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股票 > 正文

蔚來救場騰訊云

2023-05-15 12:23:08來源:ZAKER財經  

文|零態 LT,作者|吳狄,編輯|胡展嘉

今年上海車展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卷。


(相關資料圖)

有的廠家卷價格,零跑號稱用戶只需花 14 萬就能享受價值 50 萬的內飾;比亞迪聲稱將為用戶免費升級到 " 云輦 ",這是比亞迪今年 4 月 10 日正式推出新能源專屬智能車身控制系統,號稱 " 全球首創 "。

有的廠商卷細分場景,汽車品牌合創和電腦硬件品牌雷蛇推出聯名款電競車,打造了一個移動的電競房。而小鵬、蔚來則和音響奢侈品牌丹拿合作,配置價值百萬人民幣的車載音響。

本以為車企已經卷到頭了,沒想到互聯網企業也跟著一起卷。在上海車展期間,百度、阿里、華為等廠商密集召開汽車主題發布會,有的向消費者秀招式,有的向同行秀肌肉。

唯獨騰訊,秀的是蔚來。

騰訊智慧出行副總裁劉澍泉將蔚來比作騰訊的 " 燈塔客戶 " 和 " 天使客戶 ",不僅預示蔚來擔負著照亮騰訊新能源賽道前路的使命,同時也暗示蔚來對這項使命充滿熱忱。

騰訊有云、缺車,蔚來有車、缺云,按理說兩家企業應該至少是關系對等,現實可能并非如此。面對在汽車云賽道缺乏優勢的騰訊,蔚來的話語權可能會更高。

那么,騰訊為什么選擇蔚來?而蔚來又憑什么配合騰訊?汽車云領域,騰訊表現究竟如何?

大廠都在角逐汽車云騰訊進度如何

2022 年,騰訊宣布和蔚來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在自動駕駛云、智能駕駛地圖、數字生態社區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騰訊提供云,蔚來提供汽車,組成了當下汽車行業最火爆的話題:汽車云。

安永發布《智能汽車云服務白皮書》認為," 上云是自動駕駛從開發到商用的必由之路 ",這句話在特斯拉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自從 2016 年,特斯拉將自動駕駛 FSD 設置為增值訂閱服務后,6 年時間里訂閱費從 3000 美元漲到了 1.5 萬美元。盡管如此,美國依然有 19% 的特斯拉車主在為該功能付費。2022 年,FSD 為特斯拉貢獻了 3.2 億美元的營收。

與此同時,使用 8 個攝像頭而不是行業普遍采用的 " 攝像頭 + 激光雷達 " 的方案,又為特斯拉降低了成本。業內人士指出,僅此一項,每輛車就為特斯拉節省了約 4000 元人民幣。

特斯拉大膽拋開激光雷達的底氣,來自背后的云計算能力。

作為汽車云起步最早、砸錢最狠的車企,特斯拉已經建成了三個超級計算機項目。其 AI 平臺工程經理聲稱,特斯拉目前擁有全球排名第七的超級計算機。通過這些超級計算機,特斯拉將每輛車所產生的海量數據通過云處理,相當于給每一輛車裝了一個新的大腦,從而可以做到僅依賴 " 目測 "(攝像頭),而不需要 " 標尺 "(激光雷達)。

除了特斯拉,蔚來也表示將于今年 7 月 1 日開啟增強領航輔助 NOP+ 訂閱服務,價格為 380 元 / 月。

這僅僅是汽車云賦能車企的冰山一角,其背后蘊含著更巨大的潛能。無論是面向應用場景的自動駕駛、車聯網、車路協同、電池 / 充電樁管理…,還是面向生產鏈環節的車輛設計、研發、制造等,都可能涉及到汽車云。

據《2021 中國汽車云市場追蹤報告》顯示,2026 年,中國汽車云市場規模可能突破 800 億元,車聯網將成為云計算主要需求來源。

但在汽車云領域,騰訊并不領先。

首先,起步晚。2015 年,騰訊正式宣布進軍汽車領域。相比之下,百度在 2013 年正式推出自動駕駛,阿里在 2014 年和上汽簽署 " 互聯網汽車 " 合作協議。

