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股票 > 正文

每日消息!自己給自己發騷擾廣告?信息泄露的“黑洞”應牢牢補上

2023-04-29 11:16:42來源:ZAKER財經  


(資料圖片)

4 月 27 日,在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大量網友反映當天在某購物平臺上收到陌生的聊天招呼,內容均為騷擾廣告,而對方 ID 顯示的竟然是消費者本人的真實姓名。對此,平臺方回復稱," 目前正在處理中。"" 用自己的名字給自己發消息,太嚇人。" 有網友這樣寫道。還有人稱," 今天早上收到了頂著我真名的用戶給我發的消息,而且真名我從來沒在任何購物軟件或快遞平臺上用過。"

在購物平臺上收到騷擾廣告,不稀奇,但發騷擾廣告的用戶名稱上,寫的是自己的真實名字,還是第一次見。這一幕,可以說非常詭異,令人細思恐極。根據用戶的說法,網絡購物用的都是網名,不是真名字。平臺唯一獲取自己實名信息的渠道,就是 " 實名認證 "。

面對這些事實,首先要發問的是,發騷擾廣告的賬號,是如何竊取到了用戶的真名字?又如何做到把騷擾廣告欺詐信息精準投放給相關用戶的?難道是黑客入侵了?按照常理來推論,這很可能是平臺方的系統存在漏洞,或者是用戶信息被批量泄露所導致的。

如果自己的真實名字如此輕而易舉被泄露,被他人獲取,還談什么 " 信息與隱私安全 "。這次泄露的是真名字,那下次泄露的會是什么,誰能保證不是手機號、身份證號、家庭住址甚至銀行卡號等。這些信息如果都被不法分子獲取,后果大家應該想象得到。

此事中,面對用戶對信息泄露的質疑,平臺客服 " 平臺是不會泄露用戶信息 " 的回應,就顯得有些無力,用戶也很難買賬。當務之急還是要把事情給調查清楚,明晰問題源頭,回應用戶合理關切,并想方設法把系統中存在的任何可能導致信息泄露的漏洞,都給補上、補牢固。

很多用戶之所以對此事反應會這么大,也是因為信息隱私泄露,是民眾現實 " 痛腳 " 所在。今年 3 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 51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在網民遭遇各類網絡安全問題的比例中,遭遇個人信息泄露的網民比例是最高的,達到 19.6%。

個人信息買賣,甚至可能已形成黑色產業利益鏈條。打開手機短信,我們會發現,騷擾信息遠超正常的短信數量。買房、買車、辦銀行卡、買保險等留下的個人信息,可能都會被轉手幾十次,最后會變成對我們進行轟炸式的騷擾短信和電話。

僅僅我們察覺的信息隱私泄露都有這么多,那冰川之下那些我們察覺不到的隱私泄露,不知又有多少?一個沒有 " 隱私 " 的時代,不是我們想要的。當侵犯隱私成為 " 家常便飯 ",而我們還不自知,繼續麻木,等待的就是 " 深淵 "。

" 轉載請注明出處 "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