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深讀 > 正文

警惕“征信修復”騙局 !溫州五部門聯合整治五類行為

2022-05-24 09:12:03來源:溫州商報  

近期,全國及省內少數地方出現了多種打著征信旗號,以“征信洗白”“征信修復”為名招攬生意、收取高額服務費的詐騙案件。為防范此類事件在我市發(fā)生,溫州人行、市委網信辦、市發(fā)改委、市公安局和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五部門聯合印發(fā)《關于開展溫州市“征信修復”亂象聯合治理工作的通知》,以維護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促進征信業(yè)健康發(fā)展。《通知》確定了聯合治理工作目標,成立“征信修復”聯合整治工作組,建立了信息共享、網絡輿情監(jiān)測和處理、分類施策等工作機制。

據悉,目前,溫州全轄注冊名稱和經營范圍中含有“征信”字樣的企業(yè),19家已變更名稱或經營范圍,27家已注銷,20家被納入經營異常名錄。

《通知》明確,將重點整治五類治理對象行為:一是不具備征信業(yè)務資格違規(guī)開展征信業(yè)務的行為;二是以開展征信業(yè)務為名非法獲取、買賣企業(yè)或個人信息的行為;三是市場主體注冊名稱、經營范圍帶有“征信”字樣但屬于異常經營的行為;四是以征信為由進行虛假宣傳、以“征信修復”名義開展牟利活動的行為;五是其他非法從事征信業(yè)務、“征信修復”等行為。對于上述亂象行為,將通過多部門聯合執(zhí)法,依法處置。

那么,是否存在“征信修復”概念呢?對此,溫州人行解釋,目前,所有規(guī)范征信業(yè)務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中,均未提及“征信修復”的概念,社會上的“征信修復”“征信洗白”廣告都是虛假的。部分機構或個人在商業(yè)利益的驅使下,利用信息主體對不良信用記錄的擔憂,設計各類騙局,以所謂“征信修復”“征信洗白”等名義騙取財物。

溫州人行稱,社會上打著“征信修復”旗號行騙主要有三種套路。

一是收取高額費用后跑路。這類騙局利用公眾急于消除不良信用記錄的迫切心理以及對“征信修復”概念的誤解,以“征信修復、洗白、鏟單”“代理、咨詢”等名義發(fā)布廣告、辦理業(yè)務,教唆信息主體用“非惡意逾期”“不可抗力”等理由或偽造證據材料進行投訴,借機收取高額代理費用,通常不良信息修改失敗后不予退款或直接跑路失聯。

二是征信培訓、加盟詐騙。這類騙局以征信市場需求量大、有前景為由,謊稱教授“征信修復”技巧開辦培訓班,通過招收學員、加盟代理等形式,廣泛發(fā)展下線,實則就是教人通過偽造證據欺騙金融機構,試圖達到刪除逾期記錄的目的。

三是騙取個人敏感信息。這類騙局在辦理“征信修復”過程中,要求信息主體提供身份證件、銀行卡號、聯系方式等重要敏感信息,不法分子通過泄露、買賣個人信息從中漁利,甚至利用這些信息冒名網貸,騙取高額貸款利息,危害信息主體人身及財產安全。

那么,個人有了不良信用記錄怎么辦?溫州人行稱,唯一的辦法就是盡快還清欠款。征信機構對個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為自不良行為或事件終止之日起5年;超過5年的,將予以刪除。同時,應繼續(xù)按時足額還款,保持良好信用行為。另外,有人認為信用卡逾期后注銷就可以抹去個人不良信用記錄,溫州人行說,不可以,個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為自不良行為或事件終止之日起5年。

萬一個人信用報告有錯誤怎么辦?對此,溫州人行解釋,如發(fā)現信用報告有錯誤,可攜帶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到商業(yè)銀行等數據發(fā)生機構或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征信分中心(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服務網點)提起異議申請,請求更正,全程不收費。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