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股票 > 正文

經緯恒潤棄購比例創近10年新高 新股破發為何頻現

2022-04-15 08:15:49來源:城市金融報  

新股接連破發下,“打不過”的投資者選擇棄購撤退。

4月12日,科創板新股經緯恒潤披露發行結果,網上投資者棄購326.09萬股,占總發行規模的10.87%,棄購金額3.95億元。wind數據顯示,10.87%的新股棄購占比,已經刷新了2019年注冊制實施以來所有注冊制新股的棄購占比紀錄。

那么,新股高棄購比例罕見背后是什么原因?有何信號意義?

高棄購比例罕見

經緯恒潤的棄購比例創下了近十年新高。

4月12日晚間,經緯恒潤對外披露了發行結果,公司網上投資者繳款認購的股份數量約為640.66萬股,網上投資者繳款認購金額約為7.75億元;網上投資者放棄認購數量約為326.09萬股,網上投資者放棄認購金額約為3.95億元。經計算,在網上申購股份中,每10股就有約3.37股被棄購,網上棄購比例超30%。

科創板新股經緯恒潤是國內汽車電子龍頭廠商。作為綜合型的電子系統科技服務商,經緯恒潤主營業務圍繞電子系統展開,專注于為汽車、高端裝備、無人運輸等領域的客戶提供電子產品、研發服務及解決方案和高級別智能駕駛整體解決方案。招股意向書顯示,公司客戶包括小鵬汽車、一汽集團、蔚來汽車、比亞迪等。

此次發行上市,經緯恒潤首發價格為121元/股。經東方財富Choice統計,在年內科創板上市新股中,經緯恒潤發行價格排在第四位,僅次于華秦科技、翱捷科技、東微半導。

經緯恒潤表示,網上投資者放棄認購股數全部由聯席主承銷商包銷,聯席主承銷商包銷金額為3.95億元,包銷股份數量占扣除最終戰略配售部分后本次發行數量的比例為13.2164%,包銷股份數量占本次發行總規模的比例為10.8698%。在棄購比例方面,經緯恒潤的棄購情況更是罕見,創下了近十年新高。

經統計,最近一次棄購比例高于經緯恒潤的是中國交建,該公司彼時棄購比例達11.0473%,而中國交建在2012年3月發行上市,距離現在已有10年時間。近10年,在經緯恒潤之前,棄購比例最高的是禾邁股份,2021年12月發行上市,彼時棄購比例為6.5139%。

投融資專家許小恒表示,棄購金額較高與公司發行價、市盈率都有一定的關系,由于中簽后支付金額較大,這也會讓一部分投資者放棄認購。近期市場表現以及新股上市首日破發增多,這也會讓一部分投資者望而卻步。

近20個交易日17只新股破發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新股上市首日破發的情況頻頻出現,自3月14日以來,近20個交易日里共有17只個股上市首日破發,平均每1.2個交易日中就有1只新股破發。

從上市板塊來看,科創板上市首日出現破發的個股數量最多,為12股,此外5只破發個股均為創業板個股。從上市日期來看,除了4月12日,3月15日、18日、23日3個交易日均有2只新股出現破發。從所屬行業來看,醫藥生物行業個股最多,海創藥業、首藥控股、榮昌生物、仁度生物4股均為醫藥生物行業個股。此外,各有3股分別屬于機械設備及電子行業。

從上市首日跌幅來看,唯捷創芯位列榜首,其次是于4月8日上市的普源精電,跌幅為34.66%。此外,3月14日上市的思林杰上市首日跌幅為23.67%,首藥控股、軟通動力、理工導航分別收跌19.52%、16.85%、15.04%。

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科技產業投資分會副會長兼戰略投資智庫執行主任布娜新表示,伴隨著新股發行數量的增多以及速度的加快,新股已經不具備稀缺性,自2021年以來棄購現象也開始逐步常態化。

事實上,全面注冊制2022年落地在即,新股破發已成必然趨勢,在詢價新規的推動下,市場已經步入需要全面強化券商投行承攬與銷售定價能力的新階段。

隨著新股頻頻出現破發,投資者對打新的疑慮也隨之增加。那么還能不能打新?該怎么打新?

金融系統業內人士武忠言表示,閉眼盲目打新已成為“過去時”,對于打新者而言,精選優選個股尤為重要。要關注公司尤其是高市盈率發行的公司是否具有持續成長能力,可以從公司所在行業的發展趨勢、公司在行業中所占的地位、擁有的核心技術、經營模式等多角度分析。

為何新股頻繁破發

首先,高估值是破發的最重要原因。據統計,2022年至今上市新股發行價對應當期扣非后市盈率(TTM)中位數為44.1倍,而2021年這一指標為21.4倍,兩者之間估值有一倍以上的差距。

其次,今年以來滬深主板上市新股比例有所減少。綜合來看,由于注冊制尚未在主板施行,今年登陸主板的公司占比略有下降。同時,破發的新股主要集中在科創板、創業板,2022年破發公司中僅有一家來自主板。

同時,市場環境較為低迷。今年以來,滬深兩市跌幅較大,這對新股上市表現產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尤其是3月份以來,受疫情及地緣政治沖突影響,A股市場短期內較為低迷,新股破發和市場情緒有很大關系。

最后必須承認的是,打新包賺不賠的神話已經一去不復返,今年以來,截至4月12日收盤,上市的一共有95只新股,其中24只新股上市首日就出現破發,占比超25%。這些股票基本都分布在實施注冊制的創業板和科創板。

武忠言表示,股票發行即將全面實行注冊制的背景下,新股的供給增加、稀缺性有所下降,新股基本面的差異導致上市后漲幅出現二八分化,近來新股上市首日破發頻現即是印證。

北京南山投資創始人周運南則表示,面對新股上市破發的風險,投資者要一改之前的“無腦式”盲打,應當根據企業基本面來判斷發行價是否高估,評估破發概率大小。

總結來看,目前高發行價、高市盈率、沒有盈利的股票,都是首日破發的“重災區”。未來新股破發將逐漸常態化,甚至不排除出現新股發行失敗的案例。這意味著一些市盈率明顯高企的公司,在上市后價格將出現定位調整,投資者也將擁抱發行市盈率合理且優質的上市公司。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精彩推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