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股票 > 正文

南大光電遭大股東輪番減持 光刻膠還能支撐股價想象空間嗎?

2021-11-22 15:58:35來源:大眾證券報  

2021年以來,南大光電(300346)的業績持續向好。截至今年9月底,南大光電實現營收7.09億元、歸母凈利潤1.2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65.11%、38.58%。若按扣非歸母凈利潤算,增幅更是達到22倍多。在此背景下,公司股價今年的漲幅已近40%。

然而,在公司營收和股價雙雙提升的同時,南大光電面臨著熱鬧與沉寂。一邊是大股東頻頻減持,另一邊是公司投入重金的光刻膠業務在先后取得兩家企業的認證后,遲遲再沒新消息傳來。

對于市盈率近200倍的南大光電而言,光刻膠還能支撐股價的想象空間嗎?

遭大股東輪番減持

11月16日,南大光電發布公告稱,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東南京大學資本運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大資本”)減持比例已達1%,同時本輪減持計劃已實施完畢。

Wind數據顯示,南大資本在11月4日至11月15日期間減持金額約為2.31億元。數據顯示,自2017年11月以來,南大資本累計減持約為7.28億元,所持南大光電的股權比例從12.5%降至5.48%。幾乎同時,另一大股東上海同華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同華”)也選擇了減持套現,其持股比例已經從15.15%降至2020年年底的4.37%。

上市以來,南大光電長期處于無實控人狀態。2018年以前,公司的第一大股東為上海同華,隨著上海同華逐步減持后,南大資本曾短暫成為第一大股東;而在南大資本也陸續減持后,沈潔自2019年成為南大光電第一大股東并延續至今。

但也正是從2018年起,南大光電似乎陷入了“第一大股東必減持”的怪圈。除了上述的上海同華、南大資本外,Wind數據顯示,沈潔于今年9月10日至9月13日期間,通過大宗交易減持了428萬股南大光電的股份。南大光電在隨后的公告中表示,股東減持公司股份計劃屬于其自身行為,公司生產經營正常。

資料顯示,沈潔雖未在南大光電任職,但其丈夫馮劍松從2017年任職南大光電董事長至今。

高管妻子炒自家股票賺698元

一面是大股東的頻頻減持,一面卻是2019年至今,南大光電的財務數據進入增長“快車道”——其營收、歸母凈利潤數據分別從3.21億元、0.55億元,增長至7.08億元、1.24億元。業績高增的同時,南大光電在二級市場亦有亮眼表現,2019年1月2日至2021年7月30日,南大光電股價(前復權)漲幅近13倍。

但上述現象更顯得大股東的減持動作“格格不入”。對此,有投資者質疑,南大資本的減持或有“貫徹落實南京大學關于高校所屬企業體制改革工作的決定和部署”的考慮,但其他大股東也頻頻減持,是否意味著他們并不看好志在發力高端光刻膠業務的南大光電未來的發展?

正如投資者所言,市場確實對南大光電的光刻膠業務寄予厚望。今年7月下旬開始,南大光電的股價就曾因市場炒作光刻膠概念而迎來一輪快速拉升,短短9個交易日便實現股價翻倍。

但尷尬的是,隨著南大光電副總經理宋學章的妻子王艷秋因窗口期違規買賣公司股票及短線交易的消息爆出,南大光電的漲勢被終結,股價也應聲下跌,自7月30日的高點至今已跌去近20%。

根據南大光電的公告內容看,王艷秋短線交易獲利698元,目前這筆收益已全數上交公司。

記者還留意到,2020年年報中,南大光電的董事Joseph Reiser的稅前薪酬高達496.11萬元。

決勝光刻膠?至今懸而未決

如果說股價反映的是市場對南大光電光刻膠業務的強烈預期,那么無論是大股東的連續減持,還是窗口期的違規買賣,無疑都給投資者澆了一盆冷水。

而投資者內心更多的顧慮卻來自南大光電的光刻膠遲遲無法量產。要知道,這已經是南大光電投身光刻膠行業的第四個年頭。

根據南大光電2018年年報所述,報告期內,公司通過成立寧波南大光電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波南光”),全力推進ArF光刻膠開發和產業化項目的落地實施。

隨后,南大光電逐年加大研發投入。2018年至2020年,南大光電的研發支出從3735.73萬元增長至2.32億元。2021年三季報顯示,南大光電的研發費用為7747.84萬元,同比增長111.58%。

根據2020年年報,南大光電的研發支出總額占總營收比例已經達到38.98%。但超高的研發支出也“侵蝕”了南大光電的扣非凈利潤。同期,南大光電的扣非凈利潤僅為211.7萬元。而從資本化研發支出的角度看,研發投入對凈利潤的“侵蝕”現象更為突出——南大光電2020年資本化研發支出占當期凈利潤的比例高達155.23%。

為了緩解研發支出對凈利潤數據的影響,南大光電首先考慮的是引進“外援”。2019年,公司采用現金收購及增資方式取得山東飛源氣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飛源氣體”)57.97%股權。這筆交易在當時顯得并不“明智”,因為彼時的飛源氣體仍處于虧損狀態,且背有2.86億元負債。

時至今日,回頭看這筆交易卻顯得尤為“劃算”。根據南大光電2021年半年報數據,主要從事三氟化氮、六氟化硫及其副產品的生產及銷售的飛源氣體實現凈利潤4206.47萬元。南大光電當期歸母凈利潤為8552.02萬元,可以說,飛源氣體貢獻頗多。

然而,“誤打誤撞”迎來的收獲并不能緩解光刻膠業務“臨門一腳”懸而未決的尷尬。除了南大光電此前兩則“ArF光刻膠產品通過客戶認證”的公告外,訂單及量產消息遲遲未能傳來。對此,南大光電曾解釋,公司光刻膠項目2021年的主要任務是完成主要客戶認證,明年啟動量產。

就南大光電2021年的客戶認證計劃完成進度如何?董事Joseph Reiser先生目前是否有負責的具體項目?開出如此高薪酬對于公司經營、發展的實際意義有多大等問題,《大眾證券報》記者向南大光電證券部發去新聞采訪函,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 徐海峰 陳陟)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