其次,不重視。和競爭對手相比,騰訊并沒有將汽車業務放在對等的重要地位,而是作為六大事業群的子項目,將智慧出行劃分到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

再次,布局淺。騰訊的汽車業務布局,更像是平移到汽車領域的微信開放平臺。騰訊開放接口,推出微信小場景,車企自愿接入,不涉及底層操作系統和硬件。

最后,當大廠都在角逐汽車云的時候,騰訊既沒有汽車,云也開始滑坡。

云計算市場滑坡缺失硬件短板凸顯

自 2006 年谷歌首次提出 " 云計算 " 概念以來,2022 年谷歌云首次實現盈利。全球最大的云計算服務亞馬遜 AWS,實現盈利花了 10 年時間。而國內云計算廠商中,僅有阿里云在 2022 年宣布實現盈利,華為云、騰訊云、百度云依舊處于燒錢狀態。

短期內看不到 " 錢 " 景,又有游戲、廣告、娛樂等現金牛的襯托,作為國內云計算三大巨頭之一的騰訊,對云計算的熱情遠不及阿里、華為和百度。

騰訊的云計算業務更像是游戲帶動的 " 副業 ",客戶主要來自泛娛樂社交領域,互聯網企業貢獻了一半的營收,國內近 50% 的游戲公司都使用了騰訊云的能力。

憑借著泛娛樂社交賽道優勢,騰訊云穩坐國內云計算榜眼位置多年。如今,阿里云已經開始盈利,百度云營收實現了超過 60% 增長,而騰訊云卻增長放緩,被 2017 年才進軍云市場的華為云超越。

在競爭更為激烈的汽車云賽道,騰訊甚至連這個優勢都沒有,相當于赤手空拳面對已經布局多年的對手。騰訊首先想到的武器,是將微信作為進軍汽車云的切入點,具體解決方案,是在方向盤上添加一個微信按鍵。

在用戶層面,顯然開車時候看導航的需求要遠高于微信,同時因為增加了一個全新的按鈕,需要一定的學習成本。在車企層面,硬件產品增加一個模塊,需要對原有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進行調整,同時也要為該功能潛在的安全隱患買單。

無論哪個層面,微信帶來的收益都無法攤平這些成本。結果就是,該項目以高期望開場,最終黯然放棄,這也讓騰訊不碰硬件的短板展露無遺。

騰訊給自己的定位是 " 汽車產業數字化升級助手 ",在實際操作上也嚴格的貫徹了這一理念,堅決不碰硬件。并不是騰訊對硬件完全沒有想法,而是騰訊和硬件絕緣。

被批 " 沒有夢想、不敢創新 " 的騰訊,內部曾總結過自身的優勢有兩個:流量 + 投資。

縱觀騰訊的投資邏輯,更傾向于財務投資,很多項目沒有長期持有。體現在汽車領域,則是重整車、二手車電商投資,輕供應鏈投資,且投資的項目和自身業務疏離,無法為騰訊業務賦能。

在追求投資回報上,騰訊可以花近 18 億美元成為特斯拉第五大股東,也可以對蔚來一路追加投資持股比例達到 9.8%,甚至為了易鑫(原為易車旗下的金融事業部,后獨立上市),花費 11 億美元私有化易車。

可是一涉及到硬件,騰訊的態度就變得極端保守求穩:首先必須圍繞社交和游戲,其次不會投入太多,然后待其自生自滅。騰訊曾推出過微信智能相冊、Qlippie 運動相機、聯合羅技推出云游戲掌機等硬件產品,但最后成功的只有 QQ 公仔。

自己不做硬件,就只能和硬件廠商合作,此時又容易陷入被動。

2015 年,騰訊聯合富士康、和諧汽車,共同出資 10 億美元成立和諧富騰新能源汽車公司,富士康負責造車,和諧負責賣車和售后,而騰訊負責車載軟件。僅僅一年,造車主力富士康宣布退出,該項目從此走向了分裂。

