷量關鍵。

“減免購置稅難以快速創造新的需求,與14年前不同,當時中國車市的主要矛盾是解決有無問題。那個時候降低購置稅會極大促進市場爆發。如今中國車市最大的增量需求來自置換以及年輕人進入汽車消費階段帶來的新增需求。如何鼓勵消費者產生換車的需求才是關鍵。新能源、新功能和新場景都是核心問題。”張曉亮說。(施蕓蕓)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