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房產 > 正文

2021年房企集中發債儲糧 40家房企首月融資逾894億元整體收縮

2021-02-08 13:13:43來源:證券日報網?  

2021年開年,房企集中發債儲糧。作為傳統發債高峰期,今年1月房企搶發美元債現象明顯,融資利率也創下新低。

據同策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2021年1月,40家典型上市房企融資總額繼續下滑,40家監測的典型上市房企共完成融資金額折合人民幣共計894.73億元,環比下降9.02%,整體融資規模收斂。

“與以往年初機構額度寬松不同,今年開年房企融資情況并不樂觀。除了公司債融資金額大幅上漲,其他融資渠道均不同程度下滑,其中境內融資渠道全線受困。”同策研究院分析師陳舒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三道紅線”與“五檔房貸”雙管齊下,對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房地產貸款占比進行集中管理,對境內融資造成一定打擊。在境內整體融資環境愈發緊張的大背景下,房企只能轉戰海外市場,搶跑所剩無幾的融資窗口期。

境外融資規模加大

“一般來說,部分財務盤面較好的房企,有可能傾向在一季度完成全年融資計劃,提早布局之外,這也與企業自身融資周期有關。”地產分析師嚴躍進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1月份,美元債融資成本較低,不少房企都加大融資規模,借新還舊。

同策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2021年1月份,40家典型房企融資以美元為主,人民幣次之、港元第三,非人民幣融資總額上漲,融資金額為488.84億元,環比上漲22.13%,占融資總額的54.64%。其中,美元融資總額478.82億元,占融資總額的53.52%,環比大幅上升448.87%;港元融資總額為10.02億元,占比1.12%,環比下滑96.80%。

“一方面,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全球放水導致美元供應量激增,利率下降。與此同時,我國相對穩健的貨幣政策,利率走勢平穩,匯率水平相對升值,是激增的境外貨幣在資本的推動下尋求穩定增長的投資方向。”陳舒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另一方面,由于國內監管層面對于房地產企業以及相關融資渠道、額度的管控愈加嚴格,而境外相對寬松,各方面因素綜合導致海外融資火爆。

“整體看,境內房地產銷售有所緩和,但房企最近依然增加一切融資手段,盡量大額度融資。”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主要出于未雨綢繆的動因,另外,在“三道紅線”呼之欲出情況下,企業正在抓緊窗口期,美元債融資成本創新低之下,房企融資熱情更高,有利于置換之前的高息債。

美元融資成本走低

在已披露的數據中,融資成本最低為碧桂園在1月5日發行的5億美元于2026年到期的優先票據,融資利率為2.7%。而1月份融資成本最高的為當代置業額外發行的于2024年到期的7700萬美元綠色優先票據,融資利率為11.95%。從1月份已披露的融資利率來看,房企融資利率主力范圍仍為3%-5%。

“融資成本一般與借款的金額、時間、企業自身的素質以及相關的增信措施有關。”陳舒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就1月份來看,央企以及穩定性較高的民企的融資優勢較為突出,而反觀部分融資策略較為激進的房企,如當代置業,融資成本一直處于高位。數據顯示,當代置業2020年1月發行的債券票面利率分別為9.8%、11.95%,2019年下半年發行票據的利率分別為11.5%、11.95%,近3年來的資產負債率都在85%以上,負債率較高,穩健性相對較差。

張大偉進一步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20年全年美元融資只有602億美元,2021年1月份房企拋出的美元融資案額度接近200億美元,平均利率只有6.8%左右,遠低于去年四季度的8%,部分房企大量發行利率只有5%-6%的美元債。

值得關注的是,歷年一季度也是償債高峰期,因此房企融資更為活躍,正如張大偉所示,房企積極發海外低息債,可置換高息債,節省融資成本。

據貝殼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2021年1月份,境內外債券融資到期債務規模約1447億元,較上月增加43.4%,同比增加118.9%。融資新規后去年9月-12月已連續四個月發債規模不及到期債務規模,這一趨勢被2021年首月發債高峰終止,而2021年房企償債規模將不斷走高,房企全年償債壓力將不斷增大。

在這種局勢下未來融資環境會如何?陳舒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整體看,2021年疫情尚不明朗,影響全球經濟動蕩,加之國內愈加嚴格的監管政策尚未有具體落地方案,因此未來融資環境還有待觀望。(王麗新)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