2021,傳出騰訊要收購黑鯊的消息。黑鯊是 2017 年由小米注冊成立的手機廠商,主攻游戲手機,曾試圖在元宇宙風口期轉型 VR 生產商。騰訊收購黑鯊的目的很明確,黑鯊負責元宇宙硬件產品,騰訊負責軟件生態。2022 年,收購計劃流產;2023 年 1 月,騰訊整個 XR 部門宣布全線暫停。

所以,盡管騰訊有云,但不夠強大;騰訊沒車,就急需一位 " 天使 " 來補齊短板。

蔚來與騰訊會有美好未來嗎

雙方合作,自然是因為,蔚來有騰訊缺失的硬件。

可單論硬件的話,蔚來有的,別的車企也有。別的車企缺乏的,是蔚來和騰訊的親密關系。

騰訊不僅僅是口頭上給了蔚來一個 " 天使客戶 " 的稱號,更是在實際行動上進行了多年的付出。

不同于 2017 年入股特斯拉后轉頭就套現離場,騰訊不僅在蔚來創立之初提供了啟動資金,還在蔚來 IPO 之前的 6 次融資中,參與了其中的 4 次。并且曾在蔚來陷入生死危機的時刻,出手 10 億美元救了蔚來。

當蔚來成功上市后,騰訊沒有按照慣常手法套現,而是繼續追加投資。如今,騰訊持股蔚來 9.8%,有 5.6% 的投票權。

蔚來和騰訊能走的這么近,得益于兩家公司在理念上 " 志同道合 "。李斌曾公開表示," 蔚來的投資理念和騰訊更像,價值觀更一致 "。

但更主要的是,騰訊強烈的邊界意識和明確的 " 車企助手 " 定位,極大的降低了蔚來的危機感。

車企在面對云計算企業的時候,更多情況下總會有一種防備心態,畢竟把命交給云計算廠商最終慘遭拋棄的情況,已有先例。

曾經宣稱 " 不會自己造車 " 的百度,通過投資威馬,用百度阿波羅取代了威馬自研的自動駕駛技術。結果一轉身,百度和吉利成立集度,讓跌出新能源車第一梯隊的威馬,處于極度尷尬的境地。同樣曾宣稱 " 不會自己造車 " 的阿里,和上汽推出智己已與 2022 年量產。

而蔚來少了這份危機感。無論是自動駕駛云,還是智能地圖、數字生態,沒有一項觸及到蔚來的核心利益。

騰訊認為針對車企的軟件服務,核心是地圖,并宣稱希望通過智駕地圖,實現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的連貫性體驗,提升用戶出行和充 / 換電站路徑規劃的體驗。目前來看,地圖也是騰訊和蔚來在未來合作的重點。

另外,騰訊的自動駕駛云主要功能是輔助車企進行自動駕駛測試,不會和蔚來的自動駕駛 NAD 產生沖突,更不會產生搶用戶的情況,只是相當于多了一個驗收階段的評測手段而已,用或者不用,決定權都在蔚來手中。

盡管騰訊布局汽車云的動作比之前高調了不少,單從提供的服務內容來看,還是停留在淺層不愿深入。無論是智駕地圖,還是自動駕駛云,都是在騰訊地圖之上衍生的應用,雖然投入不高,但很難利用到騰訊在泛娛樂社交的傳統優勢,和車企的綁定也談不上緊密。例如,蔚來此前并沒有采用騰訊地圖,而是選擇了騰訊的競爭對手百度和高德。

只不過,對于蔚來,過于親密的關系已經讓它和騰訊難舍難分,在云的選擇上似乎只有騰訊這一個選項。而對于騰訊,能否借助蔚來這個天使客戶,迭代出更具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將會成為其汽車云市場爭奪戰中一個重要籌碼。

騰訊 + 蔚來,能互補出一個美好的未來嗎?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