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股票 > 正文

環球觀焦點:智慧交通遇“寒冬”:中科通達上市首虧,應收賬款超過 50%

2023-04-18 10:12:21來源:ZAKER財經  

中科通達首虧 高度依賴政府客戶

中科通達(sh688038)出現上市以來首度虧損。4 月 14 日晚,中科通達發布 2022 年全年業績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 3.91 億元,同比下降 8.5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 844.39 萬元,同比下降 123.05%,由盈轉虧。且應收賬款居高不下,這也給公司現金流造成了不小的壓力。截至 2022 年底,中科通達的應收賬款、長期應收款占資產總額的一半以上。

對于阿里巴巴、浪潮科技、海信等企業,或許可以通過其他業務反哺智慧交通,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回款難、項目周期長的問題。而對于業務方向單一的中科通達,過度依賴政府客戶,回款問題或將懸在公司頭上的 " 達摩克利斯之劍 "。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過度依賴政府客戶,導致應收賬款高企

公開資料顯示,中科通達是國內公共安全信息化領域的領先企業,公司主要為客戶提供包括方案設計、軟件開發、項目實施、運維服務的全周期公 共安全管理信息化服務。目前公司主營業務由傳統的公安信息化拓展至整個數字治理與公共安全綜合服務領域,業務涵蓋數字公安、智能交通、數字政務、智慧社區、數字派出所、數字生態環保等多個領域。

在分業務上,信息化系統開發建設依舊是盈利核心,營收 3.12 億元,但同比下降 10.24%,毛利率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 5.2%,為 19.95%;信息化系統運維營收占比第二,為 0.57 億元,同比減少 13.38%,毛利率減少 14.25%,為 21.71%。

對于虧損原因,公司表示一方面受宏觀經濟影響,各級政府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的投資金額減少或進度放緩,公司較多項目簽訂、實施、驗收時間滯后,公司營業收入同比有所下滑。同時,為提升公司綜合競爭力與抗風險能力,減少對現有市場的依賴,積極拓展省外市場份額,公司主動調整市場策略,導致公司整體業務毛利率水平同比下滑。

中科通達歸母凈利及同比增長率

智能交通市場需求多來自于政府以及大型國有企業,當財政收縮時,市場需求不足,項目延遲,大型項目瘦身,收款難度增大等等,都會給市場帶來短時間的負面影響。而企業的應對之策,各有不同,但本質上多是開源節流,壓縮市場推廣成本,嚴選項目,追回款等,有能力的企業還在此期間練內功。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城市債務償還問題在近期成為了焦點。財政部長劉昆近來針對地方債務危機強調 " 堅持不救助原則,做到誰家的孩子誰抱 "。對于規范管理地方融資平臺公司話題,他說," 將進一步打破兜底預期 "。

這或許意味著,債務作為終極難題,未來數年將面臨很多不確定性,而智慧交通企業也難以規避這一難題。

在年報中,中科通達表示,受到部分區域財政周期性波動、付款周期延長等情況,應收賬款回款情況不及預期,導致信用減值損失同比增加 2038.88 萬元。數據顯示,公司應收賬款、長期應收款及存貨、合同資產賬面價值占資產總額的比例分別為 35.60%、18.17%、2.07%、6.29%,應收賬款和長期應收款占總資產的 53.77%。

具體來看,截至 2022 年末,公司應收賬款較上年末增加 35.43%,占公司總資產比重上升 6.90 個百分點,主要系按照合同約定取得的收款權增加金額與本期回款金額相差較大;長期應收款較上年末增加 18.17%,占公司總資產比重上升 5.05 個百分點,主要系新的分期收款項目驗收增加。

在償債能力方面,公司 2022 年末資產負債率為 45.02%,相比上年同期上升 6.65 個百分點;有息資產負債率為 21.99%,相比上年同期上升 5.83 個百分點。

其預警,若宏觀經濟環境、政府預決算時間、客戶經營狀況、項目實施過程等發生不利變化,將可能導致公司面臨應收賬款信用減值損失、存貨跌價損失金額上升、盈利能力下滑的風險。

向更多城市擴張,舉步艱難

在業績承壓的情況下,中科通達在兩個方面尋求突破,一是擴張市場,向全國輻射;二是從單一數字化轉型拓展至數字治理與公共安全綜合服務領域。

中科通達的大本營在湖北,其招股書顯示,2018 年至 2020 年,來自湖北地區終端客戶的營業收入占收入總額的比例,分別為 76.61%、78.11% 和 86.85%。

中科通達在年報中表示,將持續推進全國市場布局,集中資源在新疆、湖南、北京等區域重點突破 , 目前新疆地區累計合同額已達 1.6 億元,省外市場占比提升至接近 40%。報告期內,公司承接了首都機場空港綜合交通協同運行管理系統項目、新疆博樂市智慧交通建設采購項目、湘西州智能化治安防控支撐服務系統項目、瑪納斯縣改補建全縣治安防控設施信息化建設項目等省外重大項目。

根據商務部數據顯示,2020 年中國智慧交通市場規模 3547 億元,預計 2025 年將達到 6948 億元,年均增速 14.39%,政策及需求雙輪驅動助推智慧交通行業持續高景氣發展。

但值得注意的是,該領域存在強勢競爭對手,頭部公司搶灘各地智慧交通、城市大腦的建設,這讓中科通達的 " 出走 " 更加艱難。

但智慧交通在外省的推進困難已成不爭的事實。一位不愿具名的網約車平臺智慧交通業務人士向鈦媒體 App 表示,目前在和政府合作的項目中,智慧交通是交管部門非常感興趣的,但項目操作起來非常困難,周期長、盈利很難保證。" 不少交管部門的大數據還沒有上網,就某一省會城市為例,我們團隊光是幫助交管部門將數據上網就花了一年的時間。" 但即便如此,項目末期也很容易被強勢企業 " 搶功 "。

公開資料顯示,智慧交通產業鏈各環節玩家眾多,各個公司都有自己的強勢區域。一體化智慧交通解決方案領域中,海康威視、浪潮信息、千方科技、海信、易華錄、高新興、大華股份、賽為智能、多倫科技、皖通科技等均在列,另外,包括百度、騰訊、阿里巴巴和滴滴等互聯網企業也在進行智慧交通業務的擴展。其中,浪潮信息盤踞山東、河南,北京則有百度、騰訊等互聯網大廠搶灘,江浙則是阿里云的天下,易華錄在河北、山西、山東也均有業務,且公司規模和技術均勝于中科通達。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郭夢儀)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